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蓬勃發展 業態新興多元

市場蓬勃發展 業態新興多元

———改革開放40年龍巖市消費品市場建設情況分析

□國家統計局龍巖調查隊課題組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征程,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龍巖消費品市場快速發展成熟,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新興業態蓬勃興起,為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消費產品、形式多樣的消費選擇和方便快捷的消費體驗。

一、商品市場發展良好

(一)供應規模持續擴大。40年來,龍巖對流通領域的所有制結構、購銷體制及供銷社經營體制等方面進行調整和改革,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同時,在國家一系列擴大內需、活躍經濟的宏觀調控措施作用下,龍巖消費品市場迅速發展,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並存發展的格局,消費品市場經濟體系呈現多層次、多元化、網絡化,商品供應和流通規模持續擴大。201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19億元,是1978年的369.6倍,年均增長16.4%。從各規劃時期看,“六五”時期增長16.1%、“七五”時期增長16.2%、“八五”時期增長28.1%、“九五”時期增長9.7%、“十五”時期增長12.9%、“十一五”時期增長20.1%、“十二五”時期增長14.3%。2018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1.48億元,同比增長11.2%,市場消費需求旺盛,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紅紅火火的繁榮景象。

(二)國貿平衡能力提升。國際貿易對國內消費品市場供求關係具有良好的平衡作用。商品出口,能夠緩解國內消費品市場供給壓力,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同時,商品進口補充國內市場,豐富居民消費選擇,提高消費質量。1978年以來,龍巖進出口總額規模迅速擴大,從出口初級產品轉為出口工業製成品分散市場需求,通過進口高新技術產品等,為生產相對落後、供給不足的商品增加市場供給,利用國際市場平衡供求關係的能力不斷提升。2017年,全市進出口總額257.27億元,是1988年的1715.1倍,年均增長29.3%。其中:出口157.72億元,是1988年的1051.5倍,年均增長27.1%;進口99.56億元,是2000年的2489.0倍,年均增長58.4%。全市出口食品、非食用原料等初級產品佔出口總值的比重從1990年的60.9%下降至2017年的1.2%,出口機械及運輸設備等工業製成品的比重則從39.1%上升至98.8%。

二、市場建設快速完善

(一)市場主體百花齊放。改革開放之初,龍巖在繼續加強國營商業的同時,積極發展集體商業,規模迅速擴大。1978年,全市國有和集體商業消費品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9.9%。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有體制改革,個體商業恢復和發展,打破集體商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市場主體呈現多元化,一片百花齊放的熱鬧場面。2002年,國有和集體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為21.5%,而個體商業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從1978年的0.1%上升至55.5%,佔據市場的半壁江山。如今,國有經濟對市場的調控能力逐步弱化,流通市場各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催生了一批規模大、份額多的主力企業,吸納眾多從業人員,為消費品市場發展發揮重要作用。2017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法人企業1728個、從業人員3.55萬人,比2000年分別增加1671個、2.94萬人;零售額432.84億元,年均增長32.2%。住宿和餐飲業法人企業232個,從業人員0.92萬人,比2005年分別增加210個、0.67萬人;營業額24.94億元,年均增長24.2%。

(二)城鄉發展齊頭並進。隨著改革開放成果的擴大,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長,帶動消費水平的提高,促進生活質量的顯著提升。2017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22元,是1978年的98.9倍,年均增長12.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8元,年均增長11.5%。居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為消費提供強有力的後盾,購買力大大增強。2017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656元,是1978年的82.0倍,年均增長12.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651元,是1981年的59.1倍,年均增長12.0%。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為消費品市場提供發展動力,城鄉市場發展齊頭並進,共同繁榮。城鎮消費品零售額由2009年的222.93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567.74億元,年均增長16.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由39.04億元增加到71.84億元,年均增長10.7%。2018年上半年,全市限額以上城鎮、鄉村市場分別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45.26、24.9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8%、22.3%。

