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蜗居”到“香格里拉”

“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字叫‘香格里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是流传于青藏高原的一首优美的藏歌,而这首歌的名字也被省城西宁的一片花园小区所借用。这个小区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年来青海人住房变化的一个缩影。

拥有住房,安居乐业,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住房是人们生活的栖息地,有房才有家,很多人感叹只有住进自己的房子才有家的感觉。改革开放40年,我省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狭小拥挤到宽敞明亮,从几代同室到各居其屋,从有房住到住好房……

过去一直坐落在山岭沟壑地带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仓开村新盛社,随处可见破落景象:房屋散乱,院墙危旧,村庄道路坑坑洼洼,雨天道路泥泞,冬天泥路成冰。

如今,新盛社整体搬迁到开阔平坦之地:新建的“古长城”护墙古色古香,硬化一新的村道干干净净,新建的带塑胶篮球场的广场小而精致,家家带玻璃暖廊的新房明亮宽敞,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熠熠闪光,村级养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在青海农村牧区,和仓开村新盛社一样村容大变样、生活大变样、生产大变样的村庄,越来越多。走进金滩乡仓开村新盛社陈生梅家,阳光透过落地玻璃长廊照进屋内,大地砖铺陈的地板几乎一尘不染,叫人有些不忍下脚。

“以前看电视看到城里人家的地板锃亮,用拖把拖地,就想着哪辈子我们农村人也能住上能用拖把拖地的房子。”陈生梅如此说道,现在村里家家新建的抗震砖混结构房代替了土坯房,屋里的砖土地变成了瓷砖地,地面可以用拖布来拖了。

一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末的22.24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35.7平方米,新建农牧区各类住房32万户, 130多万农牧民搬入新居。累计建设高原美丽乡村1200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28.8%。

不止在农村牧区,放眼青海,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青海人的住房梦不再遥不可及;社区配套不断完善,一个个配建有幼儿园、超市、诊所等服务机构的“新家园”走入人们生活,保障性住房居民住得安心且舒心。

低矮潮湿的房子、极不方便的生活设施,这些是张永军曾经的居住记忆。50岁的张永军于2016年搬到了西宁市城中区百韵华居小区的新家,51.79平方米,每个平方米的租金是2.45元,房租每月100多块钱,大大减轻了生活的负担。入住时已进行过简单的装修,吊顶灯、橱柜,卫生间和洗浴设备都有,只需添置点家具就可以正常生活。

回忆起曾经的日子,张永军眼中泛着泪花。“过去我们在水磨附近租房子住,4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房租要400元。厕所还在屋外,晚上上厕所特别不方便,而且还没有暖气,冬天生着炉子,烧饭做菜经常是烟熏火燎,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火灾。”

“现在搬入新居,我没事了就喜欢下楼溜达溜达,小区绿化带、休闲区里总会聚集着一群老人,他们也都是刚刚搬进这里的乡里乡亲。活了半辈子,第一次住进了有物业、带电梯的高层楼房,周边的配套设施更是‘有档次’。”张永军说。

一番朴素的话语既表达出张永军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又深刻印证了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坚定的决心、巨大的投入和创新的制度,使“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数字是对巨变最好的证明和诠释。全省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末的29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36.5平方米。截止到2017年底,全省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67.57万套,其中:城镇保障性住房27.85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39.72万套。通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城镇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八一路小炮团小区,也就是赵永年的新家,门窗、洗漱台、马桶等都是已经配备好的。72岁的赵永年激动地说,晚年住在这么漂亮的楼房里,真是最幸福的事了。

谈及过去的生活,赵永年说,以前住在大通县过蟒台家属院的危房里,32平方米的房子,没客厅餐厅和厨房卧室的概念,吃饭睡觉,转来转去。

幸福在哪里?赵永年仰望周围的高楼大厦,期盼能拥有其中一扇小门。但夫妻俩靠打零工度日,能保生活与供儿子读书就不错了,想买房、特别是商品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棚改带给他幸福阳光。“如今,我们赶上了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这个房子一平方米才卖我们1708元钱,而且政府还给我们每户补助了1.3万元钱,儿女和我们又凑上了10万元钱,就把这个房子买下来了。”赵永年说。

“买这个房子真是买值了,采光好不说,出门就是超市、菜市场、幼儿园,还有医院呢,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赵永年的爱人应占梅接过话茬说。

如今,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老百姓的住房越来越宽敞,住房追求也越来越时尚。城市高层住宅区、复式楼、花园小区、别墅区等也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西宁市从事商品房销售的李女士介绍,现在市民在购房时除了考虑住房的面积、价格、地理位置外,对房屋的结构、朝向、抗震性、物业服务等也渐渐有了要求,在追求宽敞舒适的同时,购房者也开始关注楼房周边的环境和各种配套设施。

改革开放40年,从平房到楼房再到住宅小区,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从“蜗居”到“安居”,从“安居”到“香格里拉”,幸福感大大提升。(青海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