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欲漏”?——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什么是“欲漏”?——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一、佛学辞典释义总结

【欲漏】:梵语ka^ma^srava,巴利语 ka^ma^sava。三漏之一,又作欲有漏。 “欲”,指欲界色、声、香、味、触之五欲境界;“漏”, ①流注、漏泄之意,为烦恼之异名;②“漏”的梵语a^srava,含有“流”之义,故有泄、流派之义;③又含有“坐”之义,故有留住、淹贮等义。④又,含有染污、缺失、不圆满之义。⑤“漏”, 器的 “覆、漏、污、杂” 四失之一,意谓再精美的器皿若漏水则一无用处。烦恼能从有情的六根漏泄过患,令有情于生死中流转不息,故别称为“漏”。《瑜伽》六十四卷十七页云:“复次略由五相,建立欲漏。一、不定地事生随眠故,二、随顺恶行故,三、善相违故,四、耽著诸欲故,五、能生坏苦苦苦果故;彼诸烦恼,说名欲漏。”《瑜伽》八十九卷六页云:“复次诸欲界系一切烦恼、唯除无明,说名欲漏。”欲漏,由欲而起之见、思二惑烦恼。众生因欲界之见思二惑而造作诸业,漏落于欲界而不能出离,故称之“欲漏”(意根对于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欲漏共有四十一种烦恼。即欲界中除去五部无明外,诸余欲界系结、缚、随眠、随烦恼三十一种烦恼,以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嗔忿、覆”等十缠,共为四十一种烦恼。又众生因欲界之见思二惑,造作诸业,漏堕于欲界而不能出离,故称为欲漏。

什么是“欲漏”?——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二、佛学辞典释义分别列示

FROM:《佛学大词典》

【欲漏】:梵语ka^ma^srava,巴利语 ka^ma^sava。三漏之一。又作欲有漏。欲,指欲界之五欲境界;漏,为烦恼之异称。由欲而起烦恼,称为欲漏。即欲界中除去五部无明外,其余三十一种烦恼及无惭等十缠,共为四十一种烦恼。又众生因欲界之见思二惑,造作诸业,漏堕于欲界而不能出离,故称为欲漏。[杂阿含经卷十八、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二](参阅“十缠” 504、“三漏”646)

FROM:《佛学大辞典》清·丁福保 编

【欲漏】:(术语)三漏之一。欲界之见思二惑也。众生因欲界之见思二惑而造作诸业,漏落于欲界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欲漏】:谓众生因欲界见、思二惑,造作诸业,而于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意根对于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 编)

【欲漏】:p0983。《瑜伽》六十四卷十七页云:复次略由五相,建立欲漏。一、不定地事生随眠故,二、随顺恶行故,三、善相违故,四、耽著诸欲故,五、能生坏苦苦苦果故;彼诸烦恼,说名欲漏。

二解:《瑜伽》八十九卷六页云:复次诸欲界系一切烦恼、唯除无明,说名欲漏。

三解:如漏有三种中说。

四解:《俱舍论》二十卷十四页云:论曰:欲界烦恼并缠、除痴、四十一物,总名欲漏。谓欲界系根本烦恼三十一、并十缠。

五解:《集异门论四》卷十三页云:欲漏云何?答:除欲界系无明,诸余欲界系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是谓欲漏。

六解:《品类足论》六卷十六页云:欲漏云何?谓除欲界系无明,诸余欲界系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是名欲漏。

FROM:《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

【欲漏】:四漏之一。欲界的烦恼。《佛学词典》

什么是“欲漏”?——佛教术语佛学辞典释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