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各政權末代皇帝的結局?

秦二世胡亥: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文史野餐整理===========================

漢孺子劉嬰:

漢孺子劉嬰(5年-25年),西漢末代皇帝(第十五代)(6年-8年十一月在位),號孺子,乃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無諡號,史稱孺子嬰、漢孺子、或西漢末帝。死後無陵寢。

王莽毒殺平帝后,見奪位的時機尚未成熟,再次舍大就小,於公元6年立劉嬰為帝。劉嬰繼位時,年僅2歲,由王莽攝政,改年號為居攝,不久,王莽自稱假皇帝(代理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廢黜劉嬰,降封他為安定公,命令他閒居在長安,通令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孺子嬰長大後,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傻子。

公元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劉嬰逃離長安,到了臨涇,立劉嬰為帝,2月,因推翻王莽而被擁立為更始帝的劉玄,派部將帶兵前去攻打。混戰中,劉嬰為亂兵所殺。

===============================================

王莽:

王莽既是新朝的開國皇帝,也是新朝的末代皇帝。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稱建興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文史野餐整理========================

漢獻帝劉協:

劉協(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漢獻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後一任皇帝。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劉協後來逃出長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

曹魏青龍二年(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諡號孝獻皇帝。

================================================

蜀漢後主劉禪: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劉備建立蜀漢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

===================文史野餐整理============================

魏元帝曹奐:

曹奐(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鄉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諡號為元皇帝。

==================================================

吳末帝孫皓:

吳大帝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

孫皓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天紀四年(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後在洛陽去世。

==================================================

西晉愍帝司馬鄴:

司馬鄴(300年―318年2月7日),即晉愍帝(313年―317年在位),一作司馬業,字彥旗,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吳敬王司馬晏之子 ,晉惠帝司馬衷和晉懷帝司馬熾之侄,西晉最後一位皇帝。

司馬鄴最初過繼給伯父秦獻王司馬柬,襲封秦王。永嘉七年(313年),晉懷帝於平陽遇害之後,司馬鄴於長安即帝位,改元建興。建興四年(316年)八月,劉曜發兵攻打長安,並且切斷長安的糧運;晉愍帝在食斷糧絕的情況下於十一月十一日(12月11日)投降漢趙。之後晉愍帝被送往平陽,封為懷平侯,並且承受身為狩獵隊伍的前導以及宴會洗杯子的雜役的屈辱。建興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劉聰殺害,終年十八歲,葬處不明。

======================文史野餐整理========================

東晉恭帝司馬德文:

司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東晉最後一位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次子,晉安帝司馬德宗之弟,母為淑媛陳歸女。晉安帝被桓玄所廢時,司馬德文與晉安帝都居於潯陽;桓玄敗死後被遷至江陵。元熙元年(419年)劉裕殺晉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年號元熙。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司馬德文禪位於劉裕,東晉自此滅亡。司馬德文被廢為零陵王,同年九月,劉裕派人以棉被悶死司馬德文,時年36歲,死後葬於衝平陵。

=================================================

成漢皇帝李勢:

李勢(?―361年),字子仁,成漢昭文帝李壽長子,母李氏,十六國時期成漢最後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公元343年,李壽去世,李勢即位,改元太和。李勢在位時,驕狂吝嗇,貪財好色,殺人奪妻,不理國事,殘害大臣,濫用刑法,當時人人自危。公元347年,東晉大司馬桓溫率軍討伐李勢,李勢兵敗投降,成漢滅亡。桓溫將李勢及其親族十多人遷往晉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封李勢為歸義侯。公元361年,李勢去世。

================================================

後趙皇帝石鑑:

石鑑(?-350年),字大郎,後趙武帝石虎第三子 ,石遵和石世的異母兄,十六國時期後趙君主。

建平四年(333年),後趙明帝石勒去世,石虎掌權,封石鑑為代王。建武三年(337年),降封為義陽公。太寧元年(349年)正月,石虎稱帝,進封義陽王。同年四月,石虎去世,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遵殺石世自立。不久,冉閔率軍入宮弒殺石遵,擁立石鑑,為冉閔所控制。太寧二年(350年),冉閔改國號為衛、改石氏為李氏,改年號青龍。同年閏二月,冉閔廢殺石鑑(李鑑),自立為帝。石鑑共在位一百零三日。

