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需要滋养

文明需要滋养

文明需要滋养

记者李朝阳

邯郸捧回“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临近一周年。

去年全体邯郸市民万众一心“百日创城攻坚”的场景犹在眼前。市委书记高宏志的话语犹在耳畔:“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块金字招牌,也是邯郸‘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我们紧紧抓住这个载体,集中全市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全域发动、全城动员,破解多年想解决没有解决的难题,切实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成、办好、办扎实。”

金字招牌的获得并非一日之功,功成之后,再亮的招牌不经常擦拭也会蒙尘。

文明,是需要爱护和滋养的。

一年来,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成为邯郸市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公共设施、环境、秩序、服务全面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人更美了,文明旋律持续回响——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成为习惯;公交车上,尊老爱幼已屡见不鲜;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社区环境,优美如画;超市里无人收银机前秩序井然;自觉排队等候的场景随处……市民一点一滴的行为习惯都是对文明的滋养。

文明需要滋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单位少数市民出现了懈怠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文明行为方面产生了惰性。文明,在少数人身上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

十一长假,一个带“涛”字的人名反复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的报道之中,他的涂鸦行为登上了各网站热搜的头条。外地媒体报道时有意无意地在这个名字前冠以“邯郸人”三个字,让整个邯郸城为之羞愧难当。

前几天,红红的柿子再次羞红了邯郸人的脸。我市某高校内千余棵柿子成熟,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师生采摘,并将采摘的柿子奉送给一些福利机构。可是今年,来了许多校外人员,带着工具甚至推着小车,有的上树,有的折枝,袋装车载,面对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劝阻充耳不闻。

个别人的不文明行为,玷污了“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也让邯郸的整体文明受损。所以,现在是到了该检视的时候了。

文明需要滋养。自我检视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滋养。文明如树,需持续滋养,才能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检视,是自查也是自省,不文明的小事绝不能看轻。检视,就是要除去伤害文明之树的害虫,剪掉杂乱无用却吸取树干营养的枝条,让文明之树健康长青。

作为文明城市的居民,我们应该主动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方能重视,不回避问题,不惧怕问题。正视不足之处,才能勉力前行。检视,也是对不文明行为的震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人民美好生活”这个词语。美好生活无不指向“文明”这一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人民生活条件逐渐好了,文明理应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明不难滋养,遵守社会公德,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即可,你的一言一行在别人眼中自会有公正的评价。

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人民,也应该让城市因你而更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