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投往事:那些傳奇和悲壯的故事

中國創投往事:那些傳奇和悲壯的故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荒漠裡播種,可以開闢出綠洲。

半個世紀前在美國誕生的創投是件“舶來品”。但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超級人口、超級互聯網應用群體以及超級創新創業氛圍,只需要一點點火星,就可以引爆創投潮。

從2006年A股重啟IPO,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創投經歷了一段從繁榮到危機的巨大轉變。也正是由於這段起伏跌宕的歷史,使得創投圈大浪淘沙,去偽存真,留下了一批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機構和企業。

而在創投歷史中,總有些傳奇甚至是悲壯的故事,在今天讀來依舊熱血沸騰,感動又感慨。

形勢一片大好

在中國創投的發展中,難能可貴的是“國家隊”的積極參與。2006年,距成思危提出《關於儘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已經過去了八年。這一年,A股IPO重啟,和前兩年的中小板開啟、股改全流通三件事解決了創投“退出”的問題,資本市場歡欣鼓舞。

2006年6月27日,同洲電子作為第一批全流通發行上市的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其IPO發行價為16元,上市首日最高達44元,收盤價為35.63元。有評論指出,同洲電子標誌著中國本土創業投資在國內資本市場迎來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退出。

同洲電子據說讓早期投資方達晨創投賺了40倍,可謂“熬出了頭”。在日後的回憶中,達晨創投董事長劉晝和深創投前董事長靳海濤都將同洲電子比喻為本土創投的劃時代節點。靳海濤說:“真正到了2006年,我們才開始進入正常的狀態,長舒了一口氣,歡欣鼓舞起來。”

同洲電子的項目也讓本土創投看到了曙光,“募投管退”的通道徹底打通,國內創投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

與之呼應的是,嗅覺敏銳的國外創投機構也盯上了中國這塊“處女地”,在目睹了2005年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美國上市的高潮之後,美國投資機構再也坐不住了。2006年之後,一些著名的美國投資機構相繼做出了進軍中國市場的決定。當然,他們採用了一種相對穩妥的方式,一般會選擇業內享有盛譽的,有經驗的中國人作為合夥人掌管大局。

2006年,美國投資機構DCM宣佈,新一輪募集的5億美元準備全部投向中國,林欣禾出任DCM中國合夥人。

2006年,由NEA和朱敏合資,賽伯樂(中國)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英文名為Cybernaut。

2007年,KPCB與華盈基金合作,成立自己的中國基金——凱鵬華盈中國。核心團隊由來自華盈基金的汝林琪、徐傳陞、鍾曉林,加上週志雄共四名合夥人組成。

事實證明,中國市場的肥沃超乎國外投資機構的想象。2001年成立,把美國的快捷酒店理念複製到中國市場的如家,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僅僅用了五年時間,2006 年 10 月 26 日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開盤價22美元,高出發行價59.4%,融資金額達 1.09 億美元。

據媒體報道,“那個時候,美國投資者似乎很願意聽中國故事,比如中國的Google、中國的雅虎、中國的亞馬遜等,這樣的故事也幫助許多中國早期的互聯網創業者拿到了錢。”參與過當時路演的互聯網企業創始人回憶道。

遭遇天災人禍

好景不長。

2007年下半年,首先從美國開始,一大批金融機構垮臺,隨後,陰影籠罩了全球經濟。2008年9月,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產,美洲銀行收購美林集團、AIG集團陷入危機,美國次貸危機開始蔓延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導致資本市場信心灰暗,創投項目在全球退出受阻。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13個主要資本市場裡,上市企業數量和融資額較2007年分別減少62%和68%。中國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較2007年減少79%,上市數量、融資額和平均融資額均創三年來新低。

要真正擊垮一個人,就先摧毀他的意志力。投資機構也一樣,恐懼和退卻的情緒,為創投圈帶來了“滅頂之災”,募資和退出兩難,幾乎要摧毀大部分創投機構的意志力。

而同樣被摧毀的還有一批企業,比如:曾經紅極一時的PPG和博客網。

2005年10月成立的PPG,是中國最早一批通過電商爆火的襯衫品牌。2006年下半年,PPG獲得了TDF和集富亞洲的第一輪6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2007年4月,PPG獲得了第二輪千萬美元的投資,資方甚至包括凱鵬華盈。2007年年底,三山投資公司向PPG注資超過3000萬美元。

