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那麼多,爲什麼粵語歌最流行?

《春嬌救志明》上映後,觀眾奔走相告:“一定一定要看粵語版啊!國語版不好笑沒感覺”!

面對粵語的時候,影迷對“感覺”的執求似乎已經遠遠超過了能懂。電影如此,流行歌更是如此,不少粵語歌即使出了國語版,歌迷們往往還是更推崇粵語的,因為——“有感覺啊”!

於是問題來了:臺灣福建有閩南語歌,大包郵區有吳語歌,為什麼只有香港廣東地區的粵語歌最得人心?

閩南語歌也曾紅極一時

如果說粵語音系複雜,那麼閩南語音系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粵語曲折委婉,那麼吳儂軟語嬌媚動人;如果說香港城市文化盛極壹時,那麼七十年代臺灣和民國時期的上海也都是亞洲閃耀的明珠。為什麼偏偏閩南語流行歌幾乎是昨日黃花,吳語歌從來只在民間小調上打轉?

事實上,閩南語歌也曾經在大陸火過,而且火得比粵語歌早。

中國方言那麼多,為什麼粵語歌最流行?

鄧麗君唱過大量閩南語歌曲

閩南自古民謠曲藝樣式豐富,後來隨著移民潮傳到了臺灣地區。臺灣第壹首真正意義上的“閩南語流行歌曲”是1932年為宣傳同名電影所作的《桃花泣血記》。

與《桃花泣血記》同時期或稍後的《雨夜花》《月夜愁》《倡門賢母》《燒肉粽》等歌,有些是臺灣原創,有些是用民歌小調或日本歌曲旋律重新填詞,但藝術上都相當成熟。

之後幾十年間,這些閩南語歌不斷被翻唱,六七十年代,它們還通過漁民、華僑、廣播電臺、錄音帶等載體傳入東南沿海和內陸地區,成為臺灣對中國大陸“攻心戰”中的文化武器。

“文革”末期,大量閩南語歌盜版磁帶湧入中國大陸,就連三線小城市裡的青年男女,也沒人不偷聽鄧麗君的歌。

1987年臺灣解禁以後,雖然出現了《愛拼才會贏》這類佳作,但總體來說,閩南語歌曲並沒有像粵語歌壹樣風靡全中國。

這主要是因為閩南語和閩南文化在臺灣處於相對邊緣的位置,而閩南文化的原鄉福建省,從影響力上來講,又不足以將本地民歌轉換成新的流行文化熱點。

那為什麼之前能火呢?很簡單,因為之前大陸沒有流行歌曲嘛。

普通話的推廣讓方言歌曲只能變成民間小調

實際上,1949年之前,中國是有流行歌曲的。

20世紀二十到四十年代,上海歌壇有過一段繁華舊事。以男女戀情為主題的“民國時代曲”誕生於十里洋場,又依託著上海欣欣向榮的電影和唱片業,向江浙北平等地擴散傳播。

中國方言那麼多,為什麼粵語歌最流行?

民國上海百樂門舞廳

看過《情深深雨濛濛》的一定會對這段歷史如數家珍,下面這首歌曲在那個時代非常火,不過現在聽來似乎並不習慣。

新中國成立之後,這些曾經的流行歌曲被認為是“淫穢色情”,都市流行歌賴以生存的土壤消失,就此銷聲匿跡。

中國方言那麼多,為什麼粵語歌最流行?

直到改革開放前後,中國大陸只允許人們傳唱政治宣傳曲和“凈化”了的民歌,以至於許多人再接觸到粵語和閩南語流行歌時,已經不知道幾十年前的上海,也有過這樣的歌曲。

那為什麼那個時候在上海流行的也不是吳語歌呢?

