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薪加提成模式下,留不住人,招不到人,優秀員工成了對手!

文:刁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末有彩蛋!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對於業務系列的員工來說採用的都是“底薪加提成”的薪酬模式,但是這個模式往往會導致非常多的問題!

底薪+提成:

高底薪,員工動力依然不足;低底薪,員工素質沒有保證,招不來人。員工只為銷售而做,忽視成本、費用、客戶價值等,企業增收而不增利,也難於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

甚至,很多老闆經常會發現自己手底下優秀的業務員辭職後往往會在自己的對面開了一家店,從優秀員工變成了自己的競爭對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情況就是因為你的薪酬模式沒有留住優秀的人才!

到底如何激勵員工更富積極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直是各個中小企業苦苦思索的問題。合理的分配製度作為一種激勵和價值導向機制,企業應該如何設計呢?

KSF:企業管理者通過增加產值、價值的方式,實現為自己加薪。由於加薪但不增加企業成本,倍受中小企業推崇。適用於管理層,一線崗位。

底薪加提成模式下,留不住人,招不到人,優秀員工成了對手!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三個薪酬績效模式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1、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核心工作,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2、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

有哪些可量化的指標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3、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4、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員工流失率?

5、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

6、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數據,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底薪加提成模式下,留不住人,招不到人,優秀員工成了對手!

KSF實操案例:

有一養生店店長的工資是5000元,但經常卻抱怨收入低,缺乏增長的空間,工作狀態也差,於是我給他的店長做了薪酬的變革:

底薪加提成模式下,留不住人,招不到人,優秀員工成了對手!


首先把他的固定工資部分降低,拿出4000元作為KSF工資,並把他分攤到6-8個指標,注意,這不是KPI,員工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年度平均數據),就可以全部拿到這部分K工資,如果超過了平衡點,就有獎勵,上不封頂,沒達到平衡點,就少發一些,但下限是有度的,以保證員工的安全感!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5. ...
經過兩個月的運行,門店各項指標都改善了,店長工資也增長到了7500+...,員工創造了更高價值,拿到了更高收入,而企業從因此獲得更高利潤,從而實現員工和企業利益的共贏!

底薪加提成模式下,留不住人,招不到人,優秀員工成了對手!


KSF與傳統薪酬、考核模式的區別

同傳統薪酬、績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著眼於五個要點: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

在傳統模式之下,員工與老闆的利益通常是矛盾的。

·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而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所以,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

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 1.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
  • 2.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
  • 3.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

底薪加提成模式下,留不住人,招不到人,優秀員工成了對手!


總結:

1、凡是面向過去的,都是一種補償而非高價值的激勵。

2、凡是面向未來、有目標導向的,都是高價值的。

3、沒有做股權、合夥人激勵的企業,其留人和激勵人才的成本必定是最高的!

如果你也想擁有拼命努力的員工,請點擊購買【績效核能】一書。給員工加薪不加成本,實現員工拿高薪,企業拿到高績效的共贏結果!

解決:員工流失快,執行力不夠,物料成本浪費嚴重的種種困惑,教你如何一步步盤活人才!

書內附數十個行業設計案例,同時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