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周年|偉大一生 功昭千秋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偉大一生 功昭千秋

2018年10月24日,是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紀念日。

毛澤東豪情稱讚他:“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鄧小平評價他:是“優秀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領導人”

彭德懷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黨、國家和軍隊的傑出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今年10月24日,是他的100週年誕辰。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他偉大的一生,寄託我們不盡的思念。

(一)

彭德懷同志戎馬一生,身擔大任,為人民軍隊的創建與發展,為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為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建立了卓著的歷史功勳。

彭德懷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苦難的童年生活和黑暗的社會現實,磨鍊了他勇敢頑強、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1916年春,他懷著“扶弱救貧”的理想,到湘軍中當兵。1926年5月任營長,率部參加北伐戰爭。這時,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影響下,他開始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懂得了“共產黨的任務,就是要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共產黨員就是要為這樣的理想社會奮鬥終身”。1928年春,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與滕代遠、黃公略等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平江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平江起義是在中國革命處於非常艱難的情況下發動的,它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在湖南的統治,發展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在中國革命和我軍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這年底,紅五軍同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會師,為堅持井岡山斗爭和開闢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隨著形勢的發展,彭德懷領導的紅五軍經過縮編、恢復,後來又擴編為紅三軍團,並在1930年8月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一軍團組成紅一方面軍。此後,他相繼擔任紅一方面軍副總司令兼紅三軍團軍團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司令員、紅一方面軍司令員等重要領導職務。在保衛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和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中,他創造性地運用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戰術原則,指揮部隊打了許多大仗、硬仗、惡仗,多次在關鍵時刻使黨中央和紅軍擺脫危險境地。毛澤東曾賦詩讚揚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作為紅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堅定的政治品質,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在紅軍中贏得了很高的威望,受到全軍將士的愛戴。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偉大一生 功昭千秋

百團大戰期間,彭德懷在武鄉縣關家堖前線的炮團哨所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這裡距敵只有五百米。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彭德懷任副總司令。他在華北戰局十分危急的時刻,協助朱德總司令率部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放手發動群眾,廣泛開展抗日遊擊戰爭,迅速打開華北敵後抗戰的局面,創建了晉察冀、晉西北、晉西南、晉冀豫、冀魯豫和山東抗日根據地。1940年4月,朱德由華北抗戰前線返回延安,彭德懷全面擔負起直接領導華北敵後抗戰的重任,組織指揮了著名的“百團大戰”,給華北敵軍以沉重打擊,進一步堅定了全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信心,提高了我黨我軍的聲望。在華北敵後抗戰嚴重困難的時期,他堅決貫徹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制定的戰略方針,認真執行對敵鬥爭和精兵簡政等“十大政策”,領導華北軍民團結一心,艱苦抗戰,粉碎了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使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中華民族堅持長期抗戰,奪取最後勝利的重要戰略基地。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和七屆一中全會上,彭德懷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8月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參謀長。他在領導華北人民抗日武裝同日本侵略者進行長期的浴血奮戰中,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人民尊敬的民族抗戰英雄。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偉大一生 功昭千秋

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為戰鬥英雄題字

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軍(後為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直接指揮了解放西北的作戰。1947年3月,國民黨軍25萬人向陝甘寧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由於敵我力量懸殊,中共中央決定撤離延安,同時將陝甘地區部隊2萬多人組成西北野戰兵團,由彭德懷統一指揮。他堅決執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作戰方針,採用“蘑菇戰術”,率部與強敵周旋於陝北黃土高原,一個半月內在青化砭、羊馬河和蟠龍鎮三戰三捷,穩定了西北戰局。隨後,他又指揮西北野戰軍執行戰略牽制任務,先後發起榆林、沙家店、延清、宜川、澄合、荔北等戰役,取得了西北戰場的空前大捷,有力地配合了全國的戰略決戰。1949年5月下旬至年底,他率領第一野戰軍進軍大西北,相繼解放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和平解放了新疆,為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創建了輝煌的業績。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偉大一生 功昭千秋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彭德懷臨危受命,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自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他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血與火的較量,把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並迫使美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上將克拉克曾不無傷感地說:“美國上將在一個沒有打勝的停戰書上簽字,這在美國曆史上是第一次。”在這場現代化的戰爭中,志願軍面臨技術裝備劣勢和異國作戰、後勤保障極端困難等不利條件。彭德懷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下,依靠祖國人民的全力支持,以大無畏的氣魄和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率領中華英雄兒女克服重重困難,戰勝了擁有第一流現代化技術裝備之敵,打出了國威軍威,取得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勝利,光榮地履行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崇高的榮譽,為新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安全可靠的和平環境,為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進入相對的和平建設時期,開始由建軍的初級階段進入建軍的高級階段。彭德懷是新中國國防建設和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從1952年7月至1959年8月七年多的時間裡,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堅決執行毛澤東同志關於建設正規化、現代化國防軍的指示,作出了許多重大決策。在他的主持下,我軍順利進行了幾次大的精簡整編,在較短時間裡完成了由單一兵種向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他多次深入國防工程建設工地和海邊防島嶼、哨卡,調查瞭解國防設施和海邊防軍事鬥爭情況。僅在1954年4月至1955年9月一年多時間裡,就把我國1萬多公里的海岸線全部視察一遍,為研究制定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方針,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他為新中國國防建設和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奠定了長期發展的堅實基礎。

