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400多家「扶貧車間」開到脫貧攻堅一線 9000村民就業增收

江华400多家“扶贫车间”开到脱贫攻坚一线 9000村民就业增收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黎實 李江輝 蔣林鋒)“今年年底,我們還要在(江華)花江洞和水口開上兩個扶貧車間,總人數可以達到260個人左右,明年產值在現有的基礎上要翻一番。”10月25日,江華鼎維塑業有限公司廠長顧國志在接受採訪時,對工廠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

近年來,江華瑤族自治縣引導400多家小微企業把“扶貧車間”開設到貧困村,讓企業與貧困勞動力零距離對接,實現企業與貧困群眾雙贏。

湘江鄉建檔立卡貧困戶趙春玉,從大瑤山裡搬出來後,告別了過去靠山吃山的生活,一家人都來到江華鼎維塑業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上班。她每年都有9000元以上的收入,不僅離家裡近,還可以照顧小孩子,對此,她已經感到很滿意了。

一次性雨衣的各項工序操作簡單,對村裡的老人婦女來說都很容易上手,茫海洲村的許多貧困群眾都已經在“扶貧車間”工作了一年多。一般來說,每人每月可以拿到近2000元工資,如果手腳麻利點些的話,每月還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工資。

江華鼎維塑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雨衣在歐美、韓國、東南亞等地區很暢銷,但苦於招工難和廠房限制,始終無法擴大產能,送到手上的訂單也接不下來。江華提出“小微企業進村開設扶貧車間”的產業扶貧新思路,發動小微企業進村辦廠,幫助貧困群眾就業脫貧,並在廠房選址、裝修、人員招聘、物流運輸等各方面提供便利,幫助企業發展。鼎維塑業公司第一個響應,在三個貧困村設立了“扶貧車間”, 把操作簡單、方便易學的生產環節轉移到村裡。一年多下來,員工從70多人增加到180多人,帶動112名貧困群眾實現就業增收。

目前,江華已經有400多家勞動密集型企業進駐鄉村開設工廠,把“扶貧車間”建在群眾家門口,帶動農民本土就業,推動產業脫貧。據統計,帶動100人以上就業的“扶貧車間”12家,5人以上就業的“扶貧車間”320多家,共吸納帶動9000多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其中貧困人口占50%左右,人均年增收1.8萬元以上,實現了貧困戶穩定脫貧、小微企業迅速發展的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