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認爲自己是中國人嗎?

二黑豆1


元朝和清朝是我國曆史上兩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他們的生活習慣、風俗和推行的政策等,與漢人王朝會有所區別。

站在元朝和清朝統治者的立場上,悅史君認為,要分析他們對中國人的認同,需要從大局和細節來判定。

第一,元朝

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當時他們主要反抗的是金朝,是一個典型的外族政權。

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大汗孛兒只斤·忽必烈稱帝建號大元,情況發生改變,這“大元”的國號,就來自我國的典籍《易經》裡“大哉乾元”之意。

孛兒只斤·忽必烈還把京師大都選在了原來的金朝京師,這裡是漢化程度非常高的地方。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軍徹底消滅了南宋殘餘勢力,雖然廢除了尚書省和門下省,但保留了中書省、樞密院與御史臺,在朝廷和地方上大量任命漢人為官。

到了元朝延祐元年(1314年),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恢復科舉考試,贏得了士子們的歡迎。

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還命人修撰了《遼史》《金史》《宋史》,表明自己是接替他們的正統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雖然在起兵反元之時,用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但在建立大明之後,他還是承認,元朝是中原正統王朝,明朝是接續他們的存在。

因此,悅史君認為,元朝統治者當然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第二,清朝

清朝的統治者愛新覺羅家族出自明朝東北的建州女真,明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稱汗建立後金,開始反抗明朝,攻佔遼東多地,遷都瀋陽。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死後,他的第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成為新大汗,在明朝崇禎九年(1636年)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這時,無論是後金還是清朝,都是反對明朝的外族政權,同時也在征服蒙古、朝鮮等地方。

愛新覺羅·皇太極死後,他的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繼位,並在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揮軍入關,隨後遷都北京,情況起了變化。

清軍先後消滅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各個南明政權,還採用了剃髮易服等野蠻政策,但也很快恢復開科取士,同時公開追尊崇禎帝。

清朝統治採用的仍然是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和大理寺、國子監、都察院等機構,漢人廣泛參政。

《大清律》大部分沿用《明律》,康熙帝多次參拜明孝陵,清朝皇帝們漢文水平都比較高,而且從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開始,就以“中華”自居。

所以,悅史君認為,清朝統治者也一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清朝的情況就不用多說了,因為在滿語中就存在對應於

“中國”(dulimbai gurun)概念的同義詞語,這表明滿洲統治者並不排斥自我認同為中國人的做法。

我主要介紹一下元朝統治者對中國的看法,元朝的情況其實要比清朝更為複雜。

首先,在13世紀元朝統治時期,官方並沒有“中國”這個地理政治區域的概念。到目前為止,還未見到有元代的蒙古文獻稱“中國”的記錄。

在元代蒙古人的心目中,他們的國家來源包括:作為發祥之地的蒙古高原,即

“達達田地”(mongγol-yin γajar),華北原本由遼朝統治過的“契丹”(kitad),南部由前南宋統治的“囊加歹”(nanggiyad),被稱作“土伯特”(töbed)的西藏,以及前西夏統治地區的“唐兀惕”(tangγud)等等地區。這些不同的政治單元最終被名為“大蒙古國”(yeke mongγol ulus)的國家所統轄。

圖為貴由汗印璽

“大蒙古國”(yeke mongγol ulus)是元朝的正式稱號。如圖所示,公元1246年,羅馬教宗英諾森四世(Innocent IV)派遣使者柏郎嘉賓與蒙古可汗貴由會面後,貴由汗在寫給英諾森四世的波斯文信札上,就鈐蓋印有“大蒙古國”字樣的印璽。該璽文曰:

möngke tngri-yin/kücündür. yeke Mongγol/ulus-un dalai-in/qanu ǰrlγ. il bulγa/irgendür kürbesü/büširetügüi ayutuγai.
“長生天底氣力裡,大蒙古國大汗之聖旨:聖旨所至之處,內外民人,宜崇敬惶恐。”

行文至此,我想答案已經比較清晰了。在元朝統治者的心目中,他們確實沒有像清朝皇帝那樣明確的“中國”認識,恐怕也沒有“中國”的概念。

但是,如果統治者心目中沒有“中國”的意識,這是不是意味著元朝不是中國呢?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這其實是不同的問題,我在此就不展開講了。


HuiNanHistory


看到好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古代“中國”是個什麼概念。元朝、清朝統治者當然百分百地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不要說元、清是大一統王朝,哪怕遼、金,甚至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那些少數民族君主也都毫不猶豫地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因為古代“中國”的概念和現代完全都不是一回事。


所謂“中國”二字,最早出現在西周,指的就是“中央之國”,等同於中原、華夏,相對於東夷西狄南蠻北戎而言。西周認為自己處在中央,其他周邊的叫做蠻夷。後來逐漸演變,中國的意思就變成了中央王朝,建都於中原地區的王朝。逐漸的,這就變成一種正統的象徵。無論漢族還是少數名族建立的政權,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統性,無一不以“中國”自居。所以,元朝、清朝的統治者怎麼可能不自認為是“中國人”呢?


