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的洋使節——李科羅

鄭成功的洋使節——李科羅

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的時代,同時也是西學東漸,中西文化交流緊密的時期。不少西方人籍著大航海時代的波濤來到中國,演繹了一段段傳奇佳話。而鄭成功的洋使節李科羅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個精彩篇章。

李科羅(Victorio Ricci,或譯利畸)是意大利人,他是多明我會(亦稱:多米尼克會、道明會)來華的傳教士。1605年,李科羅生於文藝復興名城佛羅倫薩。如果對明末歷史稍有了解的讀者估計對“Ricci”這個姓氏不會感到陌生。沒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赫赫有名的耶穌會士利瑪竇就是“Ricci”家族的人。而李科羅正是這位文化使者的遠房親戚,這讓他與中國多了一份情緣。

1635年,年輕的李科羅決定加入多明我會,這是中世紀四大托缽修會之一,並以神哲研究享譽世界,湧現過托馬斯·阿奎那這樣的精神大師。李科羅在修會神學院裡刻苦學習,掌握了不少知識,並曾在學院裡任教。1643年,李科羅在莫勒萊神父的勸說下,決定前往遠房親戚利瑪竇曾經工作的中國,延續他的傳教事業。1648年李科羅抵達菲律賓,在馬尼拉的華人聚居區傳教,並學習漢語,為入華做準備。1654年,馬尼拉多明我會派遣他到思明州(當時廈門的名稱)宣教,此時的廈門已成為鄭成功的抗清基地。

鄭氏家族崛起於晚明時期,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梟雄,令大明朝廷、日本人以及荷蘭人等各方勢力不敢小覷。而這個家族在大航海時代,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又頗具國際化。創始人鄭芝龍不但與荷蘭人、葡萄牙人、日本人等行商、博弈,貿易遍及西太平洋海域。他本人更是很快就接受了基督信仰,取教名尼古拉,他的一個女兒還嫁給了土生葡人。而且鄭氏集團的軍隊中更有一支驍勇的黑人部隊。據一些西方史料記載“手下一直有大量的從澳門來的棕褐色基督徒為其效勞。他們有自己的連隊,是優秀的銃手(火槍手)。他(鄭芝龍)最信任他們,用他們護身、充兵役”。

國際化的家庭氛圍,使鄭成功格外禮遇這位來自意大利的神父,史載“成功禮之,延為幕客。”(據《臺灣通史》)。當然更重要的是,在明清大動盪時代裡,各方勢力都亟需發展。而西來的傳教士大都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對於本勢力的拓展(比如製造火炮,修訂曆法)頗為重要。像德國人湯若望、比利時人南懷仁就得到清廷的重用,南明朝廷也有畢方濟、卜彌格等外國人供職,甚至連張獻忠也曾經聘請意大利傳教士利類思參與工作。因此鄭成功重用李科羅也就成為了必然。

由於得到信任與重用,李科羅可以在廈門自由傳教,他在今曾厝垵一帶(這裡目前是有名的旅遊區,文藝青年聚居地)修建了廈門最早的教堂,滿足了廈門廣大教友的需求。他還為明鄭軍中的信徒(包括華人與黑人)提供宗教服務,擔負起隨軍神父的職責。儘管鄭成功賞識李科羅,但他的兒子鄭經就未必如此了。鄭經以及他的手下就經常與李科羅摩擦不斷,只是由於鄭成功的原因,才沒有發生大事。但當鄭成功北伐南京之際,鄭經看到機會來了,就誣陷李科羅勾結清軍,並派兵搗毀他的住所。李科羅跑到葡萄牙人的船上才逃過一劫。但鄭成功回師後,查清了真相,洗刷了李科羅的冤屈,並繼續信任他。

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臺灣,維護了國家的領土的統一。此時,他聽聞呂宋(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當局屢次屠殺華人,部將認為必須武力佔領呂宋,此一來可解救當地華人,二來可擴大生存空間。於是他就派李科羅作為使節,前往馬尼拉向西班牙總督遞交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嚴令其改邪歸正,俯首納貢。在那個時代裡,由於傳教士掌握了中西各種語言,因此涉及國際關係時,被各方勢力選為客卿,參與外交活動。就像南明永曆朝廷曾經派遣波蘭傳教士卜彌格出使歐洲,向各國借兵,抵禦清朝的入侵。而法國人徐日升、張誠也加入清朝的外交使團參與了《尼布楚條約》的簽訂。

但李科羅的馬尼拉之旅,遠遠不是外交談判這麼簡單,鄭成功暗中授意他與當地華人接觸,準備裡應外合,奪取呂宋。可以說李科羅之行表面上是勸說西班牙人放棄暴行,與明鄭修好,實則鼓動華人發動起義,反抗西班牙的統治。1662年5月10日,李科羅穿著明鄭的使節服裝踏上馬尼拉的土地,開始實行鄭成功的計劃。儘管他竭力讓馬尼拉總督相信是為著貿易的目的而來。但估計是鄭、西雙方彼此之間缺乏信任,總督認為“來者不善”,因為多加防範。由於這個原因,鄭成功的計劃很快被被西班牙人獲取。史載:“事洩,西人戒嚴,集兵馬尼拉,毀城裂寨,以防竊踞,而華人已起矣。鏖戰數日夜,終不敵,死者數萬人(有些史料認為,幾千人被屠戮),或駕小舟至臺灣,多溺死,成功撫之。”(《臺灣通史》)事後,西班牙人怕鄭成功報復,乃命使者到臺灣乞和。鄭成功得知華人遭到集體屠殺後大怒,馬上決定南征呂宋,但卻一病不起,英年早逝。李科羅這次外交行動未能達成鄭成功的設想,以失敗而告終,

鄭成功的洋使節——李科羅

1662年7月,李科羅從呂宋回到臺灣,他在雞籠(今基隆)登陸。次年4月,李科羅奉鄭經的命令前往馬尼拉和西班牙人修復關係。到馬尼拉後,他向西班牙總督說明了鄭經願意摒棄前嫌,通商友好的意向後,總督遂盛情款待鄭經的使節,並歸還了華人的財產。後李科羅帶回總督致鄭經的書信覆命後,返回廈門。

1664年清軍聯合荷蘭軍隊攻下廈門,李科羅被清軍俘虜,後被荷蘭人送往雞籠。李科羅於是在此為臺灣原住民傳教,取得了不少業績,很多當地人加入教會。一年後,李科羅離開臺灣,到東南亞一帶發展教務,直到1685年2月在馬尼拉安息!

李科羅晚年撰寫了《在中華帝國佈教使命》這本書,書中記載了許多有關明末清初廈門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情況,關於鄭氏家族的記述更是詳細,為我們留下了關於鄭成功的形象。他在書中寫到,鄭成功善於使用各種武器,對火槍更是嫻熟“如同最優秀的射手一般都能命中目標”。而且他在戰鬥中身先士卒“以致於使他渾身遍佈槍傷刀痕”。鄭成功威武的形象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身體勻稱,皮膚比純漢人要白膩。其表情莊重嚴厲,聲音大如獅吼”。此書是研究廈門歷史和鄭氏集團的重要材料,受到海內外學者的重視。

連橫著:《臺灣通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方豪著:《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法)謝和耐等著,耿昇譯:《明清間耶穌會士入華與中西匯通》,東方出版社,201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