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五星」養老探析


上杭“五星”養老探析


今年3月起,省民政廳在全省開展養老服務設施星級評定工作,並於近日公佈了首批17家五星級養老機構和94家五星農村幸福院名單。其中,上杭縣金秋老年公寓被確認為五星級養老機構,上杭縣臨城鎮新塘村幸福院、上杭縣廬豐畲族鄉豐樂村幸福院獲評五星。

“五星”背後,是當地對養老服務的重視。2017年,上杭縣老年人口總數達8萬餘人,佔全縣人口的16%。上杭縣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華燦說,目前上杭的養老基本覆蓋到了各類群體,縣一級有機構養老、社區有居家智慧養老、鄉鎮一級有敬老院、村一級有幸福院,逐漸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信息為平臺、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格局,此外,依託優勢,“候鳥式”旅居養老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民辦養老 多元服務再造社區

每天上午9時,81歲的吳步雲老人都會走出住所,準時到樓下的空地參加健身操鍛鍊。到了午飯時間,他來到住所一樓的餐廳吃飯,飯後慢慢地在樓外的綠道上散步。不少和他一樣的老人,也三三兩兩地走在一起,邊走邊用當地方言聊著天。這是吳步雲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但發生地卻不是他真正的家,而是位於上杭縣臨城鎮城東村雙擁路的金秋老年公寓。一年多前,他住進金秋老年公寓,成為機構養老中的一員。

作為民辦養老機構,上杭金秋老年公寓在當地已經營了近8年。該公寓總投資2.26億元,一期項目總規劃用地120餘畝,總床位1000餘張。2010年底,公寓建設主體竣工並逐漸投入試運營。試營業起至今,已為700餘位長住老人提供住養服務。

說是公寓,這裡其實更像一個功能齊全的社區。公寓內有多棟居住樓,房間裡電視、空調、洗衣機等家電均有配備;除了基本的餐廳和住房,還有生活超市、影院、游泳池、健身房、3萬冊圖書的圖書館、音樂廳等功能場所,以及康復室、藥房和診所等醫療配套設施。路兩旁種滿了不同品種的樹和花草,老人可以在一片綠色中休閒散步。

“來到這裡的,有自理型和需要護理型的老人,根據不同的住宿戶型、服務項目和護理等級來收費。”該公寓副總經理林橋英說,由於服務的是老人這一特殊群體,公寓在人員配備上較為多樣,除了有30多名護理人員對老人進行生活護理照料外,還有職業護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等工作人員,為老人提供多種服務。

在醫養方面,公寓設有診所和藥房,護士24小時值班,此外還與縣醫院合作,定期給老人義診,遇到緊急情況時提供救治。林橋英介紹,目前公寓正在建設醫養服務中心,建成後可為老人提供體檢、健康管理、保健諮詢、急診急救等服務。

在提供健康保障之外,各種文娛活動也同步開展。在圖書館外的一面牆上,記者看到了許多張書法和國畫作品。“平時會有一些老人到這裡寫字畫畫,完成的作品有的留下來掛在牆上供人欣賞。很多老人都很有活力,也都身懷技藝,在這裡繼續施展才能。”林橋英說。


上杭“五星”養老探析


養心園護理院內,護士在給老人量血壓。(資料圖片)


公建民營 醫護結合立體覆蓋

上杭“五星”養老探析

在金秋老年公寓的附近,有一家名為養心園的護理院。走進護理院,悅耳的輕音樂傳入耳朵,老人們午飯後有的回房休息,有的在院內走動。2013年,全國推行養老院“公建民營”政策,政府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養心園護理院正是以公建民營的形式,將原社會福利中心內的光榮院和敬老院整合並升級改造,成為福建省首家縣級公建民營的養老護理機構。

養心園護理院副院長包燕楓介紹,養老院以護理型老人為主,這些老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公家託養,包括優撫對象、特困人員、無家屬老人等;另一類是社會自費老人。目前護理院共有200張床位,有191名老人入住。“入住老人基本上都是上杭人,我們的收費標準在當地老人的退休金之下,適應中等收入水平老人的養老需求。”

包燕楓說,護理院採取“以醫養院、醫護結合”的方式經營,為老人配備生活管家和心理管家。每天有護士查房,為老人監測血壓血糖等並記錄,同時提供日常檢查、就診提醒、取藥送藥、服藥提醒等服務。此外,護理院和當地中醫院達成醫療合作,開通住院醫療綠色通道,方便老人及時就醫。

張華燦表示,2012年以來,上杭縣委、縣政府出臺一系列文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養老養生休閒產業,對金秋老年公寓這樣的民辦養老機構,上杭縣財政給予公寓一次性開辦補助500萬元,給予植被恢復、綠地建設、體育設施建設補助200萬元,同時也積極支持養心園護理院這類公辦民營養老機構的建設。

