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生骨肉弘时?

炒米视角


正确地说,弘时之死,并不是雍正亲手杀死的,而是一步一步逼死的。然而,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一个父亲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活活逼死,又与亲手杀死儿子有什么区别呢?雍正皇帝因此落下了不好的名声。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作为雍正在世长子的弘时,无论是论年龄还是资历,都有可能成为雍正皇帝的接班人,他也为了能够继承皇位而殚精竭虑,多方争取。为此,他多次向素有“八贤王”之称而又老奸巨猾的八叔胤禩讨主意,胤禩也确实为他争储出谋划策,不遗余力,弘时因此而自然而然地成了“八王集团”的一分子。

弟弟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虽然年龄比弘时小7岁,但聪明伶俐,博学多才,当年深得在世的爷爷康熙的喜爱,并接到宫中,悉心教养。雍正也特别喜爱弘历,在康熙去世后,他经常安排弘历协助朝政,巡查地方,主动让他在国事上去历练,似有传位于弘历的迹象。

弘时要夺嫡,弘历是一块拦路石,必须踢开,于是,在八叔胤禩怂恿下,弘时竟然安排杀手,乘弘历到江南巡查之机,在路上实施暗杀行动,企图将弘历杀害,而且在一次暗杀不成后,还连续多次进行追杀,在江湖侠客和李卫等大臣的保护下,弘历历经多次惊险,最终保住了性命。不想,后来阴谋败露,为雍正所获知,当他得知弘时是谋杀弘历的幕后真凶后,雷霆震怒,这成了雍正逼死弘时的导火索。

然而,弘时的罪过还远不止这一件,雍正初年的科场案,将科考试题出卖谋财的人,也是弘时,当雍正将知情人隆科多圈禁后,弘时怕事情败露,竟然派人到隆科多圈禁的地方,对隆科多施以私刑,要将隆科多折磨致死,后来又被雍正知道了。经过这一连串的事情,雍正对弘时彻底失望,为了弘历能够安全继位,雍正临终前,将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召至密室,赐他自行了当,弘时就这样被父亲逼死了。

历史上,弘时也确实是被自己的父亲雍正逼死的,但原因稍异。弘历继位为皇帝后,他的叔叔庄亲王胤禄曾上书说:“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

雍正为什么要令弘时给胤禩为子、以示惩罚呢?这说明,雍正认为弘时与胤禩是一丘之貉。历史上也确实如此,雍正当年与胤禩争夺皇位时,已成年懂事的弘时曾有过偏袒八叔胤禩的表现,后来雍正当了皇帝,在收拾胤禩这些兄弟时,弘时也替胤禩说过话,雍正因此才将儿子逼死。

所以,历史上弘时之死,原因在于与父亲雍正不是一条心,站在了对立面,因为站错队而死。


帝国的脸谱


记得《雍正王朝》有个情节:

在十三爷临终前,雍正伤心欲绝,而十三爷讲到,“自己已无法再帮四哥,以后的江山社稷怎么办?”雍正说,“以后以后弘历能延续自己的改革思路!”十三爷又说,“关键是能不能保证弘历顺利登基!”雍正大惊失色,问谁可能造成威胁!十三爷说,“弘昼基本上不会,但是弘时好像最近和八哥走的近,但愿他不会!”雍正顿时冷汗直冒!



可以看出来,雍正内心最在意的是:他的新政能否继续持续推行下去!

最得力助手十三爷积劳成疾,油尽灯枯,自己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的新政必须要有一个执行者推行下去,才能保证江山稳固!而雍正心里的这个继承人早已世人皆知: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

几个儿子里面,弘昼最善于伪装自己,装疯卖傻,不求皇位,只求明哲保身!而弘时刚开始也没有这方面的心思,后来却受到八爷的挑拨,导致他对皇位产生了一些幻想!最终,他就产生了一些极端的行为!

《雍正王朝》呈现的是弘时在弘历办差的路上对其进行刺杀,没有成功,而被雍正发觉!最终,雍正在列祖列宗的牌位面前,逼得弘时自杀!

《雍正王朝》虽然精彩,但只是小说改编而来,毕竟有人为的艺术加工!实际历史上,雍正到底有没有处死弘时还是个谜!但是,弘时确实受到严厉的处罚!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第一,对皇位产生了幻想,甚至想谋夺皇位!这是雍正最忌惮的!