=====================文史野餐整理==========================

前燕幽帝慕容暐:

慕容暐(350年-384年),字景茂,鮮卑族,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前燕景昭帝慕容俊第三子 ,母皇后可足渾氏,十六國時期前燕末代皇帝,360年―370年在位。

光壽四年(360年),慕容俊去世,慕容暐繼位,年號建熙。慕容暐繼位初期在慕容恪攝政之下仍能保持國家穩定,但後期在慕容評主政之下就漸漸衰落,最終被前秦所滅。慕容暐在國亡後成為前秦臣子,封為新興郡侯。淝水之戰後,前秦對境內各族的控制力減弱。慕容暐的叔叔慕容垂與弟弟慕容泓先後舉兵建立政權,慕容暐計劃殺死前秦皇帝苻堅呼應二人,但因事洩被殺。

===================================================

西燕武桓帝慕容永:

慕容永(?―394年),字叔明,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人,鮮卑族,前燕武宣帝慕容廆之弟西平公慕容運之孫(一說為其子)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堂侄,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後燕成武帝慕容垂、南燕獻武帝慕容德為其堂弟。十六國時期西燕最後一任君主,386-394年在位。

太元十一年(386年),刁雲等人殺害西燕皇帝慕容忠,推舉慕容永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雍秦梁涼四州牧、河東王,並向後燕稱臣。

太元十一年(386年),慕容永稱帝,改元中興,建都長子。太元十九年(394年),後燕攻打西燕,慕容永被後燕將士所殺,西燕政權滅亡。

==============================================

後燕惠懿皇帝慕容雲:

慕容雲(?-409年),字子雨,原名高雲,是後燕惠愍帝慕容寶的養子,後燕永康二年(397年),高雲因率軍擊敗慕容寶之子慕容會的叛軍,被慕容寶收養,賜姓慕容氏,封夕陽公。後燕建初元年(407年)馮跋反,殺皇帝慕容熙,在馮跋支持之下,慕容雲即天王位,改元正始,國號大燕,恢復原本的高姓,後被禁衛離班、桃仁所殺,高雲死後被諡惠懿皇帝。慕容超追尊廟號為景宗。

(由於對高雲是否屬後燕慕容氏一族成員的看法不同,因此有人認為高雲是後燕末任君主,也有人把他視為北燕立國君主。)

==============================================

南燕末主慕容超:

慕容超(384年―410年),字祖明,南燕獻武帝慕容德之侄,北海王慕容納之子,十六國時期南燕最後一位皇帝。生於西羌,出身慕容氏破落貴族,曾在長安裝瘋行乞。東歸南燕後被封為北海王,於其叔病逝前被封為太子。即位後多名宗室貴族叛變,他平定國內後遊冶無數,奢侈糜費,凌虐宗室大臣,人心離散。後因掠奪東晉邊民,引得東晉來攻,角逐失利後據城固守,誓死不降,於城破後被俘,與親族數千人同被斬首,時年二十七歲。

==============================================

後涼末帝呂隆:

呂隆(?-416年),字永基,籍貫涼州姑臧人,後涼武懿帝呂光之弟呂寶的兒子,十六國時期後涼國君主。公元401年,呂隆的弟弟呂超殺天王呂纂,擁立呂隆,改元神鼎。呂隆即位後,誅殺豪族,樹名立威,內外擾攘不寧,人人不能自保。公元403年,在南涼和北涼夾攻之下,呂隆被迫投降後秦,後涼滅亡。後秦皇帝姚興任命呂隆為散騎常侍,公爵照舊。公元416年,呂隆因與其子呂弼謀反而被誅殺。

======================文史野餐整理======================

前秦宣文帝苻崇

苻崇(?―394年),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前秦高帝苻登之子,十六國時期前秦最後一位皇帝,在位僅四個月。

太元十九年(394年),其父苻登東征後秦,苻崇奉命守衛胡空堡。同年四月,苻崇聽聞苻登戰敗後出逃。六月,苻登被殺,苻崇逃奔湟中即位,改元延初。十月,苻崇遭西秦武元王乞伏乾歸驅逐,而投奔隴西王楊定,並與楊定聯合對抗西秦。不久遭西秦軍擊敗,與楊定一同遇害,前秦政權滅亡。