在上杭,除了養老機構,鄉、鎮、村的老人也能就地“老有所養”。2011年以來,上杭縣新改擴建鄉鎮敬老院17所,實現每個鄉鎮都有新建敬老院。同時,在全市率先實施由縣級財政投入資金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現已建成的92座農村幸福院和互助幸福園成為鄉鎮敬老院的延伸。

多功能塑膠燈光運動場、涼亭、圖書室、棋牌室、床位等功能設施,構成了上杭縣臨城鎮新塘村幸福院的面貌。新塘村村主任謝德琳說:“幸福院總投資約53萬元,平時有老人到這裡看書、下棋和鍛鍊,中午就留在幸福院吃飯和午休,不用離開村子老人就有好的去處。”

為了讓全村老年人能夠安度晚年,廬豐畲族鄉豐樂村總投資37萬元建立了豐樂村幸福院,院內活動室、圖書室、健身房、廚房等服務設施配備齊全,每天有20多位60週歲以上的老人在此活動。幸福院距離村部和村衛生所僅50米距離,利用該優勢,幸福院開展居家養老、日間照料特殊式服務,實現醫養護一體化。與此同時,村裡依託信息網絡平臺,為服務對象建立個性化檔案。

上杭“五星”養老探析

禾康智慧養老公司工作人員在給老人發放求助手機。(資料圖片)

智慧平臺 資源整合服務到家

選擇去養老機構之外,隨著養老人群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如何為分散龐大的居家養老群體提供養老服務,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關鍵。

去年12月24日,家住上杭縣臨江鎮鎮南社區的楊華(化名)老人突然感到身體劇痛,由於身邊沒有家人,他按下手機上的緊急求助鍵,將情況告訴了龍巖(上杭)禾康智慧養老服務熱線平臺的工作人員。接到求助後,工作人員馬上進入平臺查詢老人的資料信息,撥打120急救電話並通知老人的家屬,隨後派出兩名救援人員趕到老人家中查看。經初步診斷,老人為腿部骨折,救援人員隨即陪同老人去醫院,並幫助辦好住院手續。

通過平臺對老人實施緊急救助的例子,在上杭縣還有不少。2016年12月,龍巖禾康智慧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落地上杭,這是上杭縣在全市率先引進社區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組織。該公司採取“線上信息服務+線下實體援助服務”的方式,整合聯盟80餘個商家,打造“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為老人提供緊急救助、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精神關懷等多項服務。

公司總經理助理張連香告訴記者,從去年4月至今年9月底,上杭縣為全縣22個鄉鎮12個社區80個村的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80週歲以上老年人等七類人員購買線上呼叫信息服務,為他們建立信息檔案,配發具有“sos”和定位功能的定製手機。當老人需要幫助時,長按“sos”鍵即可聯繫公司智慧服務平臺。遇到緊急情況時,平臺會通知就近的救援人員,並通知家屬。截至目前,共有6321人享受此類線上服務。除了政府購買,也有300多人以每月20元的收費標準自行購買這項服務。經統計,平臺運行以來,共有1000多次呼入電話尋求日常幫助,對走失、身體不適等的緊急救助10餘起。

此外,上杭縣為臨江鎮、臨城鎮12個社區符合條件的322名老人購買了該公司助潔、助醫、助行等六大類的線下實體援助服務。通過預約,會有護理人員到老人家裡進行保潔、做飯、陪同就醫、聊天陪伴等,每個工單都會通過手機客戶端和紙質單據進行記錄,便於監管。

據上杭民政局介紹,到2020年,將為全縣22個鄉鎮344個村(居)約2萬名七類對象購買上述服務。經初步測算,2017年至2020年期間,政府購買該服務資金約為1400餘萬元。張華燦表示,相對而言,這種養老模式能夠覆蓋到更多的社區居家養老人群,讓更多的老人得到及時的幫助。


上杭“五星”養老探析


上杭金秋老年公寓內,老人在鍛鍊。(資料圖片)


候鳥旅居 充實內涵拓展高端

金秋來臨,候鳥南飛,這是自然的規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老人也如候鳥一般,選擇到氣候適宜、環境優美的地方度過晚年。如今的上杭,成為旅居養老的目的地。

“這裡的空氣很好,綠化多環境美,走到哪兒都有花香,當地人也非常熱情,來這裡我們心情都好了很多。”在金秋老年公寓,來自遼寧的閻靜老人跟記者分享她在上杭的感受。通過朋友的介紹,閻靜和丈夫第一次來到上杭旅居,雖然才入住了8天,但已經有了明年再來的打算。

2014年起,上杭縣金秋老年公寓開始推出旅居養老。“一開始基本都是從北京來的散客,才11個人左右,後來人數慢慢多了起來,到現在已經累計接待3000多人了。”林橋英說,這些旅居老人大多來自北方,每年的9月開始陸續來到上杭,“來旅居的老人更看中的是上杭的環境,比如汀江綠道對他們就很有吸引力,然後看中的是我們的服務”。