第二,和八爷胤禩有所勾结!导致被牵连!

第三,行为放纵,不听管教!这是他的性格造成!

第四,和雍正的关系恶化,分歧越来越大!导致雍正对其非常失望!

所以,弘时有很多的不应该,最不应该就是和八爷有所勾结,因为八爷付雍正的感觉是如鲠在喉,而他和八爷交好必然导致雍正和他关系恶化,最终难以调和!

《清史稿》对弘时的死记载是一笔带过,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很多!

《清史稿》“皇子世表”载:“弘时,世宗第三子,早死。无嗣。”该书“列传”中,对弘时的记述只是一笔带过:“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实际上,雍正皇帝虽然急躁,猜疑心重,但他也是一代明君!他像所有帝王一样,极其重视生前身后的声誉与评价!像他极想置允禩、允禟等人于死地,但又要千方百计通过众臣之口道出,他试图扮演一个被动的角色,而不是主动除掉他们,这样就是希望减少后人的议论诋毁!所以,杀掉自己的儿子,更是他所大忌,他怕世人的议论,所以避之唯恐不及!姑且不论父子亲情,即使从他的声誉名声考虑,他也难以做出杀子的决定!更大的可能就是处罚或者圈禁,而如果在处罚的过程中死去,那又是意外的事件了!







忠肝义胆岳老三


先要纠正一点:弘时并不是雍正皇帝杀死的。准确说,他是被雍正逼死的。

弘时与雍正积怨已久,而且是父子之间互相怨恨。

弘时对雍正的怨恨,来自皇储之争。

弘时虽然是三阿哥,但实际上是雍正的长子——因为雍正的前两个儿子都夭折了。再则,弘时的生母是雍正的侧福晋。综合这两点,在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弘时是很有资格竞争皇储之位的。

可事实上,弘时很早就被取消了这个资格。原因是,他有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弟弟弘历——也就是日后的乾隆皇帝。

弘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地位低下,只是一个侍妾,名号是“格格”。

不管是论长幼顺序还是论生母地位,弘时都要胜弘历一筹,按说,他应该是皇储的首选。可是,弘历自小就获得了包括康熙和雍正的偏爱。连大臣们都知道,日后的皇帝肯定是弘历。

如此一来,被排除在皇储之外的弘时难免心中不平衡,对雍正产生怨恨。

当然,雍正对弘时也充满怨恨。这怨恨,来自弘时的“胳膊肘往外拐”。

大家都知道,雍正和自己的兄弟们关系恶劣(十三爷除外)。雍正登基后,开始大肆报复、蹂躏这些亲兄弟。

对于雍正的做法,弘时很不以为然,背地里甚至公开批评。这让雍正很不爽。

更过分的是,弘时与自己的八叔胤禩走得特别近,关系亲密。而雍正最痛恨的兄弟,正是胤禩。

于是,雍正在恼怒之余,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弘时过继给胤禩。

雍正的潜台词是:你不是跟胤禩关系好吗?那好,你去给他当儿子去吧。

之后,雍正还觉得余愤难消,就加大了惩罚力度:把弘时从皇室的宗籍中清除了出去。

自古以来,“削籍”都是大事,这相当于被祖宗抛弃了。

被削籍后不久,弘时就病死了。


趣谈秘史


史载,雍正共有八个后妃,生过十个儿子,但活到成年的只有弘时、弘历、弘昼、弘瞻四人。

雍正的侧福晋(满人称妃子为福晋)李佳氏,后来被封为齐妃,她是最早侍奉雍正的妾室,也是雍正侧妃中生养子女最多的人。她是弘昐、弘昀、弘时的生母,不幸的是弘昐、弘昀很小就夭折了,只有老三弘时健康地长大了。李佳氏还生有一个女儿,就是后来被叫作和硕怀恪公主的那位。

弘时在成年皇子中年龄最大,但他为人骄横跋扈,放纵不法,其祖父康熙非常不喜欢他。

康熙五十七年(1720年),封胤祉(康熙第三子,后改允祉)的儿子弘晟、胤祺(康熙第五子,后改允祺)子弘昇为世子(储君)。这年弘时已经年满17岁,已到了可以受封之时,但却没有得封。

弘晟、弘昇、弘时的父亲都贵为亲王,论地位,皇四子雍正绝不在皇五子胤祺之下,弘时之所以没有受封,或许是因为他本人狂放不羁的行为被康熙所厌弃,不配得到世子地位的缘故。