=====================================================

後秦末主姚泓:

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後秦文桓帝姚興長子,十六國時期後秦最後一位皇帝。

義熙十二年(416年)即位,改元永和。義熙十三年(417年),東晉劉裕率軍北伐後秦,姚泓投降,後秦滅亡。後被押解到東晉都城建康,在建康鬧市中斬首,時年三十歲。

===================================================

夏平武帝赫連定

赫連定(?-432年),小字直獖,匈奴鐵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五子,赫連昌之弟,十六國時期大夏國皇帝。赫連勃勃在位時,受封平原公,鎮守長安。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克上邽,赫連昌被擒,赫連定逃奔平涼(今甘肅平涼),即皇帝位,改元勝光。勝光四年(431年),赫連定在攻打北涼途中,被吐谷渾所俘,次年,赫連定被解送北魏,處死。

=====================文史野餐整理=========================

宋順帝劉準:

劉準(467年-479年),即宋順帝(477年-479年在位),字仲謀,小字智觀,南朝宋末代皇帝,宋明帝劉彧第三子(一說為桂陽王劉休範之子)。

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八日,在蕭道成的擁立下即皇帝位。名義上是皇帝,但是權力都掌握在蕭道成手中。升明三年(479年),被迫禪位於蕭道成。同年五月六日,被殺于丹陽宮,終年十三歲。

====================================================

齊和帝蕭寶融:

蕭寶融(488年-502年5月2日),即齊和帝(501年-502年在位),字智昭,齊明帝蕭鸞第八子 ,東昏侯蕭寶卷同母弟,南朝齊最後一位皇帝。

蕭寶融初封隨郡王,後改封南康王,歷任冠軍將軍、西中郎將、荊州刺史等。中興元年(501年),蕭衍立蕭寶融為帝,併發兵攻打蕭寶卷。蕭衍進入建康後,於中興二年(502年)將蕭寶融接入建康。同年,蕭寶融封蕭衍為梁王,不久蕭寶融便被迫禪位與蕭衍,南朝齊至此滅亡。

蕭衍即位後,蕭寶融被封為巴陵王,居於姑孰。不久,被蕭衍派人殺害,時年十五歲,葬於恭安陵,諡號和皇帝。

================================================

梁敬帝蕭方智:

蕭方智(543年―558年),字慧相,小字法真,梁元帝蕭繹第九子,南朝梁末代皇帝(555年-557年在位)。

承聖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遇害。王僧辯、陳霸先商定,以蕭方智為梁王、太宰,承製行事。承聖四年(555年),王僧辯被迫擁立蕭淵明為帝,以蕭方智為太子,改元天成。同年九月,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廢黜蕭淵明,擁立蕭方智為帝,改元紹泰,是為梁敬帝。

太平二年(557年),蕭方智禪位於陳霸先,南朝梁滅亡。陳霸先封蕭方智為江陰王。永定二年(558年),陳霸先派人將蕭方智殺害,終年十六歲。

=================================================

西梁末帝蕭琮:

蕭琮(558年―607年),字溫文,西梁宣帝蕭詧之孫,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子,隋煬帝皇后蕭氏的兄弟,西梁政權最後一位皇帝,585年―587年在位。

蕭琮初封東陽王,後被立為太子。開皇五年(585年),蕭巋去世,蕭琮繼位,年號廣運。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徵召蕭琮入朝,蕭琮的叔父蕭巖和弟弟蕭瓛反叛投降陳朝,隋文帝於是廢黜西梁,任命蕭琮為上柱國,封莒國公。

隋煬帝繼位後,蕭琮深受親近器重,任內史令,改封梁公。後因民間童謠說西梁將要興盛,遭致隋煬帝忌恨,於大業三年(607年)廢蕭琮為庶民,同年蕭琮去世,追贈左光祿大夫。

==================================================

陳後主陳叔寶: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11月-604年11月),陳太建十四年(隋開皇二年,582年)至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後主執政共八年,在位期間不理朝政,耽於女色,"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隋軍南下,廣陵失陷,不久攻破京口並都城建康,陳滅亡。陳叔寶被隋軍擄至長安,自此結束了他短暫的帝王生活。

