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人際交往的兩條黃金法則,懂一條就能無往不勝!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懂人際交往,就像在江湖中有自己的門派武功。

曾國藩總結出三條黃金法則,可助你在人際交往中無往不勝,哪怕只懂得一條。

曾國藩:人際交往的兩條黃金法則,懂一條就能無往不勝!

第一個:

罪己功人,則無人不收

釋義:把錯誤歸罪於自己,把功勞算在別人頭上,那麼,所有人都會拜服在你的旗下。

眾所周知,曾國藩打仗奉行“結硬寨,打呆仗”的原則,但事情也有偶然,原則也有被打破的時候。

他一手打造的湘勇,投入戰場三戰三捷後,曾國藩大喜過望,平時的克己修養功夫,都有點被激動的情緒攪亂。

當時全國遍地狼煙,清軍屢戰屢敗,大有山河盡碎的悲觀氣象,曾國藩的勝利,無疑是烏雲密雨中的一束刺眼陽光。

曾國藩:人際交往的兩條黃金法則,懂一條就能無往不勝!

在這種內外樂極的情況下,生悲了。所謂驕兵必敗,在接下來的兩次戰役中,所有勝利果實都又丟失了。於是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曾老大爺跳河事件。

要知道,領兵打仗心理負擔是很重的,每個士兵的背後都是一個個家庭。所以很多將軍在打敗仗後,會推卸責任,心理上也合理化自己的錯誤。

曾國藩:人際交往的兩條黃金法則,懂一條就能無往不勝!

但曾國藩不是這樣做,多次自殺未遂後,他寫日記自省說:吾常言“罪己功人,此正當時也”。於是一人擔責,背辱奮鬥,一步步洗刷前恥。

因為這樣的原因,曾國藩賬下的兵勇都心懷感激,只要有出站機會,必定奮勇當先。


第二個:

責人無用,唯情與利能動

釋義:責備批評人,沒有任何用處,唯有用情感和利益,才能真正撬動改變一個人。

曾國藩:人際交往的兩條黃金法則,懂一條就能無往不勝!

《傳習錄》上記載,王陽明剿滅一夥山賊後,對待俘虜從不來硬的。通常會先拉家常,培養感情,然後設身處地為別人想後路。

最終俘虜感動得一塌糊塗,不僅招供,而且改邪歸正,參加剿匪,倒打之前的“友軍”一耙。

這條黃金法則,曾國藩也常用,無往不勝。

有人問一老者,天下什麼東西最堅硬?老師張開嘴巴,露出沒牙的嘴,然後伸出舌頭。

意思是,牙齒這麼堅硬,都一顆顆掉了,唯有舌頭永存。所以,最堅硬的就是軟的。

曾國藩:人際交往的兩條黃金法則,懂一條就能無往不勝!

責備批評人,會引起對方的逆反情緒,只會讓你的人際惡化,而且,你也達不到說話的目的。

謹記你的目的不是批評人,而是讓人做出改變。然後用動之以情,曉之以“利”的黃金法則,去達到目的,才是真正智慧的做法。

曾國藩:人際交往的兩條黃金法則,懂一條就能無往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