《清史稿》记载:(雍正)五年8月初6,雍正帝以他(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为由,严行惩治,削除宗籍,令其自尽(赐死),随即死亡,无封。

康熙末期,九子夺嫡,诸皇子争储位的斗争那样激烈,几达你死我活的程度,康熙也只采取囚禁、外放的办法处置胤褆、胤礽等,而雍正竟如此戾狠对待自己的亲骨肉弘时,一方面可以想象弘时所犯的严重罪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雍正如雷霆霹雳般的帝王手段,对敢于违背其意志的人绝不宽恕,哪怕这人是他的亲儿子,表明了雍正帝的刻薄寡恩、残酷冷血之性格。

细究史料,发现雍正并没有立即处死弘时,但确实对他实施了严厉的惩罚。

按文献记载,弘时之死,和雍正政敌、康熙第八子胤禩大有关联。按常理,弘时应该是雍正立储时的首选。因为他是雍正诸子中年纪最长者,彼时又已成年,而且已经有子嗣,其生母李佳氏在雍正所有的后妃中地位居第二,仅次于皇后乌喇那拉氏(孝宪皇后)。但雍正为何不喜欢、不考虑立弘时呢?

原来,在康熙朝末期诸子争位的激烈斗争中,年已十几岁的弘时对老爸的死敌、八叔胤禩(允禩)有一定的好感,对于康熙身后储位之争的看法,弘时和亲爹雍正有明显不同的立场 ,更有截然不同的倾向性——他似乎更看好或支持时任内务府总管的八叔胤禩。

弘历(乾隆)素为乃祖康熙所喜,也早就被雍正秘密立为储君,他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宝亲王,并参与了一些朝政事务,有加以历练的意思。

雍正秘密立储后,和弘时的父子关系逐渐恶化,弘时胳膊肘往外拐,自然为雍正所不容,双方矛盾的性质,也随即发生了变化。

后来,弘时察觉到弟弟弘历已是皇位继承人,自己对储君之位的幻想已经全成了泡影,在嫉妒与怨恨的逆反心理作用下,他彻底倒向了雍正帝的反对派胤禩(允禩)一方,对其父雍正的所作所为持不以为然的态度。雍正以非常手段继位后,使胤禩等人力挺的皇十四子胤禵的帝梦成空,这帮人作为雍正的政敌,受到新晋皇权报复性的制约和打击是难以避免的。

随着弘时与其父雍正关系的恶化,以及他对储君弘历的潜在威胁,他已逐步站在新帝的对立面,已经为皇权所不容。

史载,雍正四年(1726 )2月,雍正帝将弘时逐出紫禁城皇宫,勒令他去做“阿其那(满语“狗”的意思)”允禩的儿子,此举等于宣告父子之情已经终结。此前,雍正已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被削去宗籍、爵禄),对弘时亦做了同样的严厉惩罚。《清皇室四谱》记载:弘时被撤去黄带(削籍)后,由其皇叔允祹管束养瞻,不久死去 。雍正似乎并没有赐其自尽,他是被逐出宗人府后抑郁成疾、忧惧愤懑而死的。因此,弘时被其亲爹雍正所杀之说,因缺乏史料证据支撑,尚不能成立。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首先 ,雍正帝与他的老子康熙帝的心术是完全不一样的。康熙帝在世的时候就因为一个太子问题争的是你死我活 ,那是康熙帝的以“仁”治天下 ,没有让兄弟之间产生自相残杀的发生。

所以在康熙帝临终的最后一刻时候,一再叮嘱四阿哥胤禛,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兄弟们,所以即使即位后的雍正帝,在廉亲王允禩搞的八旗议政斗争那么激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马上就想到了康熙的遗言,没有弑杀自己的兄弟。

(图片来自网络)

在雍正帝即位后,对他的儿子弘时(皇三子,乾隆帝的同父异母哥哥)起初是相当信任的,虽然弘时年少轻狂、放纵,雍正帝的初衷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儿子的。

由于受公开秘密建储太子皇权传承的影响,加上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极大的吸引着弘时对皇权的向往。