而到了2008年,以凡客誠品為首的競爭對手開始圍堵PPG。而此時的PPG內部出現了問題,高管流散,還有傳言說創始人李亮將三輪融資4600萬美元變相轉移,這些最後導致PPG官司纏身,市場萎縮,落得倒閉的結局。

2002年成立的博客中國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博客網站,獲得過陳天橋和軟銀賽富的百萬美金投資,甚至一度放言要“超過新浪”。拿到融資後,博客中國盲目的擴張和不聚焦的業務線,使得其在眾多項目上大把燒錢,“糧倉”告急。

2008年,無法繼續融到資的博客中國轉型做高端社交,試圖挽回敗局,但是10月份已經發不出員工工資,曾經紅極一時的“巨頭”就此敗走麥城。

如果說金融危機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大趨勢,對創投行業屬於“天災”,那麼博客中國和PPG的失敗,更多的是由於商業模式不清晰、企業管理不善等“人禍”造成的。天災人禍,整個2008年的創投圈一片黑暗。

逆流而上活下來

而在2008年的創投圈大洗牌中,有些企業卻經受住了洗禮和考驗,奇蹟般的活了下來。而這批企業,日後幾乎都成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中流砥柱。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京東。

京東的融資過程經歷了幾起幾落。2007年,京東自有資金已經山窮水盡,今日資本在3月和8月向京東注資共1000萬美元。這輪投資之後,京東成長超乎預測,千萬美金已經不夠花了。而再去融資的時候,卻趕上了2008年金融危機,恐慌情緒蔓延,投資人心態大變。據說,劉強東見了幾十個投資人,所有人都說不。

遲遲拿不到錢的京東不斷降價,從2億美元降到1.5億美元、8000萬美元,緊接著是6500萬美元、4500萬美元......原本答應的幾筆融資也慘遭投資人變臉。坊間傳言,形勢的驟變讓劉強東在幾個月時間內頭髮變白。最終,雄牛資本向京東投資1200萬美元,今日資本跟投800萬美元,另一VC投100萬美元,京東共融2100萬美金。

也就是這2100萬美金,讓京東活了下來。也讓之後,中國的互聯網格局從BAT,變成了BATJ。

此外,還有一批企業也靠著幸運和堅持度過難關。2008年,58集團姚勁波拿到了軟銀1000萬美元的融資,涉險過關。而趕集網楊浩湧雖然得到了藍池資本的投資意向書,真正的資金到位則拖到了2009年4月。這個過程中,已經沒有錢了的趕集網靠幾個高層主動不拿薪水,想盡辦法賣廣告堅持到了最後。

而在整個創投行業低谷期,依然能夠堅持、併發掘有潛力項目的投資機構,也是中國創投的強大支柱。能捕捉住機會在最低點“出手”的投資機構,在金融危機過後,發展勢頭強勁。

就在投資機構整體“退縮”的時候,有些投資機構卻反其道而行,逆流而上。2008年,中金合北京辦公室的董事總經理張穎和邵亦波、徐傳陞創建經緯中國,幾乎是同時,經緯中國第一期2.75億美元基金面世。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經緯中國投資了安居客、暴風影音、華康金融、科銳國際、保利博納等10餘家公司,堪稱成績斐然。

中國創投有著一條清晰的路徑:先是國外機構來到中國投資項目,本土機構跟隨國外機構投資中國項目,經過摸索學習之後,逐漸開始本土化獨立發展。直到今天,中國本土的創投機構不僅投資國內項目,更開始涉獵以色列等海外創新熱土。

而在這一路的跌跌撞撞,甚至有些悲壯的征程中,中國創投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亦步亦趨到自信滿滿引領全球創新。

“致敬40年”系列策劃文章:

1、

2、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