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究竟是因爲,兩宋皇帝的軟弱無能,還是確實無力抗金呢

元好問讀《靖康僉言》這首詩以沉鬱遒勁的筆調抒發讀《靖康朝野僉言》一書的感慨,借寫北宋“靖康之變”,來諷諭金末時政。北宋三百年來一味對遼、金屈辱投降,造成黃河雖寬也無法阻擋金兵南下的形勢,導致京都淪陷,二帝被俘,北宋滅亡,“靖康之恥”,終不能雪。

徽宗時期是北宋統治最黑暗的時期,國庫空虛,軍事力量大為減弱。宣和二年(1120),宋、金訂“海上之盟”,雙方約定:夾擊遼朝,金取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境內),宋軍攻遼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山西大同府;滅遼後,宋取燕雲諸地,將原給遼的歲幣送給金。宣和四年,金滅遼後,卻不守盟約,提出燕雲歸宋須交“燕京代稅錢”百萬貫。宋徽宗和宰相王黼竟然全部答應,結果只得空城燕京。

靖康之恥究竟是因為,兩宋皇帝的軟弱無能,還是確實無力抗金呢

宋徽宗趙佶

宣和七年十一月,金朝就以宋朝收納遼朝降金將領張覺,破壞盟約為由,分兩路大軍南下侵宋。西路軍於十二月初出兵,連克朔州(今山西朔縣)、武州(今山西神池)、代州(今山西代縣)等地,十八日就到了太原城下,開始圍攻太原,遭到王稟領導的宋朝軍民的頑強抵抗,西路軍被牽制在太原城下。東路軍攻下檀州(北京密雲)、薊州(河北薊縣),郭藥師投降,金兵不戰而入燕山,並由郭藥師為先鋒,長驅而南。黃河守將梁方平不戰而潰;南岸守橋宋兵,遙見金兵旗幟,便燒橋逃生;宋滑州的兩萬宋軍,也聞風而逃。斡離不用小船從容渡軍過河,揮師直逼北宋都城開封。

宋徽宗以為郭藥師守燕山可保平安,開封並未做任何抵禦準備。金兵南下,他便命太子趙桓為開封牧“監國”,留守東京。大臣吳敏堅持徽宗禪位於太子趙桓,太常少卿李綱刺破胳膊上血疏:“只有皇太子即位,陛下要他守社稷,收服人心,才能保住天下。”徽宗禪位後,便匆匆逃到鎮江府。趙桓(欽宗)即位後,朝野官民紛紛聲討“六賊”,揭露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等人罪惡,要求處死他們,欽宗被迫將“六賊”貶官流放或處斬。

靖康之恥究竟是因為,兩宋皇帝的軟弱無能,還是確實無力抗金呢

宋欽宗

靖康元年(1126)正月,宋欽宗起用主戰派李綱為親征行營使,佈置京城防禦。斡離不兵圍開封時,京城已經戰守之具粗備。李綱親自督戰,多次擊退金軍進攻。但是欽宗卻派使者雲金營求和,斡離不提出議和條件:宋須交黃金500萬兩,白銀5000萬兩,牛馬騾各一萬匹,駱駝1000頭,雜色緞100萬匹、絹帛100萬匹;割讓太原、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三鎮;尊金朝皇帝為伯父;以宋親王、宰相作人質,送金軍北渡。

此時种師道等勤王之師已達二十多萬人,金軍不到六萬人,力量對比明顯宋強金弱。李綱、种師道等主張堅守京城,派兵斷敵後路,待敵人疲憊不堪領軍北撤時,則半路襲擊。但是宋欽宗和李邦彥等求和心切,為表誠意,竟借姚平仲劫營失利為由,罷免李綱。太學生陳東上書,軍民集會,宋欽宗不得不使李綱復職。欽宗卻繼續派人去金營議和,並且答應了向金朝賠款和割讓三鎮的屈辱條件。斡離不見宋朝守戰完備,宋大援已到,自己孤軍深入,恐後路被斷,既得三鎮,就開始撤軍。欽宗此時無心抗敵,竟詔回在途中伺機進擊金軍的部隊,金軍安全北渡黃河。

靖康之恥究竟是因為,兩宋皇帝的軟弱無能,還是確實無力抗金呢

兩宋抗金名將李綱

靖康元年八月,再次兵分兩路南侵。此時,种師道病死,李綱被貶,勤王各軍已經遣回,京城防禦工事已經撤除,戰無可戰,守無可守。金軍渡過黃河,向欽宗提出:劃黃河為界,割河東、河北地歸金,欽宗竟然一一答應,還親自下詔,勸諭兩路百姓歸服大金。十一月金軍前鋒再圍開封,雖宋求和的人不絕於金營,都無濟於事了。閏十一月初,金軍開始攻城。東京城內兵力有限,士氣不振,宋朝廷此時竟上演了一出“六甲神兵”戰金兵的鬧劇。兵部尚書孫傅在龍衛軍中得到一個叫郭京的人,自稱能使六甲法。朝廷竟然封郭京為中成郎,又遷為武翌大夫,讓他招募六甲神兵抗敵。宰相何粟再三催促,郭京被迫打開宣化門,命“六甲神兵”禦敵,剛一接戰,“神兵”大敗。郭京假裝下城作六甲法禦敵,出城而逃。金兵乘勢湧進宣化門,攻破京城。

靖康之恥究竟是因為,兩宋皇帝的軟弱無能,還是確實無力抗金呢

金滅兩宋示意圖

宋欽宗派宰相何慄去金營求和,可粘罕和斡離不卻要求徽宗親至金營商議割地事宜。宋欽宗只好親至金營求降,並獻上降表。從十二月開始,金軍就開始大肆蒐括北宋宮廷內外的府庫以及官、民戶的金銀錢帛,共十八天,在開封城內搜得黃金七萬,白銀一百四十萬,綢緞四萬匹,其他郊天儀制及圖籍、器玩寶物無數。欽宗第二次去青城議事時就被扣為人質。靖康二年二月六日,金朝宣佈廢掉二帝;七日,徽宗也被俘押到青城。三月,金朝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四月,金人押徽宗、欽宗二帝、王公大臣、太妃、太子、宗戚三千人和無數財富北去。金主封徽宗為昏德公,宋欽宗為重昏侯,囚在五國城(黑龍江省依蘭縣),種田自給,過起了幽居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