(二)

彭德懷同志在偉大的革命實踐中,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豐富的治軍經驗和軍事理論,是我軍建設寶貴的精神財富。

彭德懷在參與領導人民軍隊創建與發展的過程中,堅決擁護毛澤東同志制定的正確的建軍原則,始終強調要按照人民軍隊的特徵建設人民軍隊,堅持把黨的絕對領導放在首位。平江起義後,他首先在紅五軍從上到下設立黨代表制,連以上建立黨的秘密支部(當時軍隊黨組織是秘密的),設立政治工作機關,保證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和政治思想工作的開展。抗日戰爭開始後,由於國民黨的干涉,八路軍中曾一度取消了政治委員和政治部(處)制度,使黨對軍隊的領導和政治工作受到削弱。為此,他和朱德、任弼時等同志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建議恢復政治委員和政治部(處)制度,指出八路軍絕不能被國民黨同化掉,必須保證和加強共產黨的絕對領導,必須保證工農成分的絕對優勢,必須保證高度政治工作傳統和保持學習制度。在解放戰爭中,他領導西北野戰軍開展“新式整軍”運動,加強黨的領導,進行階級教育和黨的政策紀律教育,極大地鼓舞了部隊士氣,提高了部隊戰鬥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毛澤東同志發表的《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一文,對此給予極高的評價。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多次講,革命勝利了,我軍所處的環境變化了,但是絕不能放鬆黨對軍隊的領導,要加強黨委集體領導和首長分工負責制。他強調,在進入現代化建設時期仍然必須繼續保持和發揚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使軍隊的政治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能夠充滿活力地向前發展。

彭德懷善於研究中國革命戰爭的特徵,從客觀實際出發,實施正確的戰爭和作戰指導。在紅軍初創時期,他及時總結紅五軍在湘鄂贛邊獨立堅持游擊戰爭的經驗,在寫給黨中央的報告中明確提出:紅軍作戰必須集中力量做盤旋式的遊擊;不宜分兵對敵,分則氣虛膽小;力避硬戰,打破恃險死守,以避實就虛,專擊小敵;務須按照地形、敵情而採取適當的集中與分散來應付客觀環境等。這些論述,對紅軍初創時期游擊戰爭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抗日戰爭中,他根據毛澤東同志確定的持久戰和游擊戰的戰略方針,結合實際作了許多具體的論述。如廣泛開展全民族的群眾性游擊戰爭,應成為整個抗戰中的最重要部分,是群眾直接參加抗戰的最高形式;在軍事指導原則上,一定要確立積極作戰、打擊敵人的思想,以分散對集中,以集中對分散,尋找戰機,殲滅敵人弱小部分等。在解放戰爭中,他執行毛澤東關於在運動中大量殲敵的戰略戰術,提出“誘敵深入,擾疲與分散敵人,利用根據地條件,尋找敵之過失,各個殲敵主力”;“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慎重選擇第一仗,務求必勝”等作戰指導思想,並在實戰中創造一系列運動殲敵的作戰範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技術裝備處於絕對劣勢和朝鮮地幅狹小的客觀情況,提出“陣地戰與運動戰相配合”的作戰方針。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他又把陣地戰提到重要的戰略位置,指揮志願軍成功地進行了一系列陣地防禦戰和陣地進攻戰,形成一套依託陣地積極防禦的新戰術,取得了在現代戰爭中以弱勝強的寶貴經驗。

他堅持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十分重視根據地建設,提出要把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武裝鬥爭放在同等位置上看待。他率領紅五軍從井岡山重返湘鄂贛邊區開展鬥爭時,就深切地體會到,紅軍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把武裝鬥爭同根據地建設結合起來,沒有根據地,武裝鬥爭就不能持久;沒有武裝鬥爭,根據地就建立不起來。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提出要把創建和鞏固抗日根據地作為我軍堅持敵後抗戰,爭取全國抗戰局面轉機的重要任務來認識,並結合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實際,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人民戰爭和根據地建設在抗日戰爭中得到新的發展。

