河源房價將更趨理性化:面臨年度衝刺壓力,開發商或「以價換量」

國慶黃金週期間,我市多個品牌樓盤出現衝高回落現象。展望第四季度,市區樓市前景如何?市區地產界資深人士認為,2017年河源市區樓市是有些熱過頭了,“不能拿以前不太正常的溫度作為參照,就說現在不正常。恰恰相反,現在的溫度才應該是正常的”。在“房住不炒”大環境下,各種調控政策密集出臺,信貸政策進一步收緊,在供應量增加的情況下,未來我市房價或越來越趨於理性化。

河源房價將更趨理性化:面臨年度衝刺壓力,開發商或“以價換量”

前三季度樓市呈三大特點

對於河源來說,儘管屬於四線開外的城市,但在2018年7月份,已經感受到了調控的壓力和威力。這個時間節點也成為河源樓市2018年的分水嶺,讓樓市持續進入低迷狀態。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及套數同比較大幅度下降。根據《河源2018年前三季度房地產市場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市區新建商品房銷(預)售面積157.26萬㎡,同比下降20.35%;共計14767套,同比下降11.04%;成交金額100.65億元,同比下降10.25%。在中央密集出臺調控政策,以及“房住不炒”影響下,可以看出,我市房地產行業逐漸降溫。

河源房價將更趨理性化:面臨年度衝刺壓力,開發商或“以價換量”

同時,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價格同比上漲幅度較大,但環比基本保持穩定,房價有衝高回落現象,總體趨於穩定。雖然萬人空巷購房盛況不再,但今年市區房價還是有十幾個百分點的增長。根據河源房管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市區商品房均價7036元/㎡,同比增長12.67%。其中,商品住房均價7233元/㎡, 同比增長17.56%。有著8年地產中介經驗的小董告訴記者,雖然從平均數來看河源前三季度的房價還是十幾個百分點的增長,但相比去年國慶期間幾個大型樓盤的售價,今年國慶期間均出現了衝高回落的現象,主要增長量集中在上半年。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在調控主基調下,金融政策收緊,導致首付及利率明顯上升,購房者倍感壓力。“尤其是7月份過後,部分一手新房價格的小幅回落直接導致我市二手房市場的萎靡。” 小董說,樓市在短期內很難繼續一路高歌,在接下來第四季度預計河源不同樓盤的銷售分化會越來越明顯。中小型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難可能會進一步持續下去,本地一些中小型房地產企業被市場兼併乃至主動退出市場的可能性將會增加。

央行降準樓市或間接獲益

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今年以來第四次降準,從2018年10月15日起,直接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的增量資金高達7500億元。央行對本次降準的回應是:“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促進提高經濟創新活力和韌性,增強內生經濟增長動力,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可以看出,此輪降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商業銀行資金的流動性,精準向實體經濟注入資金。但業內人士表示,本次降準釋放出來的資金數量龐大,雖然沒有明確指向樓市,但是也可以讓房地產市場得到支撐,避免房價出現大起大落。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行業來說,流動性資金的持續寬鬆將有助於穩定樓市。並且銀行面對較為寬鬆的資金面,也有可能激發放貸衝動,導致利率的鬆動。

河源房價將更趨理性化:面臨年度衝刺壓力,開發商或“以價換量”

部分房企或採取“以價換量”

今年第四季度,河源還將入市一批新盤,加上其他樓盤應勢加推,供應量將有所增長,成交量也會有所增加,而房價主基調也將繼續保持平穩走勢。但是不可否認,各大房企也面臨著年度衝刺壓力,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部分房企有可能採取“以價換量”的策略積極推盤,房價或發生鬆動,趨於理性化。雖然央行降準對房價有可能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但我市在歷經了2017年的樓市繁榮後,房價已經上升到一定程度,大部分消費者或持觀望態度,成交週期將會拉長。

河源房價將更趨理性化:面臨年度衝刺壓力,開發商或“以價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