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門出身,經歷大小數十餘戰,戎馬一生的「飛將軍」爲何難封?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詩。詩中“飛將”是指漢朝的將軍李廣。李廣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征戰無數,為漢王朝立下累累戰功。然而,這樣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又在那樣一個帝王開疆拓土、以封侯賜爵獎勵軍功的年代,卻始終未得封侯,令多少人扼腕嘆息卻又困惑不已——李廣為何難封?

將門出身,經歷大小數十餘戰,戎馬一生的“飛將軍”為何難封?

1.威震匈奴的“飛將軍”

李廣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其先祖是曾經率軍大勝燕國太子丹的秦朝將軍李信。由於祖傳一套好弓法,李廣自幼苦練射箭,成為百發百中的高手。

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李廣參軍,抗擊犯邊的匈奴,憑藉一手好箭法,他射殺了眾多敵人。被升為中郎,成為皇帝的騎土侍衛,漢景帝年間,李廣被擢升為隴西都尉,後來又歷任騎郎將,驍騎都尉、未央衛尉、郡太守等職,李廣在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都做過郡太守,常常與匈奴打硬仗。

漢武帝七年(公元前137年),李廣出兵雁門關,不幸被大批匈奴軍隊包圍,雖然奮勇拼殺,但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匈奴人素來仰慕李廣的威名,沒有殺他,而是將他生擒回去。 當時李廣身負重傷,被捆在網袋裡,夾在兩馬之間。他觀察到旁邊有個匈奴少年手執弓箭,騎著一匹好馬便急中生智,趁匈奴士兵不備,突然飛身跳上那匹馬,搶過匈奴少年的弓箭,邊騎邊射,終於突出重圍。數百名匈奴士兵緊緊追趕,最後還是讓李廣逃脫了。從此,李廣在匈奴軍中贏得了“飛將軍”的稱號。

李廣一生與匈奴大小70餘戰,其英勇善戰令匈奴人聞之喪膽。

將門出身,經歷大小數十餘戰,戎馬一生的“飛將軍”為何難封?

圖片來自電視劇《漢武大帝》

2.坎坷的仕途

《史記 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一生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這就是初唐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由來。李廣也因此成為了時運不濟,懷才不遇的悲劇人物的代表。

一生未得封侯是什麼概念呢?為什麼未得封侯就是人生不如意呢?我們可以將李廣與其身邊的人相比較。李廣的堂弟李蔡與其同朝為官,其人品,才能都不及李廣,名聲更與李廣相去甚遠,然而卻被封為樂安侯,官至丞相,官職、爵位都在李廣之上。連李廣的兒子李敢都因跟隨霍去病出徵匈奴“奪左賢王旗,斬首多”而被封為關內侯,甚至李廣的不少部下也憑藉軍功封了侯。而李廣徵戰一生,勇猛無雙,還是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的元老,卻一直沒有封侯。

將門出身,經歷大小數十餘戰,戎馬一生的“飛將軍”為何難封?

圖片來自電視劇《漢武大帝》

據記載,李廣一生有幾次可能封侯的機會,但都因各種原因錯過了。

李廣任驍騎都尉時,曾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兵討伐吳楚七國之亂的叛軍, 在那場戰役中,李廣奪取了叛軍的帥旗,名聲大振。回朝後,李廣本應論功封賞,但由於他私自收受梁王劉武授了他的將軍印,而被漢景帝取消了封賞。

漢武帝七年(公元前137年),李廣出兵雁門關,中匈奴埋伏而被俘。其後他雖奮力逃脫,收集殘部返回京師,但因部隊傷亡太大,自己又被活捉,按律當判斬首,後來漢武帝開恩將其貶為平民。

漢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廣再次被任命為後將軍,出兵抗擊匈奴。當時,很多統兵將領都立下戰功而被封侯,李廣卻再次無功而返。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廣與張騫一同出兵匈奴,李廣的部隊被匈奴兵圍困,與匈奴兵激戰之後,死傷慘重。這時張騫的救兵才趕到,協助他擊退了匈奴部隊。此次出擊,李廣所率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張騫責任最大,獲罪被貶為平民,李廣被判功過相抵,也沒有得到封賞。

將門出身,經歷大小數十餘戰,戎馬一生的“飛將軍”為何難封?

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李廣在多次請命出征之後,終於被漢武帝任命為前將軍,隨大將軍衛青出兵匈奴。然而,此時李廣已年過60歲,漢武帝認為他“數奇"(即不吉利),特意囑咐衛青不要讓他與匈奴單于正面對陣。行軍過程中,衛青發現了單于的駐地,便決定親自率領精銳部隊前去偷襲。同時,衛青命好友公孫敖與他一起對陣單于,而派李廣從東路出擊。李廣向衛青請命與匈奴單于正面作戰,並說出“臣願居前,先死單于‘’的蒙言壯語,然而衛青沒有同意。李廣一氣之下,拔營而走,沒有向衛青告辭就出發了。東路道路崎嶇,水草又少,很不利於行軍,李廣的部隊因為沒有嚮導而迷失了方向,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與大軍會合。

後來,衛青詢問李广部隊迷路的情況,李廣自知難辭其咎,回朝必會受到責罰。此時,一生未得封侯的悲情湧上心頭,李廣心情沉重地回到自己的軍中,對他的部下說:“我李廣一生與匈奴打了70餘場仗,如今有幸跟從大將軍出兵對抗匈奴單于。然而大將軍將我的部隊派往遠道,途中又迷失了道路,這豈不是天意!況且我今年60多了,終究不能再面對那些執法官,審判官了。”話音剛落,一代“飛將軍"就拔刀自刎了。

英勇征戰的“飛將軍”就這樣殞命了。見到如此悲壯的場景,李广部下的士兵無不痛哭流涕。老百姓聞此噩耗,無論男女老少,也都為之感嘆不已。

將門出身,經歷大小數十餘戰,戎馬一生的“飛將軍”為何難封?