彭德懷在致力於新中國國防建設和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實踐中,提出了許多很重要的思想。他指出:我軍的現代化建設,應當著眼於提高軍隊的質量,進行有計劃的整編,一些相應的正規制度也要儘快建立起來。在他主持下,我軍實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調整,如把志願兵役制改為義務兵役制,把軍官生活由供給制改為薪金制,實行了軍銜制、軍官退役制,先後制定並頒發了一系列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不僅使我軍建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激發了廣大官兵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加強了部隊的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在軍事訓練中,他根據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反覆強調要充分認識現代戰爭的特徵,深刻了解現代戰爭需要具備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操作能力,通過嚴格正規的軍事訓練提高部隊戰鬥力。他積極支持劉伯承、葉劍英等軍委領導同志創辦各類軍事院校和軍事科研機構,加快培養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人才。他還強調我軍的現代化建設,不僅必須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起來,還必須用現代軍事科學武裝起來。在他的積極支持和大力倡導下,我軍的軍事科研工作迅速起步,各類軍事教材、條令、條例得以研究制定和充實完善。

彭德懷豐富的治軍經驗和軍事理論,對於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對於奪取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對於指導新中國國防和人民軍隊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認真學習彭德懷的治軍經驗和軍事理論,對於新形勢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

彭德懷同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光明磊落的坦蕩胸懷,敢於堅持真理的崇高品德,為我們矗立起一座垂範千秋的不朽豐碑。

彭德懷對黨無比忠誠,對祖國對人民赤膽忠心。他懷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心,放棄了舊軍隊豐厚的待遇,在白色恐怖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人類共產主義事業。他具有堅強的黨性原則,在重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堅決維護黨的利益。在黨的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上,他堅定地站在毛澤東同志一邊,對“左”傾冒險主義錯誤進行了嚴肅的批評。長征途中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他堅決執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決定,反對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活動,毅然率部隨黨中央北上,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團結。他始終遵從黨的集體領導的原則,時刻注意維護黨的領導,從不突出個人。工作中有了失誤,也從不推諉迴避,勇於承擔責任,主動作自我批評。在他手下工作過的人,都為他的將帥風範所折服,心悅誠服地服從他的領導。

他對國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從不以功臣自居,始終保持著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他經常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說,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是黨和人民的勝利,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個人沒有任何驕傲的理由。他雖然擔任著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卻自律甚嚴,始終不忘自己是勞動人民的兒子,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從不搞半點特殊。他經常用工資接濟烈士子女和生活困難的身邊工作人員,平時的積蓄也大都交了黨費。他密切聯繫群眾,善於和群眾打成一片,時刻關心群眾的疾苦,傾聽群眾的呼聲,處處把自己置身於群眾之中。

他堅持真理,光明磊落,胸懷坦蕩,剛直不阿。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他堅決抵制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等在軍事上的盲目指揮,冒著“受公審,開除黨籍、被殺頭”的危險,當面怒斥李德是“圖上作業的戰術家”,“崽賣爺田心不痛”,表現出他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江西廬山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他面對當時“人民公社化”和“大躍進”運動中存在的一些嚴重問題,從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度責任感出發,建議糾正黨在工作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和經濟建設中的過熱現象,受到錯誤的批判。他被停止工作,先後被解除了國防部部長、中央軍委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即使這樣,他仍然不改初衷,堅持正確意見。

他在長期受到不公正對待的逆境中,始終堅信黨,堅信人民,顧全大局,忍辱負重。他在掛甲屯閒居期間,仍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經濟學,潛心鑽研現代軍事,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還結合豐富的軍事實踐,寫下了《民兵制度》、《關於軍事指導原則》、《軍事文選讀後紀要》等重要軍事論著。1965年9月,中央讓他重新出來工作,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他不計個人得失,服從組織決定,很快趕赴成都開展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彭德懷遭受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長期監禁和殘酷迫害,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在被關押的囚室中寫下了近20萬字的《自述》,字裡行間洋溢著對黨的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執著追求,表現出大節不屈的崇高品德和偉大人格。1974年11月29日,他含冤逝世。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對他所做的錯誤結論,重新肯定了他對歷史、對人民所建立的豐功偉績。

彭德懷同志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精神遺產。我們要學習他追求革命真理,堅持黨性原則,獻身於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堅定信念;學習他對黨的事業極端負責,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危急關頭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學習他熱愛黨,熱愛人民,甘為人民公僕,嚴於律己,廉潔奉公,始終保持勞動人民本色的優秀品質;學習他以大局為重,自覺維護黨的團結,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征程中,我們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遺志,全面落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項任務,為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1998.10.24 第4版 )

相關閱讀推薦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偉大一生 功昭千秋


書名:《彭德懷傳》

著者:《彭德懷傳》編寫組

出版年月:2015年7月

定價:76.00(精)60.00元(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