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服装发展变化 五师

谈谈服装发展变化

王新明《白浪情》网友

每个人都是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带着母亲身上的体温开始穿衣服,服装伴随每个人的终身。服装的变化过程,又佐证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谈谈服装发展变化 五师/王新明

革命战争时期,每一个铜板都要用于打到反动派 ,解放全中国,衣可遮体,衣可御寒,就是当时的服装现状。连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冬天也是一个没有外罩的大棉袄,棉袄中间扎跟腰带,双手叉腰的那些历史照片,记录了领袖们艰苦朴素的革命情怀。

谈谈服装发展变化 五师/王新明

随着社会进步,六十年代后期,中山装就成了男士们的礼宾服,中山装给人大气、稳重、庄严的感觉,是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独特元素的服装。人们十分敬爱的周总理,穿的中山装服装,板正、毕挺、端庄、合身。周总理在中山装胸前,时刻挂着“为人民服务”的徽章,体现出周总理一生的奋斗目标。穿着中山装的周总理,大国风范,世界级美男子。周总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接见外宾、还是出国访问,大都是穿着代表中国气质的中山装,垂范于世界。

谈谈服装发展变化 五师/王新明

旗袍,是东方女性最喜欢、最亮丽的服装,从盛世唐朝开始,花色品种蘩多的旗袍,把女性装点得分外妖娆。美得把外国人眼睛都看直了,伸出大拇指说OK!OK!女同胞对旗袍服装也是情有独钟。青岛庆典会上,侯卫、建平、湘华、曹昆等老军人,穿着旗袍一亮相,庆典会上的战友啧啧称赞,文苑群里的男兵们一看,鼓掌,欢呼雀跃,一个劲地说:“哇塞!哇塞!哇哇塞!真美!真美”!我看到曹昆战友在自己小区花丛中,穿着旗袍拍的照片,美得象《鲜花盛开的村庄》里的姑娘。

谈谈服装发展变化 五师/王新明

七十年代初期,军绿色服装风靡全国。也许是人民怀着对解放军的尊敬吧,年轻男女都喜欢军绿色服装。军绿色服装配上帽徽领章,刹是好看。我们当过铁道兵的战友们都有这个体会,军装穿在身上 ,祖国就在心中,一身军绿色,就意味着要不怕牺牲,奉献一生,勇往直前。特别是女兵们穿的军装,年轻姑娘羡慕得不得了。当时姑娘们不爱红装爱武装,有幸穿上军装,就特别自豪,那胸前抱着冲锋枪照的相,显得飒爽英姿,威风凛凛。为了得到绿军装,特别是绿军帽,女兵们走在街上,一不留心,绿军帽有被姑娘们“抢”走的可能。因为她们心仪绿军装。我当时当教师的夫人,也十分喜爱绿色军装,我只好到军人服务社,给她买了几尺绿军装色的布寄回去。她做好衣服穿上,还照了张相,写封信寄到新疆给我看,只是说,布料没有解放军女兵衣服布料正宗。我回信和她开玩笑说:“人家女兵是正宗的万里挑一,所以衣服布料肯定正宗,你们充其量只能当个女民兵,所以布料没有必要这么正宗”。

改革开放初期,穿西服就成为男士们的时尚,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后来外国人淘金的工作服,戏称为乞丐服的牛仔裤,就潮水般涌进中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甚至小孩们都穿牛仔裤。一开始,人们还不太习惯,牛仔裤一穿,把屁股包得紧紧的,不是那么宽松 ,那么舒服,医学专家们还说,影响这,影响那,甚至还说影响生孩子。影响归影响,牛子裤至今在中国流行几十年了!

我最喜欢的是工作服,全国穿工作服的工人,包括农民工肯怕上亿人,穿工作服的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工作服和主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祖国建设在他们手里日新月异。特别是铁道兵,修建的一万多公里铁路,就是四十万铁兵将士,穿着油腻脏兮兮的工作服,流血流汗干出来的。铁建人对后来的铁路工作服,也记忆犹新,一年发两套铁路服,穿上它,就是铁路人,铁道兵精神就继续发扬光大,铁路就继续延伸。

谈谈服装发展变化 五师/王新明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 ,社会开放程度的提升,服装穿戴的自由度就越来越高。穿出个性、穿出品味,就是各人的爱好,各人的选择。特别是近年来的洞裤,确实是一道风景线,只是老年人不习惯,看不懂,网传:回家看奶奶的孙女,裤子到处都是窟窿眼,奶奶一看,赶紧拿二百元塞到孙女手里,十分心痛的说:“你都穿成这样,赶紧去买条裤子吧”。哈哈,哭笑不得。

现在社会,国家富强起来了,家庭也逐步富裕起来了,在讲究文明的情况下,服装穿戴自由,大家幸福并快乐着,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