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釋放1500億流動性,這三個細節意味深長!

央行再次釋放1500億流動性,這三個細節意味深長!

為改善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繼2018年6月份央行向市場釋放1500億流動性之後,2018年10月22日,央行宣佈再次向市場釋放1500億流動性,用於支持小微、民營企業發展。

央行兩次共向市場釋放3000億資金,並且是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的形式,這樣一個細節意味深長,很值得品味。

我們在品讀“央媽”的貨幣政策之前,先了解一下這兩個專業詞彙:“再貼現”與“再貸款”。

所謂“再貼現”,就是商業銀行將企業貼現後未到期的票據抵押給央行來獲取流動性的行為。簡單來說,貼現就是商業銀行向企業提供資金的方式,而再貼現是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資金的方式。

所謂“再貸款”,是指央行向商業銀行再次貸款的行為。央行實施再貸款行為是為了配合一定時期的貨幣政策目標而實施的。畢竟一個國家的經濟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組織,這個組織在運行的過程中本身充滿著隨機性與不確定性,央行的再貸款行為儘管具有一定的計劃性,但是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央行為何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實施再貼現、再貸款行為,有三個細節值得重視。

央行再次釋放1500億流動性,這三個細節意味深長!

細節1:2017-2018年間,金融監管層採取措施整治金融亂象,效果拙著,但是客觀上“誤傷”一些實體產業,在這樣一個時期民營企業融資更難、融資更貴,央行此時釋放流動性正當其時!

伴隨金融監管層採取強力措施制止“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影子銀行業務、通道業務、資金池業務大幅收縮,銀行實現成功縮表。

正如一塊地中有野草也有莊稼,為了不讓野草存活,暫時不給莊稼地澆水,可以起到使野草乾死的效果。但是,莊稼也由於長期得不到水源的灌溉,也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在這個時候,央行向市場精準釋放流動性,非常及時。

細節2:央行釋放流動性非常講究方法

央行再次釋放1500億流動性,這三個細節意味深長!

無論是再貸款還是再貼現行為,兩者的共同之處都是在向市場釋放基礎貨幣。

眾所周知,基礎貨幣又叫做高能貨幣,它可以使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成倍的擴張或收縮,基礎貨幣代表央行的負債,它起到國家資本的功能。

具體來說,基礎貨幣的表達式為:

基礎貨幣=銀行準備金+社會公眾手持現金

銀行準備金=法定準備金+超額準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

廣義貨幣M2=基礎貨幣*金融槓桿率

過去十年來,廣義貨幣M2超發的原因,是在於基礎貨幣的“超發”,還是在於金融槓桿率倍增引起的貨幣的“超創”呢?

答案在於後者。最近十年來廣義貨幣M2激增是由於貨幣的“超創”行為,而不是在於基礎貨幣的“超發”。

近年來,商業銀行的影子銀行業務(如發行理財產品、通道業務等)造成大批資金逃離央行的監管,充斥於市場,並且流向兩高一剩行業。

而要遏制廣義貨幣M2激增,只需要控制金融槓桿率,同時要增加基礎貨幣的投放量,央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向市場精準釋放的是基礎貨幣,並不會因此引起貨幣“超創”,造成M2“超發”。

細節3:央行通過釋放基礎貨幣,有助於資金的“鎖短放長”,逐步解決中國金融頑疾。

金融監管層強力整治金融亂象,目的在於整治金融短期化,而金融短期化造成市場上缺乏長期資金,充斥著短期貸款。

金融短期化是指金融市場上充斥著短期、成本昂貴的資金,造成金融短期化的原因主要在於以下3點:

其一、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長期不匹配,銀行大量資金被一些國家項目長期佔用。

其二、“利率雙軌制”行為使得銀行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成本來向市場拆借資金。

其三、金融自由化使得大批互聯網金融平臺與地方融資平臺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與銀行爭搶儲蓄資金。

央行的再貼現與再貸款所釋放的流動性既能夠做到加大基礎貨幣的投放,又能夠有效控制金融的短期化,當然解決中國金融短期化僅僅做到這兩點是遠遠不夠的,但是我們已經走在了正確的路上。

只有這樣才不至於讓這個市場上充斥著“又貴又短”的資金,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漸保證向民營企業提供長期貸款,而非短期貸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資金的“鎖短放長”;只有這樣,才能使民營企業與小微企業真正得以發展,本人對央行的釋放流動性行為擊掌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