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最愛的外國寵妃,朱棣卻將其處死,還給其祖國下令:滅她的族

自元代以來,中國的達官顯貴就有個習慣,那就是特別喜歡高麗美女。從忽必烈時期開始,高麗女子便充斥於元朝皇帝的後宮,甚至到了元順帝時期,還出了個高麗皇后。1368年,朱元璋滅亡元朝,恢復中華,卻將蒙古貴族對高麗女子的嗜好繼承了下來。

本是最愛的外國寵妃,朱棣卻將其處死,還給其祖國下令:滅她的族



從朱元璋開始,明朝每隔幾年就要從高麗進口一批美女,即使高麗改名為朝鮮,也依然如此。靖難之變後,朱棣成為大明帝國新一代的繼承者。比起父親,他對高麗美女的索取更是有過之而不及。

例如他曾在(太宗戊子八年、明永樂六年四月)甲午下詔:

“恁去高麗國和國王說,有生得好的女子,選揀幾名將來。”


本是最愛的外國寵妃,朱棣卻將其處死,還給其祖國下令:滅她的族



詔書一下,高麗王自然不敢怠慢,他立即下令:“全國女子暫時禁止嫁娶,等明朝使節挑完後再說。”之後,高麗進行了大範圍的海選,並終於選出一批秀女送往中國。但是當這些女子到了北京,朱棣卻勃然大怒:“選得什麼玩意,胖的胖,醜的醜,怎麼沒有一個美女?”

無奈之下,高麗國只好再行海選,最終挑選出一批國色天香的美女,並將之送入朱棣的後宮。據高麗史料記載:明朝的海選活動搞得該國雞飛狗跳,被送走女子的父母哭泣於道,其場面令人鼻酸不已。

本是最愛的外國寵妃,朱棣卻將其處死,還給其祖國下令:滅她的族



到了國內,這些高麗女子的境遇並不是非常樂觀。除了人生地不熟之外,還必須侍奉好恩威難測的駐地,否則就有殺身之禍。更可怕的是,這些高麗女子大多不講同鄉之誼,在異國他鄉不僅不團結,還沉湎於宮鬥之中。

曾有一名姓呂的高麗宮女,此人能歌善舞,深受朱棣寵愛,她的地位節節攀升,最後被封為婕妤,前途一片大好。不久後,宮裡又來了一位高麗美人也姓呂。因此,宮中將先入宮的呂氏稱為大呂,後進宮之人被稱為老呂。

本是最愛的外國寵妃,朱棣卻將其處死,還給其祖國下令:滅她的族



由於同鄉又同姓,小呂便想找大呂套近乎,希望她在皇帝面前為她美言兩句。誰知大呂看不起小呂的出身,不屑與她為伍。因此,小呂對大呂懷恨在心,恨不得立即將她除掉。

不久後,一個姓權的高麗妃子離奇去世,太醫說她是中毒身亡。聽聞此消息,小呂立即找到朱棣,說權氏是被大呂毒死的。宮裡人都知道,大呂和權氏非常不對付,經常惡言相向。朱棣聞言大怒,立即抓來大呂宮中的侍從——人太監金得、金良,並進行嚴刑拷打。

本是最愛的外國寵妃,朱棣卻將其處死,還給其祖國下令:滅她的族



最終,金得、金良熬不住打,只好“招供”,說自己是奉大呂的旨意,用砒霜毒死了權氏。朱棣看完招供狀,立即下令:“將大呂及其宮中的侍從全部逮捕,立即處死!”就這樣,大呂與數十名宮人皆死於非命。

對此,朱棣還不解恨,他還傳旨高麗,要求其國王立即殺盡大呂的家人。但是高麗王認為朱棣此舉不太地道,因此他對假意對明朝使節說:“我已盡殺呂氏一族。”而實際上,高麗王將呂氏一族軟禁了起來。等風頭一過,便讓呂氏一家改名換姓,全部釋放。

本是最愛的外國寵妃,朱棣卻將其處死,還給其祖國下令:滅她的族



朱棣對高麗女子的索取一直持續到他去世。在朱棣死前,他還給太子下令:“必使宮中高麗妃子為我陪葬。”就這樣,30餘位沒有生孩子的高麗嬪妃、宮女,成為了朱棣的“活陪葬”。其中,宮女韓氏來華還不到一年,卻被要求陪葬。

將死之時,宦官將白綾分發給30多個高麗姑娘,命她們立即赴死。而新繼位的明仁宗也在“寬慰”她們:“給先皇陪葬是無上的光榮,旁人還求不來呢?”當時在場的,除了明仁宗與部分宦官外,還有韓氏的乳母金黑。上吊前,韓氏一邊哭,一邊對金黑說:

“娘,吾去;娘,吾去!”

話音剛落,宦官便踢走了韓氏腳下的凳子。金黑回國後,就將她所見的慘景說給國人聽,高麗國內一片譁然。但作為屬國,又如何能拒絕上國的命令呢?

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