圖片來自電視劇《漢武大帝》

3.勇猛有餘,謀略不足

李廣為何難封?有人說是生不逢時,有人說是運氣不濟,有人說是性情所致,也有人說是不善用兵。事實上,在重視軍功的漢朝,李廣終生未能封侯最重要的原因是戰功不夠,在司馬遷筆下,李廣英勇善戰,才華橫溢,令敵人畏懼,讓軍民愛戴,是個舉世無雙的大英雄。然而,李廣究竟立了多少戰功,是不是個出色的將領呢?司馬遷對此的記錄卻是文筆多於史筆,大多用“殺首虜多”“軍功自如”等語言模糊表述。這並不是司馬遷的疏忽,而是因為李廣實在沒有多少像樣的軍功可以載人史冊。

李廣一生與匈奴作戰70餘次,但都是小規模戰役,而且敗多勝少,至多功過相抵。漢武帝時,論賞封侯的標準是斬獲敵首上千,李廣未能達到這一標準。而與他同時期的衛青,霍去病,同樣出征匈奴,卻多次斬獲敵首數千乃至上萬。同樣帶兵經過雁門關,卻沒有像李廣一樣中敵人埋伏損兵折將,而且領兵有方,取得優勢。據統計,衛青一生7次出征匈奴,一共斬獲首虜5萬多級;霍去病4次出征匈奴,斬獲首虜級數超過11萬。不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看,李廣的戰績都不能與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

將門出身,經歷大小數十餘戰,戎馬一生的“飛將軍”為何難封?

作為漢朝最著名的將領之一,李廣為何在疆場上頻頻失利,成為一個不稱職的將領呢?這與他的行事方式有關。李廣武藝,射藝超群,英勇過人,卻容易衝動,愛逞匹夫之勇,加之少謀略,所以以一對多的格鬥能佔上風,帶兵作戰卻沒有章法。

根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在多次戰役中憑藉自身的好武藝和好箭法擊退敵人,但幾乎看不到他統領軍隊集體作戰的描述。最能證明這一點的莫過於李廣受傷被俘之後衝出敵圍,然後收集餘部回京,然而他為何會與部隊失散,獨自被俘?不難推斷,他又是單力赴敵,忘記自己是一軍統帥了。

此外,李廣帶兵習慣率性而為,對軍隊缺乏紀律約束,對作戰策略缺乏統一部署。據記載,李廣的部隊沒有嚴格的編制,隊列和陣勢。士兵晚上不打更,也不巡邏自衛,只在遠處佈置偵察兵。這樣鬆散的管理不利於嚴肅軍紀,提升整體作戰能力,而且往往在突如其來的危機面前缺乏應對能力。

將門出身,經歷大小數十餘戰,戎馬一生的“飛將軍”為何難封?

圖片來自電視劇《漢武大帝》

4.心胸狹隘,缺乏氣度

有一次,李廣與懂得卜算的王朔聊天,說:“自漢朝抗擊匈奴以來,我幾乎無役不與,然而很多才能不及我的人都已按功封侯,唯獨我沒有封侯,難道是命中註定嗎?”王朔不答,反問道:“你可曾做過什麼悔恨的事情?”李廣想了想說:“我做隴西太守時,羌族人造反,我誘降他們後,又殺死了他們。“王朔說:“這就是你不得封侯的原因了。”

殺死俘虜當然沒有直按導致李廣不得封侯,卻反映出李廣的胸襟氣度不足,這成為阻止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還有一件小事也反映出李廣心胸狹窄。李廣被貶為平民的兩年間,常外出打獵。一天夜裡。他與隨從騎馬外出,回來時路過霸陵亭。霸陵亭尉上前呵斥,不讓李廣通行。李廣的隨從便說:“這是前任將軍李廣”。霸陵亭尉卻說:“別說是前任將軍,就是現任將軍也不能在夜間通過!”之後扣留了李廣。後來李廣被起用,便找機會把這個亭尉殺了。這個故事與《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的一個小故事很像。韓信年輕時曾受胯下之辱,後來他做了大將,便將當年侮辱他的小民招到軍中,做了一個不小的官。同樣是受人侮辱,韓信能不計前嫌,李廣卻睚眥必報,可見其心胸狹窄。

李廣自殺後,後人常歸罪於衛青,認為是衛青重用好友,排擠李廣。李廣的小兒子李敢記恨在心,當場刺傷了衛青,然而衛青卻對此事緘口不提。事實上,衛青當時只是奉漢武帝的命令行事,並沒有徇私。 面對李敢的冤枉和過激行為,衛青完全可以憑藉權勢處置他,但他反而息事寧人,可見其胸襟和氣度遠在李廣之上。

將門出身,經歷大小數十餘戰,戎馬一生的“飛將軍”為何難封?

李廣在自殺前慨而言“豈非天哉!”王維亦在詩中感慨“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然而真的是一句“天意”就能解釋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