林橋英介紹,旅居老人跟長住的老人對養老的需求不同,他們更希望能到外面旅遊,也更注重精神文化。“公寓每星期組織一次外出,帶這些老人遊覽上杭,也會組織周邊城市中短途旅遊,在公寓內,還會組成一些興趣小組,讓老人有地方發揮餘熱。”若遇上過年過節,旅居老人的家屬前來探望老人,公寓也設有酒店,能夠為這些家屬提供落腳的地方。

上杭縣民政局表示,下一步,要努力打造“中國候鳥旅居小城”養老服務的“上杭模式”。此外,統籌考慮老年人口數量和養老市場需求,在優先發展經濟型養老機構、保障中低端養老市場供應的同時,積極推進一批中高端養生養老項目建設。


上杭“五星”養老探析


上杭金秋老年公寓內,護士在給老人發放藥品。 (資料圖片)


面臨瓶頸 標準未立人才匱乏

據介紹,目前上杭縣共有養老服務人員386人,養老產業產值約632萬元,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但在實際運行當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難題。

金秋老年公寓護理人員平均年齡40多歲,養心園護理人員平均年齡在55歲左右,“缺人”成為上杭養老機構當下面臨的普遍問題。“一線護理人員難招,一些來應聘的人幹了幾年後做不下去了,因為這一行不僅要接受老人,還要有很好的忍受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的。”林橋英說。包燕楓有同樣的苦惱:“護理團隊很難找,很多人不願意在養老院工作,覺得在這裡幹活沒面子,我這裡的很多阿姨都不敢和家人說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在她看來,社會上對於養老院及養老工作還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

除了護工,管理人員同樣遇到“招人難”的問題。包燕楓是一名“八五後”,在上杭,像包燕楓這樣年輕的養老行業管理人員並不多。林橋英說:“很多‘80後’‘90後’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但養老行業需要新鮮的血液加入。我現在不擔心老人不進來養老,反而擔心這一行沒人想做了。”

一個行業,要靠成熟的標準來規範操作。林橋英說,和酒店管理等行業不同,養老行業目前還缺乏相應的行業標準,養老機構只能自行制定準則。“但因為養老行業的服務對象是老人這一特殊群體,又不能完全按照統一的標準來操作,還應該根據老人的特點靈活變通。”

在醫養方面,包燕楓說,養老院本身盈利不多,如果在院內再“養活”一個醫療團隊,那麼會加重運營負擔。“建議利用正規醫院的醫療資源,把一些和老人相關的科室設置在養老院,並把這部分納入城鄉醫保,讓有醫療需求的老人也能享受相應的社會福利。”

而在農村,雖然各個幸福院功能漸全,但依然存在覆蓋面小的問題。“在幸福院周圍幾百米居住的老人可能經常會來這裡,但是再遠一些的老人卻不一定會去,所以農村幸福院的建設不能滿足於一村一點,而是要一村多點。”張華燦說。

記者手記

實現老有所養還得補齊短板

人口老齡化,是近年來社會熱點話題;而如何實現老有所養,則是一個持續存在的難題。

多年來,國家出臺多項養老措施,各地區各部門加大投入,積極推動養老事業發展。上杭,這個閩西山區縣,也在探索當中逐漸形成了一定的養老服務模式。一方面,在政策和資金上對養老機構予以大力扶持,將養老服務進行城鄉全覆蓋,形成多層次的養老佈局,同時把技術和社會資源整合,用智慧養老的方式惠及居家養老人群。另一方面,憑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吸引外地老人前來旅居養老,激發上杭養老服務的新機遇。

以往,有不少人認為養老院是一些無法自理的老人才去的地方。但在採訪中,很多老人並未覺得自己進了養老院是一件難堪的事情。相反,他們在這裡有人照顧,有醫療保障,還可以參加活動發揮餘熱,感受到了價值和快樂。同時,在他們身邊的養老服務工作者,願意為老人付出,也熱愛這份工作,樂意為老人“保駕護航”。這樣的觀念轉變,讓人欣喜。

但不得不承認,養老事業在不斷壯大的同時,養老服務中也存在著人才缺乏、行業標準未形成、農村和城鎮養老差距較大、醫養結合還未成熟等問題。這就需要各級各部門繼續補齊短板,加強對養老專業人員的培訓,下功夫引進高水平管理人才,均衡城鄉養老資源配置,不一味追求“人有我有”,而是要針對當地實際情況,靈活並創新養老方式。此外,可以積極調動老人的能動性,探索互助養老新模式,為老人搭建繼續教育和實現價值的平臺,讓每個老人都能過上幸福晚年。(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筱菁)



上杭“五星”養老探析



來源福建日報: 黃筱菁;通訊員:鄭嘉雯、林斯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