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人讀醫,天打雷劈?60萬醫學生僅10萬從醫,學醫真的如此艱難嗎?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高考資訊·指導雜誌

大學、專業、學科、志願、勵志……那些事兒

今年開學季,過去十分熱門的醫學專業似乎遇冷,不少學子對醫學專業望而卻步。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年輕人不願意穿上“白大褂”?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60萬醫學生,僅10萬人穿上“白大褂”

記者在甘肅省慶陽市農村調研發現,一些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因無人學醫而面臨醫務人員青黃不接的狀況。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衛生院院長邵亞洲介紹,當地村醫年齡結構老化,後繼乏人問題突出,全鎮村醫年齡最小的43歲。

45歲的肖金鎮張莊村衛生室村醫邵玉寧說,自己曾動員女兒學醫,但孩子以“沒雙休,晚上還出診”為由表示堅決不幹。全省雖然免費定向培養農村醫療人才,但受種種因素影響,村裡選擇學醫的人越來越少。

蘭州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執行院長張連生表示,部分醫學院臨床專業依舊熱門,國內醫學院招生分數高,並不缺乏優秀的學生報考。

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醫護人員的子女從醫的比例非常低,以蘭大二院為例,醫護人員的孩子學醫比例不到10%。中國醫師協會今年1月公佈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45%的醫師不希望子女從醫。

記者在北京、甘肅等地採訪醫學院後發現,較之改革開放初期,醫學生的吸引力有所降低,即使考取了醫學專業,之後穿上白大褂者也明顯減少。

“儘管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約10萬人。”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張宏冰告訴記者。

不願意穿“白大褂”成因複雜

執業環境變差,超負荷工作下難以“精益求精”

蘭大一院心臟中心主治醫師徐吉喆說,一些家屬缺乏基本醫療知識,對治療期望值過高,認為醫院就該是起死回生的地方,往往忽略了醫療的高風險性。

甘肅蘭州一名大四醫學生蔡宏明(化名)說,“醫鬧”現象眼下有所緩解,但自己實習期間會碰見患者拿“百度百科”指揮醫生治病,“有的病人不做安排的檢查,也不簽字,還質問醫生是誰規定的,給正常診治製造了麻煩”。

張連生說,自己女兒本碩博學醫連讀8年,畢業2年後在蘇州一家公立醫院工作,工資加績效為8000多元;侄女本科畢業,在蘇州做醫藥代表,工作首月僅工資就有7000多元。工資偏低、就業心態等綜合因素下,許多醫學生紛紛跑去製藥企業當醫藥代表,實在是有點浪費人才。

各地醫學院普遍擴招

張宏冰說,一些大學不差錢,沒有招生壓力。多數普通高校的經費來源與學生人數直接掛鉤,只有少量政府財政撥款和學費,所以只得儘可能多招學生,影響了醫學的精品教育特點。這些學校的畢業生質量不高,多數不能從醫或找到理想的醫院就業。

“即便醫學人才緊缺,也不能不尊重醫學教育規律”

想讓更多年輕人穿上“白大褂”,還需要為醫生提供合理收入,改革不完善的醫療制度,解決培養人才與基層需求脫節的問題。

首先,讓醫生獲得合理收入,改革醫學生培養模式。蘭大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閻立新說,目前醫生薪酬低具有普遍性,薪酬制度不能體現多勞多得原則。比如,甘肅對公立醫院的工資基數參照普通事業單位,醫生不能和公務員作同等對照。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前期投入成本大,工作後多處於超負荷狀態,應尊重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合理提高醫務工作者的薪資。

張宏冰建議,可考慮學習美國的住院醫生3至5年、專科醫生2至3年的培養模式,出臺政策鼓勵和吸引醫生到地方醫院就業,縮小大醫院與小醫院醫生的收入差距。

其次,大力發展地方醫院,暢通基層醫院人才引進渠道。閻立新說,2015年發佈的《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以強基層為重點,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目前各地雖然加大了對基層醫療機構投入力度,但大部分都是給錢給物投資硬件,醫學人才軟件方面仍需要一系列政策配套,在個人待遇、職稱晉升、事業發展上給予傾斜政策。

張連生說,醫學生高不成低不就,還在於一些基層醫院進人機制不暢。需要進一步改革基層滯後的選人用人機制,讓醫院用人自己說了算,打通醫生進修晉升通道,使出臺的新政真正體現尊醫重衛。