舉幾個例子。南北朝時期,南朝主要是漢族建立的政權,北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此時,雙方都以“中國”自居,南朝就自稱“中國”,稱北朝的北魏及後來分裂出來的西魏、東魏為“魏虜”,意思他們還是“胡虜”。而北朝也自稱“中國”而貶稱南朝為“島夷”,意思是偏安一隅的蠻夷,覺得自己才代表正統的中原文化政權。同樣的,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自稱中國而不承認對方是中國,所以,哪裡可能統治全國的元、清統治者不自認“中國”的道理?


有人可能會說元朝是蒙古人,不承認中原文化。這個屬於史盲。蒙古帝國早期確實完全無視中原文化,但是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忽必烈時代,他的影響力僅能控制元朝地區,對西進的四大汗國已經沒有實際操控能力了。因此建都“大都”(今北京)改國號“大元”,取《易經》中的“大哉乾元”,政治制度也是在中原政治體制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所以,雖然蒙古帝國是蒙古的,但元朝其實已經漢化了。而清朝更不用說,到後來連自己的滿文都不會說了。所以,要統治全國,必然自稱“中國”!

“中國”成為國名,那是推翻清朝以後的事情了。在此之前,國名是秦、漢、唐、宋等等,沒有一個叫“中國”。所以,中國從來就不是漢民族的代稱,在古代只是正統的象徵,所以,元、清統治者當然自認為“中國人”。


伊耆角木


元朝太遠不好說,但是滿清韃子是絕對沒把自己當中國人的,他們只把中國人當奴隸而已,從他們的所作所為就可以看出,他們完全為了權利,為了權利什麼都可以出賣,因為他們沒覺得是在出賣自己的東西,一點不心疼,看看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對於外敵入侵都是誓死抵抗的,唯有滿清是用割地賠款了事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寧贈友邦,不與家奴,很好的體現了滿清韃子的真實想法,再到後來的溥儀偽滿洲國,他們寧願當小日本的狗一起來侵略中國也不願意把自己當成一箇中國人。日本和中國同一時期開始改革,為什麼日本的明治維新能成功,中國的不能成功,原因之一就是日本人舉國上下都是一體的,他們的天皇為了國家人民強大可以犧牲個人利益,而滿清韃子和中國百姓不是一體的,他們只當人民是奴才,他們只希望自己強大不希望人民強大,他們要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所以他們根本不是真心改革,所以到後來的萬國來草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冷雨敲窗無心言


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一詞,在西周時期便出現了,最早指的是京畿地區,後來整個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均被稱為中國。

中國,與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相對,在民國之前從未成為正式國號。但入主中原的政權,無論原來是否是華夏族,均以中國人自居,以示正統所在。

其實我國有三次遊牧民族入主中原,除了元和清,就是十六國和北朝時期。

無論元還是清,也不管北魏還是十六國,佔了中原便自稱“中國人”,而南方政權則被稱為“南蠻”、“島夷”!


所以,古代的“中國”與今天不是一個概念,也不是漢族的同義詞,多數時間指的是“中原”或者正統所在。


心向青山


現在居然有人提出這種問題,也是蠻奇怪的。

清朝毫無疑問,清朝皇帝對自己是中華文明的正統繼承者身份毫無懷疑,漢化程度非常高,處處以漢文化繼承者自居,這裡說說元朝。


很多人現在說元朝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認為那段時間裡中國簡直就是蒙古的殖民地,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如果是蒙古帝國,那麼蒙古帝國的確把中原當做了自己的殖民地。但元朝,絕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這在古代根本不是一個問題。

為什麼呢?

因為元朝自己認,而且推翻了元朝的朱元璋,也認。

忽必烈本人,在元朝建國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

該段出自忽必烈《建國號詔》,詔書裡明確,為了表示天下一家之意,為了讓後人立傳,遵從《春秋》《周易》,於是從《周易》中取“大哉乾元”中的“元”字作為國號如何如何。這是蒙古漢化的重要標誌,蒙古的統治者已經開始從漢族經典中尋找政治合法性依據。事實上,在忽必烈之前的蒙哥大汗時期,蒙古就已經開始像漢人一樣給過去的大汗上廟號了。

在該詔書頒佈之後的幾年裡,元朝開始設立各種機構,樞密院、御史臺、六部等等,完全仿造宋朝。忽必烈本人也開始尊奉儒術,這點得到了後世《元史》的高度讚賞。

更為重要的是,元朝修著了《宋史》《遼史》和《金史》,後朝修前朝史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傳統,元朝修著了前朝歷史,就說明他們已經完全認同了自己中原王朝的身份。

(這張畫像其實才是朱元璋的真實長相,鞋拔子臉是清朝的汙衊)

一百年後,朱元璋北伐的時候,朱元璋是這麼說的:

“……自宋祚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

朱元璋的北伐詔書裡,雖然是為了征討元朝,但是對元朝的合法性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文章中說,宋朝的天命已經消亡,所以元朝以北方蠻夷的身份入主中國,四海臣服,這不是靠著人力,而是老天將天命交給了元朝。當時的元朝皇帝賢明而臣子淳良,足以統治天下,後來的皇帝們不尊祖訓,所以失去天命等等。

後來朱元璋北伐成功,建立明朝之後,在太廟中也供奉了歷代名君,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等,元世祖忽必烈也在其中,與眾位漢族皇帝一起接受祭拜,說明朱元璋對這位老皇帝還是很尊敬的。明朝建立後,修著了《元史》,說明明朝已經完全認同了元朝的合法性,將他們當做中國的封建王朝來看待了。


小約翰


這話問的,隋唐宋元明清,多麼順溜的一句話,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元和清是佔據著重要地位的,當然,這可不是我們的一廂情願,而是元和清等統治主體,在內心裡是有這種意識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元、清以少數民族身份入主中原,因此一直有關於他們是不是中國人的爭論,還是那句話,“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集合概念,裡面不僅是有中原華族,周邊的少數民族鮮卑、匈奴、羯、氐、羌、吐谷渾這些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份。

這也就證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集合概念,中國更是,他從來不會因為一個民族的少數屬性而有任何排斥,而是靜靜的滋養,化解以至溶解,最後與中華民族融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一體。

到了元代,這種趨勢也不例外,成吉思汗統一中原之後,就對日本發帖,質問日本人:“原來的時候,你們每年遷使來拜好幾次,我當上皇帝都一年有餘,也不見你們派人來中國啊!


這裡成吉思汗提到了中國,這種不經意間的口頭語,最能表明一個人的心跡和心理歸屬,顯然成吉思汗是把自己當做中國的皇帝中國的一員了。

到了清代,慈禧太后與那些個外國洋太太交往,看一些外國女人,甚至把與她的交往寫成文字換錢,不免心生鄙視的說道:“在我們中國,女人從來都只負責持家,賺錢是男人的事情!”

顯然,從元和清來說,他們都有強烈的中國“歸屬感”,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是中國人的根本所在,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不能以民族的歸屬作為是否是中國人的標誌。

對岸以及在港的一些漢族群體,不照樣不認同自己的國人身份嗎,因此,斷沒有苛求甚至苛責元和清的道理,不能以少數民族為標誌來判斷!


歷史三日談


提出這樣問題讓我特別難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無視歷史,無視現實,無視未來。自我割裂自己的歷史,既自卑又狹隘。



古時候的中國,世界上最發達最文明的國家。周邊民族,誰不以中國正統為榮?你們以為朱元璋,會像現在的你們,以承認一個落後的蒙古民族屬於中國人為榮嗎?那個時候中國是上國,上國天使,為君為父。這些自我閹割的人,懷著鴉片戰爭以後的自卑心理,以中國人為恥。卻不知歷史上的中國你高攀不起。現在的中國已經無敵。未來的中國必然再現天朝上國,萬國來朝。


和你們爭論元清是否屬於中國毫無意義,這已經脫離了學術爭論範疇。這是關係到國家興亡的事情。你無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從小就開始學的歷史書,那一本教你們元清不屬於中國的?即使我找出再多證據,也無法喚醒你們這些自卑狹隘的可憐蟲。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浪費時間口水呢。


滄海歷史春秋


肯定不是,現在我們用事實說話!

雍正:“ 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

乾隆:“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國之人。”

慈禧:“清非中國,辮子不能去,辮子去中國不亡則大清亡!”“寧與洋人不與家奴!”“ 量中華物之力,結與國之歡心!”

出身滿洲貴族的清宮女作家德齡在其《清宮兩年記》一書中提到,她的父親告訴她,他們不是中國人,但卻是中國人的主人。主人可以隨意處置奴才的財產。

事實勝於雄辯!!


用戶78874888127


元、清都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否則他們也不會早早自立國家。而做為這兩個朝代對立面的兩個集團喊出了同樣口號,驅除韃虜。也就是說在當時,驅除韃虜這種說法是主流思想,是社會整體的認識,是蒙元、滿清、漢人的共識。


先說元朝,看看教科書上寫的元朝實行四等人制,蒙古人為第一等人;第二等為色目人(指西域、中亞、西亞諸族,包括、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第三等是漢人(指北方黃河流域的漢人、契丹人、女真人、渤海人、高麗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原南宋轄區內的漢人)。從這一分類可以看出,南人才是中國人,中國人是蒙古國人中最差一類,和蒙古人明顯不是一類人。蒙古人被朱元璋打敗後國家還在,年號還在,並且延續至今。


再來看看滿清。雍正皇帝在大義覺迷錄中寫道"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慈禧太后名言"寧贈友邦,不與家奴"時刻提醒我們,滿清從未把自己當成過中國人。

不論他們自己是否承認,現在中國境內的蒙滿人,也就是蒙元和滿清後代沒有半點疑問都是中國人,而且絕大部分人已經從血統上分不清是哪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