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運營主體法人突然更換,但倔強的戴威並未「讓位」-新商頭條

10月22日消息,據天眼查數據顯示,ofo小黃車的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發生變動,企業法定代表人由創始人戴威變為了陳正江。

據悉,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共有12家分公司,其中10家現負責人為陳婧,2家現負責人為戴威。另外,東峽大通的控股股東方為一家在香港註冊的私人公司OFO (HK) LIMITED,戴威是該公司的董事之一。

根據之前媒體報道,陳正江歷任ofo公司西安地區負責人、供應鏈負責人等,在2014年年底就加入ofo,曾在ofo創始早期負責自行車採購工作。聯想到之前馬雲卸任支付寶法定代表人後的變化,有部分媒體將此行為解讀為戴威“讓位”於陳正江,ofo公司管理層或將發生重大改變。

對此,ofo官方微博發表了一份公告進行回應。該公告表示,變更法人代表是出於簡化辦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並且這是ofo內部正常的人事變動,戴威仍然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不存在“讓位”一說,也不會影響公司的任何經營和運營。

fo運營主體法人突然更換,但倔強的戴威並未“讓位”-新商頭條


但畢竟此次更換法人代表正值ofo融資不順之時,就連戴威此前也在內部承認ofo迎來了“至暗時刻”,因此難免會讓人產生聯想。

堅持獨立發展的戴威與ofo,對於傳出的被滴滴收購的傳聞否認了一次又一次,聲明已經發的頗為熟練,結果在上個月,一份疑似滴滴收購ofo的意向書被曝光,最先出來闢謠的居然是滴滴,這與之前一直向ofo主動示好的情形大有不同。

或許是戴威的倔強把程維弄得耐心全無,也或許是程維累計投了3.5億美元之後看開了,畢竟手裡還有青桔和小藍這兩個共享單車品牌需要扶持。

只是不知道戴威的倔強還能堅持多久,因為缺少新資本的注入確實已經影響到了ofo實際運營。

一家ofo智能鎖通信服務商曾在7月中旬透露,由於ofo超過半年時間不能支付其智能鎖通信服務費,該服務商將對其業務涉及的300萬輛單車智能鎖內物聯網卡陸續“停止服務”。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小黃車將無法定位、無法遠程升級維護、密碼更替失靈、用戶關鎖後無法自動停止計費。

儘管ofo回應表示,不存在所謂的“停卡”問題,不會出現信號被掐斷的問題,車輛可以正常使用,但此消息也間接證明ofo的資金狀況比較緊張。

另外,曾大舉進軍海外市場的ofo也在接連“失地”。僅今年上半年以來,ofo就已宣佈退出多個國家,包括以色列、澳大利亞、德國、印度等。其中,ofo在進駐印度地區僅兩個月時間後,就將其印度分公司的大部分員工解僱了。

當然,面對這些問題戴威不是沒有想過辦法,在融資之外其也一直在探索商業化的道路,謀求變現方面的突破。

ofo先是推出了B2B的車身廣告業務,分為車身廣告和APP線上廣告兩大板塊,試圖彌補租金收入的短板。然後又在20座城市取消了與芝麻信用合作的免押金騎行,上線了獨立信用體系,並調整了計費模式,在武漢、太原、鄭州、昆明、西安等城市區域內,開始採用起步價+時長費+里程費的計費標準。

由於共享單車的使用場景多侷限於“最後一公里”範圍內,用戶騎行時間大多不長,ofo如果推廣此種收費標準,意味著大多數用戶所繳納的車費幾乎翻番,或將降低用戶的忠誠度。

ofo還在信息流方面做出了嘗試,7月初在新版App中,上線了一個名為“看看”的新聞信息聚合功能模塊,後又在8月底上線了短視頻廣告業務“視聽風暴”。雖然在其APP 2.5 億用戶規模的前提下,利用廣告流量變現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但要從一款工具類產品轉變為內容類產品並不容易。

儘管ofo 內部高管邵毅向媒體透露,業務營收已經超過1億元,同時在國內100餘座城市實現盈利。但美團的招股書卻擊碎了這一切。

據招股書顯示,作為ofo最大的競爭對手,摩拜單車被收購26天以來,收入共1.47億元,折舊和運營成本分別高達3.96億元、1.58億元,毛利虧損4.07億元。這意味著摩拜每天虧損金額約為1560萬元,顯然,號稱規模遠超摩拜的ofo,所面臨的虧損數字只會更大。

自我“造血”跟不上,外來“輸血”又沒有,戴威難道要一直這樣倔強下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