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路子」 用對「方子」 干出「樣子」 松桃決勝脫貧攻堅戰正酣

深秋碩果香,笑容別樣美。

置身於苗鄉松桃,鬱鬱蔥蔥的樹林、四通八達的公路、錯落有致的新居、生態宜居的村莊,仿若走進一幅山歡水笑、美輪美奐的畫卷。

是什麼改變了這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松桃苗族自治縣以習近平關於扶貧開發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聚焦“八要素”,用好“五步工作法”,匯聚攻堅力量,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到去年底,該縣貧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3.85萬戶15.78萬人,減少到1.72萬戶5.8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初的24.01%下降至8.84%。

找準“路子”:“貧困發生的根源在哪裡,就向哪裡重點發力”

該縣始終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明確了“1+N”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體系,紮實推進茶葉、精品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藥材、油茶等6大產業迅猛發展,實現產業強、產品俏、農民富的良好效應。

“想脫貧,不知道從哪脫,盼脫貧,不知道幹什麼,這是許多貧困群眾的實際狀況。‘1+N’產業的精準選擇,就是在投入少、風險小、門檻低上予以考慮,讓貧困群眾看到脫貧致富的希望。”該縣扶貧辦主任王福榮介紹道。

信心,來源於實踐,更來源於貧困群眾實實在在的收益:

一棟圈舍,帶來大變化。松桃與鐵騎力士豬業集團聯手,探索出“1211”生豬代養新模式:即1棟圈、2夫妻、年出欄1000頭、利潤10萬元以上,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的“雙贏”。孟溪鎮代養戶劉運勇、劉徐兵便是嚐到甜頭的受益者。

一個崗位,脫貧有底氣。盤石鎮麻春紅全家住進了120平方米的新房,實現了“安居夢”。搬進新家的麻春紅生活大變樣,她將原有的土地流轉給村集體發展產業,丈夫梁仕超在合作社打工,自己在縣城裡一家超市上班,一年下來,勞務工資、土地租金、產業分紅等加在一起有五六萬元。

……

無論是位置最偏遠的鄉鎮,還是貧困程度最深的鄉村,依靠“1+N”產業脫貧的動人故事數不勝數。

用對“方子”:“大幹大支持、小幹小支持"

該縣創新金融扶貧模式,以“四兩”撥“千斤”,建立“大幹大支持、小幹小支持”“先幹先補、不幹不補”激勵機制,讓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產業走。

創新探索以“信貸4+”模式(即:信貸+財政資金、信貸+產業扶貧、信貸+貧困群體、信貸+農業保險)為主的金融扶貧新路子,打造了“產業發展帶動、財政資金撬動、政府責任聯動、金融保障推動”可複製、可推廣、效果好的金融扶貧“松桃樣本”。

各金融機構以產業脫貧為主線,構建多品種、全覆蓋、立體化金融精準扶貧產品,將金融活水引入田間地頭。“特惠貸”“養老貸”“金田貸”“小額就業擔保貸款”“美麗鄉村惠農貸”“脫貧貸”等金融產品,讓苗鄉大地扶貧產業煥發勃勃生機。

同時,該縣與農行銅仁分行簽訂了“10億元惠農脫貧貸”協議,引入涉農保險保障機制,全縣11萬畝水稻、1萬頭能繁母豬和5萬頭商品豬、176.9525萬畝公益林被納入政策性種養業綜合保險,增強了農戶抗風險能力。

金融“補血”,補足了群眾的脫貧底氣。

到目前,僅該縣信用社一家就發放“精扶貸”90526.6萬元,覆蓋貧困戶18245戶63858人,戶均分紅4641元。

幹出“樣子”:“幹部帶著群眾幹,黨員領著群眾走”

“想幹幹不好,想幹怕幹錯”,這是脫貧路上貧困群眾的最大擔憂。

群眾有擔憂,幹部要擔當。把脫貧攻堅第一線,當作鍛造幹部作為的第一“熔爐”,該縣瞄準群眾心底的最大擔憂,推行“定時間、定任務、定責任、定獎懲、包脫貧”的“四定一包”責任制,讓幹部帶著群眾幹,黨員領著群眾走,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該縣由黨政主要領導掛帥出征,真正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構建了縣、鄉、村、黨員幹部四級扶貧保障機制,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脫貧攻堅總指揮部,鄉鎮(街道)和村級成立脫貧攻堅指揮中心,構建全覆蓋的“三級”指揮體系。發動全縣所有幹部投身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做到“鄉鄉有領導掛點、村村有單位入駐、戶戶有幹部幫扶”,確保貧困戶不脫貧、幹部不脫鉤。

目前,該縣共選派駐村工作組250個,選派駐村幹部1260人,其中,250人任駐村第一書記,實現了貧困村“第一書記”全覆蓋。

“身為共產黨員,駐村扶貧這條艱辛的路,我將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冷水溪鎮紅星村第一書記侯桂平,把邊遠山區視為新家,把貧困群眾當作親人,履職盡責,殫精竭力,用最美的青春年華,在連綿青山的最深處,鐫刻了決戰貧困的美麗篇章。

像侯桂平這樣的黨員幹部在松桃還有很多,九江街道永和社區第一書記陳龍、寨英鎮水源村第一書記楊永恆……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肩負著歷史與時代的重任,74萬松桃人民正勇往直前,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譜寫新的篇章。(黃烈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