第三,因需施教和精英教育並重。閻立新說,如今許多專業醫學人才,不僅是小醫院缺,大醫院也很緊俏,如何保障醫學人才有效供給,需要醫學院有針對性地加強培養。“拿精神衛生專業來說,心理疾病治療需求不斷增大,但是醫學院目前培養的該專業本科生非常少,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即便醫學人才緊缺,也不能不尊重醫學教育規律,翻倍擴招難免會出現教育質量滑坡。”閻立新認為,大學整體發展趨勢是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但醫學教育絕對是精英教育,需要歷經從基礎到實踐,再到人文的系統培養過程才可以。

看到這裡,那到底我們該繼續學醫嗎?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來看看一位醫學博士是怎樣說的吧

一個醫學博士回答:到底要學醫嗎?

第一:醫生在歐美國家是貴族,但醫生在中國絕對不是貴族,而且醫生作為群體成為貴族的可能性為零!

我國的醫生同仁們,常常拿自己跟美國醫生對比,覺得人家美國醫生收入和社會地位那麼高,而我們幹著跟他們同樣的事,甚至比他們的工作量大,應該和他們一樣享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曾經我也深以為然,隨著對問題認識的深入,現在覺得這種推論實屬一廂情願、異想天開。

2017年美國人均收入為5.77萬美元,同年美國醫生的平均收入是29.4萬美元。美國醫生收入是人均收入的5倍多一點。

2017年,中國人均收入5.54萬(人民幣),如果按照上述倍數,中國醫生的平均收入應為28萬人民幣。然而現實情況如何呢?在1月9日的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年會上,《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發佈,男性年平均工資是78702.83元,女性年平均工資是73294.47元。

好了,不要跟我說什麼灰色收入,現在醫療賄賂超過5000元就要吊銷醫師執照。您不會希望你的孩子將來冒著這麼大風險去增加收入吧?

美國的醫生是貴族,這些人在成為醫生前的原生家庭絕大部分也是貴族。為啥?因為:1、不是貴族根本讀不起醫學院;2、不是貴族很難考上醫學院並順利成為醫生。如今階層固化的話題談得比較多,越是發達的社會,階層越是趨於固化,單純就教育資源而言,肯定也是分佈不均的,社會底層的孩子一定不如社會上層的孩子優秀。

所以,在歐美國家,出生貴族,然後又通過努力成為醫生,那是高投入高回報的。這個規律放在我國也是一樣的,香港的狀元很多會選擇醫學院,而大陸的狀元沒有選擇醫學院的。再看看那些達官貴人,有幾個人會讓子女報考醫學院?

為什麼要把這點放在最前面?就是要讓家長和學生對這個行業有一個正確的預期,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順便說一句,這個邏輯性不是我第一個使用,但這個觀點應該是我第一個提出來的。

第二:醫生成才時間很長(在美國也是),您的家庭要能夠接受這個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關於這一點,需要指出的是,“活到老學到老”對於醫生而言絕對不是一句口號,即便是不讀研究生、不讀博士、不走科研這條路,由於醫學的快速發展,必須時刻保持學習,否則很容易被淘汰。

第三:(好處來了)醫生從業標準越來越高,醫生可以幹別的,但是別的不可以當醫生。

取消臨床醫學的大專招生。而臨床醫學學歷(包括中醫學),是報考執業醫師的必須要求。也就是說,要成為醫生,必須是臨床本科畢業(中醫學)。而各大醫學院臨床本科的收分線,相信各位家長和考生也都心裡有數,並不低啊!

雖然說目前醫生的平均收入不算高,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會不會越來越高?不知道。但如果你沒有考入醫學院的臨床本科,你根本當不了醫生。

第四:家裡有一個醫生,對親戚朋友看病就醫,有著極大的益處。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任何人和家庭都避免不了看病就醫。雖然現在看病就醫越來越便利,但卻仍然代替不了一個醫生親屬。關於這個,在我之前發的文章中有詳細闡述:

醫生朋友的正確使用方法

第五:醫生是老來紅,經驗越豐富越有價值。

這一點無須多言,相對於其他行業而言,那種年紀大了或者退休了就被忽視的落差感,對於醫生而言可能要好許多。

第六:關於出國。

如今出國學習已經很多了,即便是軍醫大學,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也多了。那麼能不能更進一步,比如考取美國的醫師執照呢?我想說的是:

中美貿易戰不就是咱賣了一些利潤超低的粗加工產品到美國,然後人家嫌貿易順差大了麼?現在你要去美國搶佔美國人自己都羨慕不已的貴族——醫生——的飯碗。難度係數可想而知。

第七:關於軍醫大學。

是的,你算是問對人了,在下如假包換軍醫大學畢業的。我需要遵守的紀律,不用我向您解釋了吧?但既然問到了,我也不來虛的。

軍校學員入學就享受軍人待遇,不但讀書不花錢,還要發津貼。畢業後直接是幹部(軍改後可能是文職人員),工資大家可以自己去查,客觀地說,一名剛剛畢業的軍醫大的本科生,比普通醫學院剛畢業的本科生(可能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工資肯定是高的。另外,軍醫大學在業內還是不錯的。

但同時你得有心理準備成為一名基層軍醫或者衛生員。基層軍醫很光榮……

第八:如果成為行業內的頂尖人物,我保證,你會名利雙收。

無論是成為學科帶頭人,還是學霸級人物(不是學習成績好的那個學霸,而是學術領域的霸主),又或是技術相當精湛(注意,是相當精湛,一般精湛都不行)。只要你能成為行業頂端5%,甚至2%那群人……

所以啊,每一個事物都它的好與壞,關鍵在於你怎麼認為?你的信念是什麼?即使大部分人都一直覺得學醫會很辛苦,但總還是有許多人為了救死扶傷、拯救生命而努力、堅持著。

除了各綜合大學中的知名醫學院,如北京大學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等院校之外,下面十所醫學專科院校也是想學醫同學們的好選擇噢~

一、北京協和醫學院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直屬的一所重點醫科大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院校一體,是中國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北京協和醫學院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於1917年捐資創辦,1919年10月開辦八年制醫學本科,是我國設有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本科教育的醫學院校。

二、首都醫科大學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首都醫科大學建校於1960年,是北京市重點高等院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泌尿外科專家、兩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吳階平教授為首任校長和終身名譽校長。2015年12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三方發文共同建設首都醫科大學。2005年,以首都醫科大學王曉民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項目“神經變性病的機制和防治的基礎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部制定和實施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亦稱973計劃)批准立項,資助總經費為3000萬元人民幣。

三、南方醫科大學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南方醫科大學,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廣東省重點建設高水平大學,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廣東省“211工程”院校,省屬重點大學,由廣東省、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教育部共同建設。南方醫科大學創建於1951年,1979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被批准為中國8所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學校現有17個學院,開設本科專業30個,其中7個國家特色專業,9個廣東省特色專業,6個廣東省名牌專業,在校生約2萬人,研究生4300餘人,博士招生規模位列全國獨立醫學院校第二。

四、北京中醫藥大學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111計劃”入選高校,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學校創建於1956年,原名北京中醫學院,是新中國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

五、天津醫科大學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天津醫科大學創建於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原國家政務院批准建立的高等醫學院校。是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管的一所研究教學型醫科重點大學,是“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是國家批准試辦八年制的醫學院校,也是試辦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

六、哈爾濱醫科大學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哈爾濱醫科大學創建於1926年,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承擔“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2015年11月20日,獲批“部委省”共建大學;“中俄醫科大學聯盟”中方牽頭院校。

七、中國藥科大學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中國藥科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藥學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高校之一,是“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入選高校,是中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以藥學為特色,理、工、經、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八、上海中醫藥大學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上海中醫藥大學,是新中國誕生後國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屬高校中唯一的一所醫科類重點特色院校。1985年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成立,目前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管理機構,學校校級領導兼任研究院院級領導的管理體制。學校擁有700多名專家和教授,3名兩院院士,76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班指導老師,64名上海市名中醫。1999年,學校首批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的評估,並於2007年再次被評為“優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中醫院校前列。

九、南京醫科大學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南京醫科大學,簡稱南醫大,學校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江蘇省人民政府三方重點共建大學,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學校創建於1934年,時名江蘇省立醫政學院。1957年,由鎮江遷至南京,更名為南京醫學院。1962年,被列為全國六年制醫藥院校。1981年,學校被批准為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學校更名為南京醫科大學。

十、中國醫科大學

劝人读医,天打雷劈?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学医真的如此艰难吗?

中國醫科大學簡稱中國醫大(CMU),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教育部與遼寧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是“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入選高校,承擔“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全國重點大學,入選“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成為“國內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