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曾拜見洪秀全獻攻守建國之策,只可惜洪秀全不用讀書人

被太平軍攪得焦頭爛額時,不知咸豐帝奕詝有沒有動過這樣的念頭:從道光八年到道光二十三年(1828-1843),這15年裡的廣州知府和廣東學政都應該砍頭。要是他們當初稍微放放水,給洪秀全一個秀才的功名,很可能就不會有後來這場綿延14年、兵連18省的大禍。

1850年2月末,在大清帝國的都城北京,道光帝駕崩咸豐帝登基。一個月後,在帝國偏遠省份廣西,前教書先生、現拜上帝會[注: 拜上帝會又稱“拜上帝教”。洪秀全用宗教名義創立的反清組織。1843年洪秀全仿照基督教形式,與馮雲山在廣東花縣(今花都)創立。]教主洪秀全決定起事。不到一年,廣西桂平金田村聚集起一支兩萬人的軍隊。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登基,稱太平天王,正號太平天囯。所以,1851年既是咸豐元年,也成了太平天囯元年。

左宗棠曾拜見洪秀全獻攻守建國之策,只可惜洪秀全不用讀書人

當時,廣西正大鬧“會匪”。咸豐帝並不清楚數十股叛亂孰輕孰重、孰急孰緩。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沒鬧明白“金田逆匪”的“賊首”到底是誰。

洪秀全比奕詝年長17歲,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府花縣一個農民家庭,族名仁坤,小名火秀。洪家是由嘉應州(今梅縣)遷居此地的客家人。

洪秀全6歲進村塾唸書,14歲第一次參加“童試”。當時童試共有縣試、府試、院試3次,連過3關就能成為生員,俗稱秀才。那一次洪仁坤縣試高中,府試卻失手了。這沒什麼,畢竟他還只有14歲。

左宗棠曾拜見洪秀全獻攻守建國之策,只可惜洪秀全不用讀書人

1836年、1837年,二十出頭的洪秀全又考了兩次,照樣名落孫山。第3次失利之後,他似乎連走回家去的力氣都沒有了,只得僱了兩個轎伕。之後他在鄰近的鄉村當了6年塾師。歷來塾師倒以科舉失意者居多。他們靠教授知識謀生,稱為“舌耕”。6年之後,已屆而立的洪秀全最後一次赴考,依然落榜,憤憤不平地說了句大話: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罷。就在那一年他失去教席,開始了秘密傳教的活動。

咸豐帝對廣西叛亂是極度關切的,他先後派了數位名臣去平定。第一位欽差大臣是林則徐。他不顧病體上了路,但走了17天,還沒到廣西境內便溘然長逝(後人倒因此少了麻煩,否則人民英雄紀念碑上“虎門銷煙”、“金田起義”相對,多少會有幾分尷尬)。而後是當時的能人、前兩江總督李星沅,有名的酷吏、前漕運總督[注: 漕運總督是官名。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始設,總管漕運,督促南方各省經運河輸送糧食至京師。周天爵,已位極人臣的文華殿大學士[注: 簡介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讀書。清代逐漸演化形成“三殿三閣”的內閣制度,文華殿大學士的職掌變為輔助皇帝管理政務,統轄百官,權限較明代大為擴展]、軍機大臣賽尚阿。結果卻是:李星沅病死、周天爵奉旨回京、賽尚阿革職拿問。

左宗棠曾拜見洪秀全獻攻守建國之策,只可惜洪秀全不用讀書人

令咸豐帝和名臣們手忙腳亂的到底是些什麼人?

1851年9月,太平軍奪取了他們的第一座城池永安州城(今蒙山縣)。在此停留的7個月裡,洪秀全完成了一系列的軍政建設,還封了5個王。東王楊秀清是個燒炭的山民;西王蕭朝貴是自耕農;南王馮雲山和洪秀全一樣,在鄉下讀過幾年私塾,可以算小知識分子;北王韋昌輝有幾家店鋪和大片田地,翼王石達開出身於富貴之家,這兩人可以算士紳或地主。

他們的出身不盡相同,學識有限倒算是共同點。

據說,太平軍圍攻長沙時,左宗棠曾去拜見洪秀全,獻攻守建國之策,並勸天王尊崇儒教,放棄拜上帝會。因洪秀全不以為然,左某悄然離去,成為湘軍中平定太平天國的重要人物之一。忠王李秀成日後的自供詞一語破的:“天王不用讀書人。”

左宗棠曾拜見洪秀全獻攻守建國之策,只可惜洪秀全不用讀書人

知識分子常有自己的想法,頭腦不容易改造,自不能輕易信任。書生文士在天朝是不可能得志的。太平軍視為至寶的是孩子。每攻陷一座城市、路過一個鄉村,必定竭盡可能把他們帶走。孩子最天真無邪,加以訓練,將來就可以成為死士。天朝晚期的將領,許多都是被帶上路的孩子,例如英王陳玉成。

至於普通將士,大多出身於苦寒之家。除了廣西山民,“所據之地,男子一律‘隨營’,先動以甘言,再施以威劫。所謂甘言,即傳集百姓聽‘講道理’,如有不從,定斬不留。”——史家郭廷以總結。湘軍的張德堅在《賊情彙纂》中記錄,太平軍擄人常常要“看手相”:如果掌心紅潤,手指上沒有老繭,“恆指為妖”。反之,“挖煤開礦人、沿江縴夫、船戶、碼頭挑腳、轎伕、鐵木匠作、艱苦手藝,皆終歲勤勞,未嘗溫飽,被擄服役,賊必善遇之。”

左宗棠曾拜見洪秀全獻攻守建國之策,只可惜洪秀全不用讀書人

清末革命團體光復會創始人之一陶成章認為,太平軍有中國民間秘密會社色彩。“非盡本於耶穌,而實有根於洪門之舊規而然也。”

洪門又稱天地會。為了壯大其隊伍,太平軍曾大量收納會眾,尤其是天地會黨徒。不過洪秀全並不認同其“反清復明”的宗旨,“此種主張在康熙年間該會初創時,果然不錯的;但如今已過去二百年,我們可以仍說反清,但不可再說復明了。……如我們可以恢復漢族山河,當開創新朝。”

左宗棠曾拜見洪秀全獻攻守建國之策,只可惜洪秀全不用讀書人

太平軍號稱平等,其實分別心甚重。入上帝會的稱為兄弟。來自廣西的稱為“老兄弟”,享特殊待遇,後入會的稱為新兄弟,一般百姓則一律稱為“外小”。天王許諾“兄弟”們:“上到小天堂,凡一概同打江山功勳等臣,大則封丞相、檢點、指揮、將軍、侍衛,至小亦軍帥職,累代世襲,龍袍角帶在天朝。”按太平天國軍制,每軍置軍帥一,下轄一萬三千多人。

“凡是拜上帝之家,房屋俱要放火燒了。寒家無食,故而從他。鄉下之人,不知遠路,行百十里外,不悉回頭,後又有追兵。”他們走上的是一條不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