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进入“攻坚拔寨”阶段

今年280万人搬迁建设任务推进有序,年底全国将完成870万人的搬迁建设任务,实现“十三五”建设任务“大头落地”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咋办?迁,迁出穷山窝。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工程,目的是通过“挪穷窝”“换穷业”,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脱贫发展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必须坚持按照既定的目标和任务,突出重点、聚力攻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在10月16日召开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上如是指出。

河南经验:抓好“建新”“拆旧”两个关键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举措。2016年以来,每年都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国务院领导同志出席,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明确部署和要求。此前两年,会议分别在四川、河南召开,今年选址河南,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河南经验”值得关注。

河南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四位,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在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山”地区,有26.03万贫困人口生活在大山深处。任务虽重,但该省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却是有目共睹——2016年,完成搬迁建档立卡9.74万贫困人口、建设310个集中安置点的任务;2017年,完成搬迁建档立卡10万贫困人口、建设412个集中安置点的任务;今年,计划搬迁建档立卡6.29万贫困人口、建设293个安置点,截至目前,已全部封顶,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建设任务。

在今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的典型发言环节,河南省常务副省长黄强介绍了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按照“四靠”原则科学选址确保“搬得出”,实施公共服务“五有”确保“稳得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四靠”即坚持靠县城、靠园区、靠乡镇、靠乡村旅游点,充分发挥县城、产业园区的人口聚集和产业带动作用,方便群众就近就业、享受现有公共服务。“五有”即有社区服务中心、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综合文化场所,做到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覆盖到位。“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此外,黄强表示,河南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系统工程,突出抓好“建新”“拆旧”两个关键。为了破解拆旧复垦难题。河南创新开展宅基地复垦券省域内公开交易,累计筹集27.87亿元,保障了搬迁资金需求;同时,开展旧房及宅基地用途处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搬迁一批、拆旧一批、复垦一批,坚决杜绝“两头占地”。

“宅基地复垦券省域内公开交易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对于河南省乃至全国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评价说。

交流互鉴: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各地都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而易地扶贫搬迁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

“搬迁谁”,即精准识别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是整个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何以“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搬迁”,确保不漏搬、不错搬、不搬错?湖北省副省长万勇在会上介绍说,湖北坚决守住搬迁对象精准的“界限”,在识别程序上不少一环,公开宣讲政策,公开评议对象,公示评议结果,把知情权、评议权、监督权交给群众,结合多轮大数据比对剔除“硬伤户”,真正做到“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人不进”。

对贫困群众来说,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得到一栋新房、换了一个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拔掉穷根,告别贫困,从此走上脱贫致富路。能不能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产业是根本,就业是关键。否则,搬迁户就会“住着新房子,过着苦日子”“人住新房了,心还在山沟沟里”。

据介绍,湖北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抓好搬迁建房的同时,更加注重搬迁户后续帮扶和稳定脱贫问题。坚持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容量为导向来遴选安置点,同时,按照“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务工则务工”的原则,因地制宜遴选扶贫产业,大力引导扶贫资源向龙头企业、农业集团、合作社等市场主体聚焦,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等脱贫模式,构建搬迁户与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搬迁户实现增收脱贫。此外,实施“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促进搬迁户尽快就业,确保“稳得住、能脱贫”。

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广西经验中,“后续扶持”也被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方面,全面摸清底数,对所有搬迁户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建立精准台账;另一方面,加强政策扶持,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有1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同时对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的企业或社会组织给予奖补。“目前,全区投入后续扶持资金20亿元,实施特殊农林业、劳务经济等项目5770个,为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说。

攻坚克难:把握好“一个转变”和“三个聚焦”

国家发改委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牵头部门,新闻发言人、政研室副主任孟玮日前发布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进展情况——截至目前,2016年和2017年589万人的搬迁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今年280万人搬迁建设任务推进有序,年底全国将完成870万人的搬迁建设任务,实现“十三五”建设任务“大头落地”。部分省份,比如湖北、河南、江西等省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今年年底前能够基本完成。

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投入资金最多、难度最大的战役之一,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虽“大头落地”,但剩下的都是深度贫困地区,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艰中之艰。

孟玮表示,下一步的工作中,特别是要把握好“一个转变”和“三个聚焦”。“一个转变”就是要切实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由“求进度、重项目建设”向“求质量、重脱贫实效”转变。“三个聚焦”就是要聚焦特殊地区、聚焦稳定脱贫、聚焦融入社区。

聚焦特殊地区,加大支持力度。把“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优先安排建设任务,充分保障资金需求,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搬迁工作质量和进度。同时,更加关注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在住房建设、资金自筹、低保兜底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

聚焦稳定脱贫,增强脱贫能力。协调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有机结合,向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倾斜,统筹做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设立等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综合运用各类扶贫政策措施,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提供至少1个稳定就业岗位,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聚焦融入社区,消除融入壁垒。同步推进搬迁安置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强社区管理,扎实做好户口迁移、上学就医、社会保障、心理疏导等工作,总结推广一批促进群众融入的好经验好做法,解决好搬迁群众实际困难,帮助深度贫困地区的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

脱贫攻坚战“集中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也进入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任务更加艰巨,时间也更为紧迫。如何确保高质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各地还需在结合产业设置安置点、压实主体责任、精准后续帮扶、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同等公共服务等方面精耕细作,有力推动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展新生活。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付朝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