雖然現在老上海人有極強的地域優越感,但歸根結底,上海是壹個移民城市,民國時曾有85%是外地人。當時在上海寫歌唱歌的黎錦暉、黎錦光、田漢、白光、李香蘭等都是外地人,讓他們操作吳語歌,顯然是太難為他們了。

雖然也有諸如趙元任、陳歌辛、周璇、吳鶯音等蘇南人,但他們並不能用吳語寫歌:整個民國時期,從文化界到政府壹直在全力推行國語,當時以國語為時尚,以方言為陋習,不通國語,在影壇樂壇寸步難行。

中國方言那麼多,為什麼粵語歌最流行?

“金嗓子”周璇

因此,在民國上海流行的《天涯歌女》《毛毛雨》《玫瑰玫瑰我愛妳》《恨不相逢未嫁時》等,全都是國語歌。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大力推行普通話,方言歌曲就更加沒有市場。而千年來擁有大量音律極美的民歌詞曲的吳語,只能默默棲身於崑曲《遊園驚夢》和民歌《太湖美》中,在民間口耳相傳。

粵語歌是怎麼紅起來的?

風靡大陸的粵語歌曲,實際上是從香港傳入的。

由於流行歌曲必須依託於發達的都市娛樂產業,大陸粵語區很長壹段時間裡都只有民間小調,沒有原創的方言流行歌。

即使在香港,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粵語流行歌”,也是1970年代的事。這當然與香港的經濟騰飛分不開。經濟發達了,流行音樂發展才會有土壤。

1971年,許冠傑壹首《鐵塔凌雲》,拉開了香港粵語流行歌的帷幕。

改革開放後,大陸經濟發展,老百姓在吃飽穿暖的同時也對文化娛樂有了更高的需求,再加上長時間沒有流行歌曲,人才的培養和優秀歌曲的創作都需要時間。於是,香港粵語歌壹進入內地,風潮就席捲全國。

中國方言那麼多,為什麼粵語歌最流行?

張國榮唱片

之後,香港娛樂業的黃金時代慢慢過去,在大陸的影響力也在減弱。取而代之的是臺灣流行歌曲、朝鮮語歌和歐美音樂。這壹方面跟香港的經濟發展放緩有很大關係,另壹方面也從側面顯示大陸對外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

為什麼人們會覺得粵語歌好聽?

儘管粵語歌沒有20世紀八九十年代那麼火,不過很多人還是覺得粵語歌好聽。

除了詞曲作家水平高、男女歌星魅力大、耳熟能詳習慣了,粵語歌還有什麼魔力,能讓無數人對它如痴如醉呢?

這得從粵語本身說起了。粵語歌的“婉轉動聽“,和它複雜的語音系統密切相關。

粵語又稱白話,是現代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於廣東、海南和廣西的部分地區,以及港澳地區。在很多海外華人群體中,粵語也比普通話通行範圍更廣。

中國方言那麼多,為什麼粵語歌最流行?

粉色的是粵語區

總體來說,粵語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都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特點,也有古南越語的遺留和外語成分。

粵語語音系統比普通話複雜。普通話只有4個聲調,而標準廣州話保留了入聲,分“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9個聲調;粵語有聲母19個,分類格局基本繼承了中古時期的“唇、舌、齒、牙、喉”五音聲母分類格局;韻母59個,雖然和中古漢語有出入,但是比起39個韻母的普通話,還是更接近中古漢語。

由於粵語聲調和韻母的數量都遠超普通話,能夠組合出來的總音節數也就比普通話要多,聽起來抑揚頓挫,長短音錯落,更加“豐富”。

香港粵語本屬於廣州粵語系統,但是20世紀末以來,香港粵語發展出了自己獨有的語音特點,這主要體現在“簡化”上。現在的港式粵語聲母/n/和/l/不分,日常都說成/l/;聲母/ng/常常被省略;發音相近的韻母趨同;陰上、陽上兩種上聲的差別也日漸微弱。

中國方言那麼多,為什麼粵語歌最流行?

雖然港式粵語經歷了一番簡化,但它並沒有喪失粵語的特性。再加上粵語流行歌的語法詞彙古漢語風味猶存,填詞作曲時,又有意使音樂貼合語言本身的聲調高低流變,粵語歌不好聽,什麼歌好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