第一次让雍正帝对弘时失望的是祭奠宗庙的时候,弘时出言不逊的为八爷党喊冤,侧面的为八阿哥允禩说情,被雍正帝训斥之后,其父子关系开始恶化。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另外,弘时还是在雍亲王府的时候,已经成人,耳染目睹了康熙帝的废太子过程的残忍经历,那时弘时就与八阿哥允禩就有一定的好感,所以在雍正帝清洗八爷党的时候,无疑弘时受到了牵连。

据记载,雍正帝在登基之后的三个多月,雍正帝的秘密建储就泄露了天机,原因是康熙帝的周年忌辰,雍正帝派了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代替雍正帝前往,而不是已经成年的弘时,这个意味深长的举动是在明白的告诉世人这个代替人即是未来的皇上。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民间的猜测及流传甚广的原因是“站队”的错误,这就与其父亲的矛盾加剧,对于弘时话里话外直至父亲不顾手足之情,迫害几位皇叔,就此,雍正帝勃然大怒的说弘时是“言行不放纵不谨”的革去宗籍。

还有就是雍正帝初登帝位,科举的考题泄露一事,既利用了张廷玉的弟弟,又想培养自己的私人势力,最终没有想到其父亲的手段如此强硬,不但杀了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还让雍正帝看透了弘时的野心。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弘时原本好好的一个前程,处处揣摩父亲雍正帝的心意,使雍正帝最终以“才智不足、尚可教诲、然此子心怀异志、侍君不忠、对父不孝、则断不可留”赐死。

雍正帝的这一举动,恰恰与其父相反,当雍正帝在心里默认了弘历为储君的时候,一定要为未来的皇帝扫清障碍, 免得最后祸起萧墙,避免产生帝位之争而兄弟残杀,为弘历既后来的乾隆帝做好了打算。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如果喜欢请你抬起您的小手留下您的墨宝不胜感激。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


日尧居k古史


雍正是明君,这是雍正对康熙式暧昧国策的纠正。从雍正本人来说,他想要杀老八老九的心不知起了几千次,而且最后老八老九也是死在他手里的!既然老八老九该死那为何不早点杀了呢!这就是雍正的逻辑!

整个康熙帝国自康熙四十七年开始,整个帝国就开始衰弱。并持续衰弱十几年。这是因为康熙废太子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康熙晚年昏昧,一直担心被篡位。因此,他一直在维持各皇子之间的势均力敌,这样每个皇子都得巴结讨好他,就不会篡他位了。但是这种策略也带来了后遗症,那就是每个皇子都在觊觎皇位,致使朝廷结党结派。康熙帝国在最后十几年里,朝政混乱,明争暗斗,各个皇子互相使拌子,甚至不惜让朝廷蒙受巨大损失。比如,康熙派兵征讨罗布藏旦增,出兵六万人。但是却因为老八想要夺其兵权,不惜断其粮草,致使六万大军全军覆没,这些东西雍正就完全看在眼里。

雍正即位之后,老八变本加厉,处处给雍正设卡,比如做空国家财政,使得西北战事久拖不决。雍正甚至只能靠抄大臣家来维持军费!这些,这是皇子党争的恶劣事迹!

因此,雍正就认为,假如康熙当初杀了这些乱臣贼子,那么朝廷就不会这么难,国家就不会这么难,百姓也不会跟着受战火流离之祸。弘时有心作乱,则早晚必成祸害。倒不如自己处死他,省得他为祸弘历再祸国殃民!


优己


实际上,雍正并没有杀死自己的儿子弘时,只是对他严惩罢了!



雍正四年,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儿,那就是清除反对派允(胤)禩、允禟等的八阿哥党。而弘时恰恰牵扯进入,也因此被雍正削除宗籍,交由允祹约束养瞻。但是不久后允(胤)禩、允禟等人先后在雍正四年去世,所以雍正没必要再对自己儿子下手,根本没有威胁了!

直到雍正五年,弘时才去世。

那弘时为什么会牵扯进八阿哥党呢?

说文雅点是秘密建褚制,说俗点是相当皇帝!

弘时在康熙四十三年出生,康熙在康熙六十一年崩在畅春园。那么他在十八年都经历了康熙晚年的儿子争位。

在雍正上位后,他当然对皇位有想法,何况他还在诸多皇子中排名第三!

可是雍正的心意人不是他,而是弘历。

雍正元年,雍正(下图)派弘历拜祭景陵(康熙陵寝);



雍正二年,雍正又派弘历;

第一次说是巧合,第二次还是吗?