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後主及從屬官僚併入隋朝以後,隋文帝在長安修治宅邸,禮遇甚厚。入隋以後,陳叔寶也是經常沉湎酒色,醉生夢死。仁壽四年(604)十一月壬子在洛陽病死,終年52歲。

===================================================

北魏孝武帝元修:

元修(510年―534年),字孝則,北魏最後一位皇帝(532年―534年在位),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孫,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532年被高歡立為帝。534年與高歡決裂,高歡帶兵從晉陽南下,孝武帝率眾入關中投奔宇文泰,十二月被宇文泰毒殺。同年十月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北魏從此正式分裂成東西魏。

====================================================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元善見(524年-552年1月21日),鮮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清河文獻王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南北朝時期東魏皇帝。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東魏武定八年(550年)在位。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十月,經高歡和百僚的詳細商議後,決定立元善見為皇帝,即位於鄴城東北,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元善見時年僅十一歲。由於年幼,由權臣高歡輔政。高歡權傾朝野,令善見如坐針氈。高歡死後,其子高澄承繼父職,權勢更大。

武定八年(550年),繼任父兄之職的北齊文宣帝高洋見篡魏之時機已到,於次年迫帝禪位於己,改國號為齊,東魏滅亡。北齊封元善見為中山王,邑一萬戶。禪位後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僅二十八歲。天保三年(553年)二月,北齊上諡號孝靜皇帝,將元善見葬於鄴縣漳河以北。

==================文史野餐整理===========================

西魏恭帝拓跋廓:

拓跋廓(537年―557年),即魏恭帝(554年到556年在位),鮮卑族,漢名元廓,魏文昭帝元寶炬第四子,魏廢帝元欽異母弟,西魏最後一位皇帝,也是魏朝最後的皇帝。

大統二十年(554年)即位,去年號稱元年,並且複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7年),掌握軍事大權的宇文護廢掉魏恭帝,立宇文覺為帝,建立北周政權,西魏滅亡。恭帝被封為宋公,不久被殺。

=====================================================

北齊幼主高恆:

高恆(570年8月9日―577年或578年11月),北齊幼主,北齊後主高緯之子,母皇后穆邪利,南北朝時期北齊最後一位皇帝。當時北周不斷進攻腐朽的北齊,齊軍屢戰屢敗。高緯便禪位於兒子高恆,改元"承光"。高恆即位25日後,齊京師鄴(今河北一帶)淪陷,高恆等10餘人騎馬欲逃往南方的陳朝。高恆見北周大軍緊追不捨,這身黃袍他也不敢穿了。便發佈文書,將皇位禪讓給駐守在瀛州的任城王高湝。高緯父子委派侍中斛律孝卿將禪文和璽紱送給高湝,斛律孝卿卻沒有將它送給高湝,而是送給了北周武帝宇文邕,以此作為賣身投靠的資本。跟隨高緯多年的心腹大臣高阿那肱與北周裡應外合,使高恆、高緯一行數十人全被北周俘虜,北齊滅亡。建德七年(578)十月,高緯、高恆等人被宇文邕害死。

====================================================

北周靜帝宇文闡:

宇文闡(573年-581年7月10日, 《隋書》作581年7月9日), 即周靜帝(579年―581年在位),原名宇文衍,鮮卑族,周宣帝宇文贇長子,母天大皇后朱滿月,南北朝時期北周最後一位皇帝。

大成元年(579年)正月,被立為皇太子。二月受父傳位登基,改元大象。劉昉、鄭譯決定以楊堅為輔政大臣(後在李德林提議下成為大丞相)。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禪位於丞相楊堅,北周滅亡。宇文闡被楊堅降封為介國公。開皇元年(581年),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宇文闡終年九歲,諡號靜皇帝,葬於恭陵。

==================================================

隋皇泰主楊侗:

楊侗(604年-619年),字仁謹,隋煬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次子,母小劉良娣。隋朝皇帝,在位一年。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煬帝巡幸江都,楊侗與段達、元文都、皇甫無逸等,總管留守後方的事宜。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元文都等人共同擁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史稱皇泰主或皇泰帝。

