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蓮?金蓮?三寸金蓮!一位世紀老人的「金蓮祕史」

獵星、獵豔、獵奇至上的今天,不知道一個非虛構的故事,能不能“賺"點關注。

香蓮?金蓮?三寸金蓮!一位世紀老人的“金蓮秘史”

今天我要給裹足(史稱纏足)的奶奶做個記略,想引點關注。如稱秘史,還是能奪點現在已經很稀缺的眼神了。

香蓮?金蓮?三寸金蓮!一位世紀老人的“金蓮秘史”

一般給大人物寫點東西,才能稱這史那個傳的。奶奶是個民間普通的小腳女人。因為“小腳"還能獵點奇,畢竟奶奶的小腳,歷史上還有個雅稱,叫"三寸金蓮”,能帶著“金蓮"走了一個世紀,也跟著改過朝換過代。"世紀金蓮”總有點秘聞,奶奶說的,也算"口述金蓮秘史"了。

香蓮?金蓮?三寸金蓮!一位世紀老人的“金蓮秘史”

我奶奶,一個小腳女人,寸步人生百年。若活到今天,也有120多歲了。但我奶奶也是長壽的,據說也活了100歲。一個世紀啊!

香蓮?金蓮?三寸金蓮!一位世紀老人的“金蓮秘史”

她是小腳,古稱三寸金蓮。每天見她把長長的裹布一圈一圈繞在肉肉的小腳上,很精緻,初見那年還小,見到那小巧而腴潤的小腳,忍不住用小手一點一點地觸碰,特別軟絲柔媚。奶奶纏足"秀方都雅”。

香蓮?金蓮?三寸金蓮!一位世紀老人的“金蓮秘史”

那時我很小,住在部隊大院,每次去鄉下看奶奶,都纏著她,讓她纏足。奶奶總是很慈祥地,由院裡搖搖晃晃的,寸步移動著,我生怕不小心撞到奶奶,那樣奶奶一定會跌倒。

香蓮?金蓮?三寸金蓮!一位世紀老人的“金蓮秘史”

奶奶的背影,在斜陽下,一搖一晃,很美的。奶奶年輕時一定很美。奶奶也是大家閨秀,識文斷字。

奶奶有一肚子老故事,但我最喜歡聽的,還是奶奶裹足的事。總是在夜晚裡,鄉下的月亮又圓又亮,奶奶總是給我說一段又一段聽著就過癮的“陳年老事"。

她的媽媽我的太姥,奶奶說很有遠見的,在她很小時就給她纏足,纏足很疼的,尤其在她發育時,纏足顯得很無情,撕心裂肺地叫個不停。當奶奶長大了,成了大姑娘時,男人總把目光悄悄的落在“三寸金蓮"上,眼光露著羨慕和那燙人的疼愛。奶奶說,那時男人的喜歡,就是她生活的“王朝”。

香蓮?金蓮?三寸金蓮!一位世紀老人的“金蓮秘史”

男人那燙人的眼晴藏在了奶奶那時的少女之心的深處了。由此,她忘了裹足時的無情和疼痛。

說起我的太姥時,奶奶嘴邊漾著迷人的甜美一一我媽媽很有遠光的,多虧給我纏出了一個小巧的腳,否則就沒有後來男人的眼神了。

那時若想嫁給“名門"或大的家族,沒有金蓮是嫁不過去的,放足(也稱大腳)是會被嘲笑的。

纏足是奶奶那個時代女孩子家的時尚,也是奶奶的信仰。纏足女人一定是最美的,就如今天穿著高跟鞋秀著長腿的女人。

香蓮?金蓮?三寸金蓮!一位世紀老人的“金蓮秘史”

纏足起源何時,奶奶也說不清,聽老輩人講,唐朝時就時興纏足了,歷經五朝!

因為那時,男人迷戀女人的三寸小腳,幾近痴狂。奶奶收到的燙人眼神也算個明證。

曾有野史記載,後來林語堂也梳理出個小章節記略,當然不是官宣。

纏足與南唐後主似乎有牽連。公元十世紀,宋代之前,楊貴妃是穿襪子的,她的一隻襪子在她死後,被她媽媽拿出展出過。當時的門票是每人一百文錢。唐代對婦女的小腳與“弓鞋"的崇拜已近痴迷。

南唐的統治者很有創意,他給這小腳又加一個佐料。他命一纏足的舞女,在六英尺高的金子做的蓮花上輕歌曼舞。那在金蓮上曼舞的小腳,被稱為金蓮、香蓮,不僅入詩,也流入民間,成為時尚。

魏晉時期,有個響噹噹的晉朝富商叫石崇,奢靡無度,納妾幾十人,現在貪官不興納妾,叫養情婦。石崇突發奇想,換著法的刺激自己的感官。他在睡榻上,灑上一層香粉,讓他的妾們從上面走過。體態輕盈的妾走過後,身後留下淺淺印痕,留下淺痕的妾,常常被重賞珍珠項鍊,而留下深痕的妾,將被處罰,讓她節食減肥。

香蓮?金蓮?三寸金蓮!一位世紀老人的“金蓮秘史”

石崇的香粉留痕,也許就是過後裹足的萌芽……

金蓮上秀足,床榻上走粉,怎麼想,都與今天T臺選美相似……只是前者,是男人“性想象”、“性審美觀"的一個墮落!

纏足的演變伴生著婦女的解放。

奶奶還是搖搖晃晃的。我曾天真地問過“不晃行嗎"?奶奶說,習慣了,不搖不晃,她就不會走路了。

奶奶喜歡在冬天裡,用冰冷的水擦澡,她身體很好,人又慈善,左鄰右舍甚至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團山那有了王氏,善濟左屯右村。據奶奶講,那一年,我的爸爸當兵去了,那年他才十七歲。奶奶送他當兵那天,沒有流一滴淚,只是搖搖晃晃到村口,直到爸爸的身影消失在山那邊。

自從爸爸當兵走後。奶奶依然做她的善事。只要小孩跑到她這來,她總是進屋將吊在房樑上好吃的糖、蛋糕、果子拿下來,分給他們吃。後來孩子們只要淘餓了,就都往奶奶這跑。鄰家誰有個斷頓(沒吃的)的,只要奶奶知道了,總是將自家的米拿出一些送過去。

那時爸爸在前線,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解放海南島、抗美援朝。後來爸爸回憶說,幾次都是死裡逃生,子彈常常是擦肩而過。這一切也是福報,與奶奶有關係。奶奶過世時,十里八村來了很多鄉親送她一程。很多人都哭了。

後來我懂了,爸爸槍林彈雨過來了,沒留下傷,與奶奶有關的說法。

奶奶走時,正好是她100歲。她的“三寸絲滑的金蓮”,也跟著她寸步著整整一個世紀。

我的老父親今年也整整九十歲了。戰火紛飛年代,他身上沒留下一塊彈片。感恩,我的奶奶。她善濟鄉鄰一生!

老話說的好,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老話,一直傳到今天,還不朽!

注:惠人則轉!愛則關注。謝您!

(文中配圖取自網上,若有不妥告知速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