于是心灰意冷,做些傻事儿。雍正渐渐看出弘时心怀不轨,而且还跟八阿哥党走得近。为了皇权的稳固,在清理八阿哥党时,顺手也把他清理了。

先是被逐出紫禁城,去做允禩之子,后撤黄带,削除宗籍交由允祹约束养瞻。

当然,弘历就幸运了,不用争夺皇位,加上老爸勤奋理政,直接开挂享福咯!


非常茴香豆


没有任何清朝史料记载雍正杀了弘时,所以不能这样说。

弘时本来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他的三位兄长弘晖、弘盼和弘昀,分别是八岁、三岁和十一岁时夭折了,其中老二弘盼因为太小就没被列入兄弟序列,所以弘时排行第三,人称三阿哥。实际上成为了雍正帝的长子。

但是,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在史籍上却记载很少,特别是关于他的死亡,更是在正史里面说的很简略,比如《清史稿》 “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皇子世表》记了笔他的死:“弘时,世宗第三子,早死,无嗣。”

只是在《清世宗实录》有段话,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刚刚继位,就下旨:从前三阿哥少年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做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正史史料提到他的死因。

还有个反证,雍正七年颁布《大义觉迷录》,那时弘时已经死了,但其中记载曾静的指责:

谋父、逼母、弑兄、屠弟,但却没有“杀子”。


历史有妖气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雍正没有杀死自己的亲生骨肉弘时。

爱新觉罗•弘时,雍正皇帝第三子,即乾隆皇帝的哥哥,齐妃所生,生于康熙四十三年。雍正四年的时候,被雍正皇帝强令贬斥为老八允禩之子。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同年卒,年仅二十四岁。乾隆即位后,追复了弘时的宗籍。


《雍正王朝》的结局中,有雍正在自己临终前逼弘时自裁的情节,但史料中详细记载了弘时是卒于雍正五年,雍正可是在位十三年的。因此,以历史为背景展开的影视剧在历史的本身研究中不可信。



其实,后人认为弘时是被他老爹雍正赐死,更多的是因为《清皇室四谱》中对弘时有“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的记载。事实上,虽然弘时不是被老爹赐死,但确实受到了特别严厉的制裁。

未被《清高宗实录》记载的关于庄亲王允禄向刚刚即位的乾隆奏请恢复弘时宗籍一事,有力的澄清了弘时之死。



庄亲王的奏折内容晦涩且多,就不给大家写出,他的奏折主要表明1,弘时获罪和允禩之案有关。2,雍正确实令其为允禩之子,断绝与他的父子关系。3,弘时的后续表现使得他和雍正的关系更加恶化,被撤去黄带,削籍除名。4,弘时被撤去黄带后,由其叔叔允祹监管,境况比同时获罪的其他人要好得多 。

综上,雍正赐死弘时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杯酒杯历史


准确来说,弘时是自己玩死自己的。农村有句老话,命里只有三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皇长子的身份就像一把双刃剑,玩的好,杀别人;玩不好,杀自己。弘时之死,与他皇长子的身份是分不开。【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猫子谈历史】

归根结底,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长子身份很关键

皇帝立储君,一般有四大原则:立嫡、立长、立贤、立贵。在这四个选项里面,通常都只考虑前面两个,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否则不能随意更改祖宗的制度。

弘时排行第二,在他前面的弘晖和老三弘昀都先后去世了,能有继承权的就只有他和老四弘历了。弘历不但年纪比他小,出生也没有他好,相传弘历是一个宫女所生,在民间更有传言弘历是汉人。而弘时是董鄂妃所生,相比于弘历来说,正牌嫡系长子。

在储君的顺位上,弘时的优势非常明显。

但是,弘历几乎是从康熙时代就钦定了的接班人。弘历自小受到康熙的调教,文武双全,在加上雍正的细心栽培,弘历拥有了接班人需要的一切条件——除了嫡长子的身份。

为了皇权的顺利过渡

因为康熙在位的时间非常长,严重影响了帝王的正常换班时间,雍正上位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康熙的儿子很多,在世的时候,他没能有效的制约皇子们的权利,纵容皇子们各自发展实力,酿成了皇子们之间的夺嫡之战。

雍正亲历了夺嫡之战,深谙其中的艰险。为了能让弘历顺利继承大位,打击潜在的威胁就十分重要了,雍正对于有心觊觎大位的弘时当然不能手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