皇泰二年(619年),楊侗被迫禪位給王世充,並被幽禁在含涼殿。王世充稱帝后,封楊侗為潞國公。一個多月後,王世充派其侄王行本縊殺楊侗。

==================================文史野餐整理===========

唐哀帝李柷:

李柷(892年-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曄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904年-907年在位)。

乾寧四年(897年),封輝王。天覆三年(903年),授任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佑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後,蔣玄暉假傳遺詔擁立李柷即位。在位期間,並無實權,一切政事由朱全忠決策。

李柷在位3年後被廢,次年被鴆殺,葬於溫陵,終年17歲。後唐明宗李嗣源追諡其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廟號"景宗"未被採用,故後世稱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

後梁末帝 朱友貞:

朱友貞(888年-923年),又名朱鍠、朱瑱,五代時期後梁末代皇帝,太祖朱溫第三子 ,朱友珪異母弟。

朱友貞是朱溫嫡子,初封均王,擔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朱友珪篡位後,被授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乾化三年(913年),禁軍兵變,誅殺朱友珪。朱友貞遂在東京稱帝。他在位期間重用趙巖、張漢傑等無能之輩,在梁晉爭霸戰爭中勝少敗多,接連喪失國土,以致國勢日衰。

龍德三年(923年),晉王李存勖建立後唐,對後梁發動總攻。朱友貞在唐軍攻入東京前夕,命親信皇甫麟將他殺死,後梁隨之亡國。他終年三十六歲,在位將近十一年,後被李存勖追廢為庶人。

===================================================

後唐末帝 李從珂

後唐末帝李從珂(885年-937年),本姓王,小字二十三,鎮州平山(今河北平山)人,五代時期後唐末代皇帝,明宗李嗣源養子。

李從珂自幼隨李嗣源征戰,在後唐滅後梁之戰中屢立戰功。長興二年(931年)出任左衛大將軍,兼西京留守。三年(932年)進位太尉,升任鳳翔節度使。四年(933年)晉封潞王。

應順元年(934年)四月,廢黜後唐愍帝后即帝位,改元清泰。清泰三年(936年),因無力抵擋石敬瑭與大遼軍隊的進攻,自焚於洛陽,終年51歲,葬於徽陵。

=======================文史野餐整理=======================

後晉出帝石重貴:

石重貴(914年―974年),後晉皇帝,石敬瑭養子,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後晉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貴繼位,沿用高祖天福年號,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開運。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攻後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佔開封,後晉滅亡。他在位只有4年,國破後被俘送往契丹,北宋開寶七年,遼保寧六年(974年)病死,終年61歲,葬於今遼寧省朝陽縣。

====================================================

後漢隱帝 劉承佑:

後漢隱帝劉承佑(公元930年3月28日―公元951年1月2日),沙陀族,後漢最後一位皇帝,高祖劉知遠和李皇后之子。公元948年―公元950年在位,後漢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劉知遠死後,劉承佑即位,沿用後漢高祖年號乾佑,在位時期大權旁落,後誅殺權臣,引發了郭威叛亂,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叛軍攻開封,劉承佑被殺,後漢亡,時年21歲。定諡曰"隱"。葬於許州陽翟縣之潁陵。

====================================================

北漢末帝劉繼元:

劉繼元(?―991年),本姓何,五代時期北漢君主,被遼朝冊封為英武帝,世祖劉旻外孫,睿宗劉鈞外甥、養子。少主劉繼恩弟。其母劉氏為劉旻之女。

北漢天會十二年(宋開寶元年,968年)劉繼恩為侯霸榮刺殺後,劉繼元被司空郭無為迎立為帝,繼位後即緩和與遼朝間的緊張關係。劉繼元為人殘忍嗜殺,動輒將忤逆他的臣屬滅族。廣運六年(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朝在將南漢併入版圖之後,再度決意北伐,由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宋軍攻勢猛烈,遼援軍亦被擊退,五月初六日劉繼元投降,北漢亡。

投降後被任命為右衛上將軍,封彭城郡公。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進封為彭城公。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再被任命為保康軍節度使。淳化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992年1月25日)去世,追贈為中書令,追封為彭城郡王。

======================================================

後周恭帝柴宗訓:

柴宗訓(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後周世宗柴榮第四子,五代時期後周最後一位皇帝。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食邑三千戶,實封五百戶。 周世宗於同年六月病死,他於同月甲午日繼位,沿用周太祖年號"顯德"。柴宗訓即位時,年僅七歲,由符太后垂簾聽政,範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柴宗訓在位期間,特別重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顯德七年(960年),柴宗訓被迫禪位給趙匡胤,後周滅亡。趙匡胤登基後,降封柴宗訓為鄭王,遷往房州。趙匡胤頒佈聖旨優待帝母子,賜柴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北宋開寶六年(973年)逝世於當房州,終年僅20歲,趙匡胤聞之震慟,素服發哀,輟朝十日,諡曰"恭皇帝"。

=================================================

南吳睿帝楊溥:

楊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南吳太祖楊行密四子,南吳烈祖楊渥、南吳高祖楊隆演之弟,五代十國時期南吳君主。920年(武義二年)楊隆演去世,楊溥為徐溫所迎繼吳王位,921年,改元順義。927年(順義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貞。南吳於楊隆演及楊溥在位時,軍政大權皆操之在徐溫、及其養子徐知誥(李昪)父子之中。937年(天祚三年),楊溥禪位徐知誥,南吳滅亡。楊溥被徐知誥上尊號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938年(升元二年)楊溥去世,諡號睿皇帝。

====================================================

南唐後主 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

南漢後主 劉鋹:

劉鋹(942年-980年),原名劉繼興,南漢中宗劉晟長子,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君主。南漢乾和十六年(958年),劉晟去世,劉繼興繼位,改名劉鋹,改元大寶。

南漢大寶十三年(宋開寶三年,970年),宋朝派潭州防禦使潘美攻南漢。南漢大寶十四年(宋開寶四年,971年),劉鋹縱火焚燬宮殿、府庫,準備逃亡入海;還沒出發,宦官與衛兵就盜取船舶逃走,劉鋹投降,南漢亡。宋太祖趙匡胤赦免劉鋹,並任命其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右千牛衛大將軍,封恩赦侯。

開寶八年(975年)改命左監門衛上將軍,封彭城郡公。宋太宗即位,再改封其為衛國公。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去世,被贈授太師,追封為南越王,史家習稱其為南漢後主。

=======================================================

前蜀後主 王衍:

王衍(899-926年5月2日),初名王宗衍,字化源 ,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前蜀最後一位皇帝,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為徐賢妃。

同光三年(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繼岌、郭崇韜等發兵攻打前蜀,王衍帶著棺材,自己綁縛著出降後唐,前蜀滅亡。後來,王衍在被送赴洛陽途中,李存勖遣人將他和他的親族一起殺害,時年二十八歲,後被封為通正公。

===================================================

後蜀後主 孟昶:

孟昶(chǎ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贊 ,字保元 ,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934年-965年)。

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誅殺了恃功驕橫的大將李仁罕,滿朝懾服。又攻取秦、鳳、階、成四州,盡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適逢中原多故,境內少有戰事,經濟發展,但孟昶本人亦頗為奢侈淫靡。廣政二十七年(964年),宋太祖趙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師,拜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旋卒,追贈尚書令、楚王,諡號"恭孝"。

===================================================

宋欽宗趙桓:

趙桓(1100年―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在位1年零2個月。

大觀五年(1111年)立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開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禪讓登基,改元靖康。他聽信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金兵圍攻汴京無力抵抗。靖康之變時被金人俘虜北去,南宋紹興26年(1156年)駕崩於燕京,終年57歲,葬於永獻陵。

========================文史野餐整理=======================

宋幼主 趙昺:

趙昺(1272年-1279年),南宋朝最後一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趙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1278年4月在岡州即皇帝位,改元祥興。

1279年3月19日,南宋朝與蒙元在崖山展開決戰(史稱"崖山海戰"),宋軍被元軍擊敗,元軍隨後包圍崖山,左丞相陸秀夫眼看"靖康之恥"又要重演,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在廣東崖山(今新會崖門)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宋王朝覆亡。

====================================================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1075年6月5日―1128年),字延寧,小字阿果,遼道宗耶律洪基之孫,遼順宗耶律浚之子,母貞順皇后蕭氏 ,遼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位25年。天慶四年(1114年),女真族起兵反遼,遼軍屢戰敗北,保大五年(1125年),遼朝滅亡,耶律延禧被金兵俘後病死(一說被金人所殺),終年54歲,葬於顯陵附近。

