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山上的抗日傳奇……

蓮花山,魯中山區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但是,抗日戰爭中,它卻發揮了戰略高地的重要作用。

蓮花山上的抗日傳奇……

(秋天的蓮花山,在一簇簇紅葉的簇擁下,伸昂著它不屈和高貴的頭顱!)

開國中將、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廖容標、錢鈞,開國少將、原遼寧省委書記、瀋陽軍區副政委李伯秋等,都在這裡戰鬥過。

蓮花山上的抗日傳奇……

1936年入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淄川縣縣大隊副政委、淄博礦區工人支隊二大隊政委、魯中軍區泰山軍分區十團三營分支書記、解放後任華東公安政治部直屬政治處主任、江蘇六合軍分區政委的郅雲清在抗戰回憶文章中這樣描述:

蓮花山雖然是一座小山,但它在魯中“一線抗日根據地”上卻格外重要。一線抗日根據地,系從博山城下東至臨朐城垣,長百餘公里,寬有七、八華里,最窄的地方只有一座山頭-蓮花山就是其中之一。

蓮花山上的抗日傳奇……

“蓮花山位於淄河流域的幸福溜(原稱玉皇廟),和峨莊的懸羊山相對望,與附近的馬鞍山構成扼守淄河通道的要隘,在抗日戰爭中,淄河通道是山東省委駐地魯中區通往渤海、膠東根據地的交通要道之一。所以(守住)蓮花山對於保證我軍南北交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蓮花山是博山縣七區抗日民主政府區中隊成立的地方

1939年9月,博山縣七區抗日民主政府在玉皇廟召開各會道門青年大會。峨莊“天門會、太河“善道會”派員出席。七區區長孫伏武、陳光林參加會議並講話,號召各會道門聯合起來共同抗日,發動游擊戰爭打擊日軍。

蓮花山上的抗日傳奇……


(現依然保留完好,博山縣七區抗日中隊成立時的石頭臺子)

蓮花山上,曾經發生過多次與日寇的激烈戰鬥。

蓮花山一度被敵佔領。1942年12月4日,我泰山軍分區10團三連在廖榮標、錢鈞司令員親自指揮下,在小口頭伏擊增援蓮花山之敵一個連,俘敵副營長一下70餘人。

戰鬥剛剛結束,兩首長立即命令我軍兩個排的戰士迅速化妝成增援敵軍,在偵查股長劉錫坤(解放後任空軍機關管理局副局長)帶領下作為攻奪蓮花山的前鋒飛速進至蓮花山門下,強令敵副營長向守敵喊話,誘守敵打開山門;當守敵連長剛打開寨門,我化妝部隊隨即湧了進去,並迅速搶佔了主峰及要地,蓮花山重新回到我軍手中。

我軍巧取蓮花山戰鬥勝利,重新開通了我淄河通道,給日偽軍以嚴重打擊,從此淄河流域的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局面。

1942年的魯中蓮花山保衛戰,名垂青史。這年冬天,日偽聯軍幾百人開始圍攻蓮花山。

日軍在山峰東北方的本齊村設立炮兵陣地對蓮花山進行炮擊,日偽混編組成突擊隊對蓮花山輪番攻擊,我軍居高臨下強有力的進行反擊,敵人潰敗而去。

第二天日軍從濟南調來兩架轟炸機,用炸彈轟炸蓮花山峰,之後鬼子偽軍重新組織了百餘人的突擊隊向主峰發起衝鋒,又被我守山部隊頑強地打了下去,幾次失敗後,日軍開始調整戰略。

他們將大部隊調往西南攻打鹿角山,留下部分部隊在附近山頭按兵不動,每天只派少數部隊監視我軍行動,隔斷守山部隊與上級的聯繫,企圖困死、餓死我軍戰士。

蓮花山上的抗日傳奇……

(站在蓮花山上,看鹿角山,壁立千仞,挺拔,威嚴。)

在魯中軍區十團王法山營長(解放後任陸軍68軍參謀長、海軍內長山要塞副司令)、方明勝副營長(老紅軍,少將。解放後任寧波軍分區司令、浙江省軍區副參謀長,享受副兵團職待遇)的指揮下,守衛鹿角山的我軍將士利用鹿角山天險,英勇戰鬥,打退了日偽8次進攻。

同時,並利用晚間日軍撤往博山修整的機會,組成突擊隊乘夜色從山上衝下突擊偽軍陣地,打得敵人倉惶逃竄,勝利保衛了鹿角山,也有力支持了蓮花山戰鬥的我守衛部隊,敵攻擊蓮花山部隊很快狼狽撤離。

這支英雄的小部隊,在蓮花山上整整堅守了45天,正當春天快要來臨的時候,迎來了我強大的軍隊歸來。

蓮花山上的抗日傳奇……


蓮花山上的抗日傳奇……

(小插曲:於祖龍先生,帶領著筆者一行人瞻仰蓮花山抗日遺址。在蓮花山山頂,見到一個素不相識的聾啞老人,俠情柔骨、悲天憫人的於先生順手給了老人一百元錢。頓時,這老人眼淚流了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