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贵州财经大学:多管齐下 走出双创孵化新道路

“马上,创业园就要进行2018-2019学年第一批次的入园遴选了。”贵州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教师刘军军一边整理学生交上来的入园申请材料一边告诉记者。

“大学生创业需要什么帮助,我们就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刘军军说,每年还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评审立项,可为立项项目提供金额不等的经费支持。

学校为入园的创业项目提供了沿街创业园免费的办公场地和创业导师的指导,加上优质资源的引荐,良好的创业实战平台,自是吸引了不少怀揣创业梦的大学生申请入驻。

“是否符合遴选条件,尤其是项目落地的可能性以及对风险的把控意识等,都是我们对入驻团队的考量。”刘军军说,创业园包含创业孵化示范区、跨界创客空间、跨界众创咖啡、企业家讲坛(已经做了32期)和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等。在成功孵化近20家学生企业后,目前在孵企业有70余家,参与创业的学生人数近500余人,产值4000余万元,预计到2020年,在孵企业总数将不少于100家。

作为贵州财经大学2015届的优秀毕业生,徐亚珍从大一起就加入了创业大军,当时她就获得了贵州财经大学支持的免费创业场地。2012年团队成立后,发展势如破竹,2015年正式创立智邦集团。目前,旗下拥有贵州智邦之家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主要业务涉及人力资源、驾考、教育等,业务范围更是覆盖贵安新区、贵阳、深圳等多个城市。

“听上去顺风顺水,但创业难只有创业者才懂。”徐亚珍告诉记者。刚毕业时,她便遭遇了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危机——资金链问题。

当时的徐亚珍缺乏管理经验,更没有想过这种情况会发生到自己身上。面对困境,徐亚珍和她的团队一度陷入低迷。

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徐亚珍还是决定硬着头皮继续把公司办下去。

最终,智邦科技用诚心获取了客户的信任,并凭自己的努力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也因此树立起了公司良好的信用形象,促成了今天的成功。

现在,徐亚珍作为创业学生典型企业负责人,也被邀请给正在创业的学弟学妹们分享实战经验。

“创业最缺的就是资源、资金及管理经验!学校给我们创业者提供了很多的创业便利,我们非常感谢学校!我大学时享受了学校对创业者的庇护,我也希望能多尽一份力,回馈母校给我的帮助,也给更多创业的学弟学妹一些帮助。”徐亚珍如是说。

“这里会指导学生如何找资本,如何管理企业,如何看懂财务报表,让学生对创业有基本的了解。这不仅有助于创业,更能改善学生上岗只会说不会做的情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刘军军说。

据了解,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成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6年获批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同时被列为省级创新创业示范高校,2017年成为第二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该校围绕“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内涵,形成了从创新创业基础教育、仿真教育到实战教育逐层递进的三个层次的链接式培养过程,从各方面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包括创新类融通性课程、创业类融通性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涵盖了《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模拟实训》等课程。

“我们鼓励创客在创造中寻求快乐,实现由创新到创业的蜕变。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创业者不忘初心,反哺社会。”刘军军说。


全媒体记者 刘伊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