三、流通行業加快發展

(一)批發零售佔據主位。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龍巖改革和發展增添活力和動力。按照1993年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和1994年《關於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統一部署,龍巖大刀闊斧地對內貿、外貿、投資等方面加大體制改革,給流通市場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行各業快馬加鞭,發展迅速。其中,批發零售業成為領軍行業,一直以來佔據主導地位。全市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由1993年的13.11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732.64億元,年均增長18.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66.8%提升到90.1%。批零業的強勢發展,反映了居民吃、穿、用等生活消費的升級換代。吃的由粗茶淡飯轉變為營養全面、綠色新鮮的食品,穿的從樣式少、顏色單調的低檔棉紡織品轉變為款式新穎、質地精良的名牌服裝,用的也從“三大件”升級為電子、電器、汽車等科技含量高的生活用品。2017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中吃的商品零售額實現96.26億元,比2010年增加88.96億元,佔限上批零業零售額的21.1%;穿的零售額19.42億元,增加18.74億元,佔4.3%;用的零售額98.57億元,增加47.87億元,佔22.0%。

(二)住宿餐飲踏步前行。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直接體現在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居民不再侷限於家裡的一日三餐,外出就餐逐漸成為司空見慣的日常小事。同時,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已是消費新風尚,旅遊過年也不是新鮮事物,而是成為全球歡迎的消費狂歡。龍巖作為全國唯一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擁有自然、人文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大客家”和“大古田”為核心的文化之旅已享譽國內外。2017年,龍巖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784.14萬人次,同比增長23.7%;實現旅遊總收入332.76億元,增長31.3%。40年來,隨著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反映消費水平提升的住宿餐飲業飛躍發展,緊跟甚至超過消費品市場騰飛的步伐。2017年,全市住宿餐飲業零售額76.27億元,是1978年的989.3倍,年均增長19.3%,比同時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幅高2.9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1978年的3.5%上升到2017年的9.9%,提高了6.3個百分點。

四、經營方式日益多元

(一)實體零售逐漸豐富。傳統百貨商店是人們記憶中的“購物天堂”,琳琅滿目的商品,應有盡有。如今,隨著改革開放腳步的加快,龍巖商業零售形式多樣化,多種業態爭妍鬥豔。食雜店、水果攤等商業網點星羅棋佈,為居民的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費和服務。購物中心、超市、專賣店等零售業態蓬勃發展,不斷豐富經營模式,為傳統業態增添新活力。作為現代流通手段之一的連鎖經營成為商業企業採用的主要經營模式,連鎖商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逐步發展壯大起來。2017年,限額以上零售業法人企業連鎖總店和連鎖直營店的商品零售額合計36.01億元,比2008年增加8.43億元,年均增長3.0%。傳統實體零售業態的日益完善,為居民提供全面的消費商品和乾淨整潔的購物環境,極大提高消費需求,進一步助力消費品市場發展。

(二)新興形式異軍突起。歷經10餘年磨礪,網絡購物這一新興的消費形式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來,龍巖乘著“互聯網+”的東風,依託淘寶、天貓、京東、1號店、蘇寧易購、善融商城等第三方平臺開設網店,建設新羅區小池培斜“淘寶村”“淘寶·特色中國”龍巖館等,搶抓電子商務發展新機遇,努力打造“龍巖模式”。網購不但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而且改變消費品市場的發展方向。2017年雙“十一”,龍巖電子商務交易額為4.2億元,同比增長50.0%,其中農村淘寶交易額2030萬元,居全省第二位。2014年以來,商貿企業紛紛“觸網”,利用互聯網提高商品銷售量,網絡銷售的比重明顯上升,其中2016年達到近年的高峰。2017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法人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銷售額52.72億元,佔商品銷售額的4.1%,比2014年的0.9%提高3.2個百分點,推動消費品市場創新發展。除了網絡消費盛行外,無人貨櫃、無人商店等智能化網點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成為傳統流通渠道的重要補充。自動售貨機在各大商場、學校等場所均有設置,消費者隨手即能購買飲料、零食等商品,高效便利,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此外,外賣、團購等消費模式推陳出新,備受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同時,支付寶、微信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快速便捷,進一步挖掘居民消費潛力,促進市場繁榮發展。

四十年時光如梭,四十年波瀾壯闊。改革開放四十年,龍巖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居民的消費水平有了質的提高,消費品市場建設正在康莊大道上穩步前進。□

課題指導:王順昌

課題成員:黃小娉 遊 麗 林德州

課題執筆:黃小娉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