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興債」風波背後:錢去哪了?副總裁舉報?

“僑興債”風波還遠沒到塵埃落定之時,中間諸多疑問待解。

“僑興債”風波背後:錢去哪了?副總裁舉報?夕日僑興集團喬遷之時賓客如雲,沒想到如今門庭冷落

一、這起事件最初是誰捅出來的?

從媒體報道情況來看,似乎這起事件是因為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替僑興集團在招財寶發佈的債券到期未償還,作為擔保的浙商財險要進行賠付,而作為反擔保的廣發銀行認定,浙商財險方面提供的銀行擔保函是假的,雙方糾纏不清,從而使事件曝光於天下。

按常理,這個風波中最大的受益方是僑興集團,如果是和利益相關方串通好了,做虛假的材料去獲得10億元的貸款,到期後肯定不會因為這10多億元的債務讓整個鏈條上的人都“犧牲”掉,自己也引火燒身,而是會採取其他的辦法去協調解決。

通過事後銀監會和保監會的處理力度來看,廣發銀行和浙商財險受處罰最重。也可以想見,當初出現這一問題之後,廣發銀行和浙商財險的第一反應肯定不是訴諸媒體或者向公安機關報案,而是通過僑興集團來息事寧人。

但是,最終的結果是這個鏈條上的人都不願意接受的,是怎麼出現的呢?

從網上透露的信息來看,浙商財險方面表示,他們在收到廣發銀行的保函後,先是在有僑興公司人員陪同的情況下,公司方面派人在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營業場所辦理了銀行保函面籤手續,後來浙商財險的工作人員前往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進行保後回訪,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出具了回訪回執,而浙商財險工作人員和顧問律師前往廣發銀行惠州分行核查保函情況時,後者也出具了《銀行履約保函聲明》。

“僑興債”風波背後:錢去哪了?副總裁舉報?

“僑興債”風波背後:錢去哪了?副總裁舉報?

而對於浙商財險出具的文件,廣發銀行總行方面只有一個態度,就是保函是假的,其他擔保文件、公章、私章都是假的,並稱已經報案。

那麼,事情只有三種可能:

一是浙商財險那邊的工作人員造假,但是這還需要顧問律師配合,難度比較大;

二是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那邊私下出具了,但是沒有向總行彙報;

三是有第三方造假了,但是借用了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的場地進行表演,甚至可能有內部人配合。

上述都只是猜測,不過據瞭解僑興集團內部情況的人士透露,最有可能的是,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和僑興集團的人合謀,私下出具了保函。

從銀監會去2017年12月8日發佈的信息來看,上述猜測可能屬實。銀監會網站對此次事件處理 的內容,原話是“由此暴露出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員工與僑興集團人員內外勾結、私刻公章、違規擔保案件,涉案金額約120億元,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約100億元,主要用於掩蓋該行的鉅額不良資產和經營損失。”

“僑興債”風波背後:錢去哪了?副總裁舉報?

據僑興集團內部人士透露,此次僑興債事件曝光,主要是因為僑興某副總裁自首舉報導致的。據這位人士透露,該副總裁在僑興集團多年,主導了僑興集團旗下子公司的多起融資,融資材料都是由其過目審定,包括如何包裝業績等等,因為僑興集團近幾年的經營業績不是很理想,僑興電信和僑興電訊、僑興電子的淨利潤都不是很高,所以在業績包裝上該副總裁下了不少功夫,而且也從中撈到不少好處,好處費令人咋舌。

一個未經證實的信息,但是在僑興集團內部傳聞比較廣的是,該副總裁早已經以離婚的方式對資產進行了轉移,眼見事態嚴重到再也無法找到錢來補窟窿了,便以自首兼舉報的方式捅出了此事,以爭取立功減刑。現在從網絡媒體發佈的信息來看,廣發銀行至少有6人被移交司法處理。

二、錢都去哪裡了

根據銀監會透露的信息,除了“僑興債”所涉及的10億元,廣發銀行還給僑興集團出具擔保融資了110億元,這些錢大多數用於掩蓋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的不良貸款和經營損失,當然也有一些進入了僑興集團帳戶和參與此事的人員個人腰包。

這些錢中,“僑興債”的10億元肯定是進入了僑興集團的帳戶,根據僑興集團向浙商財險提供的募集資金使用情況顯示,該筆私募債共募集資金10億元,其中,用於置換或補充各商業銀行2014年前後的強制退出貸款約7億元;用於集團下屬製造企業升級設備等項目約2億元;剩餘1億元用於補充下屬製造企業流動資金。

也就是說,這次借的錢,實際上絕大多數是用於還銀行貸款,僑興集團的主營業務每年加起來的淨利潤才3億元左右。

而據媒體報道,僑興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已經接近100%,旗下能夠拿出來做抵押的資產差不多都抵押了,包括2016年把在新三板上市的僑興電子60%的股權都拿出來抵押貸了5億元,這筆貸款中很大部分可能就用來還這筆“僑興債”11億多的本息。如果加上僑興集團所有產業的當期利潤,在債券到期之後還差3億元還不上是有可能的。

研究僑興集團十幾年的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這家公司的資本運作能力非常強,先後至少有4家公司在國內外上市,包括納斯達克的僑興環球、僑興移動,香港港交所的瑞金礦業,國內新三板的僑興電子。大多數是在上市前業績亮麗,上市後很快就轉虧,僑興環球和僑興移動被摘牌,瑞金礦業更是在上市一年後就被停牌長達6年至今,僑興電子也是業績平平。

據僑興集團內部人士說,僑興集團旗下業務最初的盈利能力是不錯的,所以上市還是夠條件的,但是後來的上市慢慢有包裝業績的因素在裡面了。到現在陷入敗落的局面,可以說是每況愈下,這個主要是與家族體制有關。

這個家族體制在僑興集團的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不良後果主要有兩個:一是決策集中在吳瑞林一人手中,投資和支出無人監督;二是上市公司成了大股東的提款機。

“僑興債”風波背後:錢去哪了?副總裁舉報?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2003年底,吳瑞林的第三子吳志堅挪用了一千萬元,隨即長子和次子也挪用了幾百萬元。該媒體在文中暗示挪用的資金疑似用於賭博,此暗示在接近僑興集團的人士那裡得到佐證,不過該人士表示挪用的金額遠不止這個數目。在當年還出現過一起事件,就是澳門賭場的高利貸從業者請一幫收債人開大卡車去僑興集團要求還錢,還與僑興集團保安打群架,此事一度在當地鬧得沸沸揚揚。

揮霍無度、盲目投資,被內部人勒索又被舉報,這只是僑興集團敗退的表象,根源可能還是在於吳瑞林原來推崇的家族管理的僑興模式。據媒體報道,作為僑興集團的董事長和法人代表,吳瑞林已經被公安機關控制並協助調查,吳家長子吳志陽已經在主持集團工作,此次事件對於僑興集團來說,最大的影響將會是來自資金層面,如果銀行在這個時候抽貸,其他機構起訴僑興集團進行追償,這很有可能會引起僑興集團本已緊張的資金鍊斷裂,這個時候僑興集團首要的任務是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進行資產處理工作,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