===================================================

西遼末帝耶律直魯古:

耶律直魯古(?―1213年),西遼末代皇帝,契丹族,西遼仁宗耶律夷列次子。1178年―1211年在位。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耶律真魯古外出遊獵時,被蒙古降將、乃蠻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被迫讓位。1213年鬱鬱而終。

==================================================

金末帝完顏承麟:

完顏承麟(?-1234年2月9日),金朝末代皇帝,女真名呼敦。金世祖完顏劾裡缽的後代,原為金朝將領,天興三年正月戊申(儒略曆1234年2月8日),金哀宗不欲做亡國之君,遂將帝位傳予他。於下旨傳位翌日舉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聯軍已攻入城內。完顏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帶兵出迎,後死於亂軍之中。據史學家推測,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文史野餐整理=====================

夏末帝李睍[xiàn]:

李睍[xiàn](?―1227年),西夏神宗李遵頊之孫,西夏獻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西夏最後一位皇帝。

公元1227年春,蒙古軍進圍都城中興府,李睍堅守半年後,因城中糧食用盡,軍民大批得病,又遭強烈地震,城中宮室都被震塌,只得於農歷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傳金佛和金銀財寶請降,要求寬限1個月再獻城。

李睍向蒙古請降後不久,農曆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蒙古軍將領察罕努力使銀川避免了屠城的命運,併入城安撫城內軍民,城內的軍民得以保全, 西夏滅亡。

====================================================

北元末代皇帝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

北元末代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七位大汗(1378年-1388年在位)。因為他的年號為天元,又稱為天元帝。《蒙古源流》和《新元史》等史料記載他是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的弟弟;明朝史籍則記載他是愛猷識理達臘的兒子。

最後在捕魚兒海(今內蒙古貝爾湖)被明軍擊潰,出逃時為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後裔也速迭兒所殺。

======================文史野餐整理=======================

夏後主明升:

明升(1356年―1416年),湖北隨州人。大夏國末位皇帝,夏太祖明玉珍之子,繼位時年方十歲,改元"開熙"。公元1366年~1371年在位,時大夏朝廷大臣們不和,由其母彭氏垂簾聽政。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掃蕩各路割據勢力,大夏國也遭到打擊。明玉珍被明太祖朱元璋降封為順皇帝歸義侯。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將明升遷徙到高麗。 明升娶高麗總郎尹熙王之女為妻,後育有四子,從此在朝鮮半島代代相傳。

======================================================

明思宗朱由檢: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年號崇禎(1627年-1644年),後世稱為崇禎帝。

朱由檢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朱由檢死後廟號懷宗,後改毅宗、思宗。

=====================================================

永曆帝朱由榔:

朱由榔(1623年11月11日-1662年6月1日),南明最後一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桂端王朱常瀛之子。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號永曆,史稱永曆帝。

隆武二年(1646年)在廣東肇慶稱監國。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宣佈即皇帝位,改第二年為永曆元年。朱由榔倚仗大西軍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維持時間較長。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朱由榔逃到緬甸曼德勒,被緬王收留。後來吳三桂攻入緬甸,緬王將其獻與吳三桂,永曆十六年(1662年)6月在昆明被絞死,終年40歲,在位16年。葬於貴州都勻高塘山永曆陵。

========================文史野餐整理======================

吳周吳世璠:

吳世璠(1666年?-1681年),吳三桂之孫、吳應熊的嫡長子。他是吳周第二任皇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稱帝,不久病死。吳世璠繼位吳周皇帝,年號洪化,退據貴陽,吳世璠年幼,軍心渙散,敗逃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遠平寇大將軍趙良棟、彰泰、賴塔等從蜀、黔、桂三路入滇,十月中旬,城內糧食不繼,文武紛降。昆明城破,守將胡國柱陣亡,郭壯圖自殺,吳世璠自刎,妻子郭皇后投繯,殘部6700餘人投降。吳世璠的首級及夏國相、馬寶等人被押解到北京。

=======================================================

清遜帝(宣統)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賢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中國古代各政權末代皇帝的結局?

電影末代皇帝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