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1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天亮前0号阵地必须拿下!”这是上甘岭战役中一道坚决的军令。

1952年深秋,在夕阳的余辉照射下,起伏的群山像镀了一层金。范佛里特在上甘岭疯狂了四天之后,志愿军也悄悄将兵力、火力集中到上甘岭方向,27管的“喀秋莎”火箭炮和各类火炮忍无可忍地昂起了炮膛。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10月20日凌晨,距离天亮只有四十分钟,敌人的火力点以密集的火网封锁了突击队前进的道路。志愿军的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长眠于此。

紧急时刻,一名被大家亲切称为“火元子”的战士挺身而出,带着为数不多的装备,与两名战士乘着夜色潜入。匍匐、跃进在硝烟弥漫的山头上,他们炸掉了敌人两个火力点,但最后一个地堡里的机枪仍在疯狂地扫射。

枪林弹雨中,身边的两名战友已经倒下,他艰难地向前爬行,眼看冲锋的时刻就要到了,已七处负伤的“火元子”从血泊中一跃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机枪口,冲着侵略者顽固的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骤然熄灭。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战旗高高地飘扬在0号阵地上空,英雄却静静地躺在焦黑的土地上,一条十多米长的血印,映照着五圣山的雄伟姿态。

“火元子”名字的本义已无从考证,但他心中一定燃烧着为祖国为人民牺牲奉献的烈烈火焰。这名被称为“火元子”的战士,有着一个人们更熟知的名字——黄继光。

2

事业呼唤英雄,时代需要英雄。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黄继光在观看了前苏联的电影《普通一兵》后,深受感动,立志要成为“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

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那个夜晚,当他倒在仍火力四射的碉堡前时,那一瞬间,他心中应该只有一个念头:我必须要完成任务。

所以当黄继光以中国式的“马特洛索夫”的惊天一跃,扑向喷吐火蛇的敌人枪眼时,这场战争的结局,就已经不可改变了。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但回顾中华民族之前百余年屈辱的历史,那些千疮百孔的碎片仍历历在目。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败,勒索赔款割让香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败,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败,“致远”舰永远沉于海底;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败,北京内外一片狼藉;1931年,日军侵华,长达14年的破坏践踏……

这种衰弱无力达到了极致,一个大国衰弱至此,如同破茅草房,谁上来都能一脚踹倒。

回眸,历史像一座山沉沉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所以,当黄继光像巨人般站起来扑向敌人火力点时,他堵住的不仅是枪口,堵住的还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留下的伤口。

“特级英雄”黄继光,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3

传承,才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黄继光英雄连的荣誉室里,陈列着一尊黄继光的半身雕塑,上面刻着郭沫若的题词:“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那一个为祖国为民族胜利而英勇战斗、奋不顾身的光辉榜样,如同一颗种子似的在黄继光所在部队扎了根。

成为黄继光英雄连的一员后,连队组织的第一个活动是参观黄继光荣誉室,听的第一堂课是黄继光的故事,学唱的第一首歌是“特级英雄黄继光之歌”,看的第一场电影是《上甘岭》……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英雄逝去的20000多个日子里,老班长的床铺坚持每天晚上拉开铺好,次日再叠好放齐。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当走进黄继光英雄连,从英姿雄伟的黄继光雕塑,到奔腾冲击的全地形车战阵;从直穿云天的歌声吼声,到朝气蓬勃的年轻士兵,英雄的豪情渲染着军营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仿佛看到,老班长从未离我们远去,他的英名在猎猎军旗中传递,他的信念在千千万万个战友心中升起。他的精神已化为一种责任、一种基因,融入了这支英雄部队官兵的血液中、植入了他们的骨髓里。

4

血与火的战场,生死悬于一线,胜败重若千钧。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66年过去,人们对那场战役的记忆已渐渐淡去,只留下一个个冰冷的数字:3.7平方公里的土地,380多个弹孔的战旗,被削低了近2公尺的山头……

我想,66年前那个漆黑的夜晚,他或许不懂理论上胸口是挡不住枪口的,也决定不了一场战争甚至一次战斗的胜利。但他没有逃避,甚至“不可理喻”地扑了上去,也许那些穿过他胸膛的子弹,仍然嘶鸣着飞向他的战友。但他,依旧义无反顾。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他牺牲时21岁,在那风华正茂的年龄,他选择了最昂扬向上,却也最艰难坎坷的征途。

离开荣誉室前,面对那尊 2.6米高的铜像,不禁让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我们知道,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当国产航母、055大驱驶向波涛万顷的大洋时,当歼-20、运-20陆续飞向蓝天时……再也没有敌人敢轻视他的力量了。

如今,这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已成为挺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钢铁脊梁,正朝着世界一流军队阔步迈进,向世界宣示着中国军队“铁肩守和平”的责任担当!

延伸阅读

追随597.9高地的精神密码

■ 丰 涛

1.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他,生于1931年,成长在一个父亲很早去世,饱受地主阶级压迫的穷苦家庭。

1951年3月,20岁风华正茂,满心希冀想要赶走侵略者的他,当县中征集新兵时,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1952年10月初,他成为所在营部的通信员,跟随部队跨过了鸭绿江,来到前线。

10月20日凌晨,他所在营的6连受领任务,必须在天亮前攻下597.9高地。部队攻下右翼三处阵地后,突然,零号阵地上敌人的火力点复活了,敌人机枪交织成的火网把第6连全部压在山脊上。在照明弹的强光下,6连的战士们看得清楚,前沿零号阵地50米处,有个用沙袋筑成的碉堡,敌火力正是从那里射出的。经过5次连续突击,连队都没有成功摧毁敌军火力点,战友们却一个个倒了下去。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战情险象环生,时不我待。

时间就是生命。在这个关键时刻,这名通信员挺身而出,主动请战,临时被任命为6班代理班长后,冒着敌人的疯狂扫射艰难地爬到地堡前,扔光了所有的手雷,残存在堡内的机枪仍然没有哑火。

最后一刻,士兵拖着七处负伤的身体,迎着像冰雹一样的子弹,拼尽歇斯底里的力气纵身一扑,用胸膛死死地堵住敌人的枪眼,用生命换取了胜利。

这名年轻士兵短暂的军旅生涯至此定格在这一天曙光升起之时,而他的英勇壮举从此点燃了每一名军人,照亮了全中国。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这名志愿军的普通士兵,以舍身堵枪眼的创举,将生命的辉煌写在神圣的上甘岭上。

他就是黄继光!

2.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血肉作干城,烈慨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这是郭沫若先生为黄继光所作的挽联。

黄继光这个名字,几十年来深深烙在一代代空降兵官兵的内心。大家为他舍生忘死,英勇果敢的壮举所震撼、所激励,这个惊天一纵的英雄,成为60多年来我们全体空降兵官兵共同的“老班长”。

穿越历史的时空,这不得不让今天的人们去思考。

一个出身贫农、翻身不久的苦孩子,是什么让他毅然决然地走上炮火连天的战场?

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是什么驱动他以火一样的激情书写着短暂的军旅篇章?

一个第一次上火线就震撼世界的英雄,是什么使他在生与死的抉择间铸就不朽的荣光?

这一串问号绝不是一言两语能够拉直的,也绝不是和平年代的我们容易感受到的。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

这种精神又从何而来?

从根本上说源于一种朴素的信仰,它始终支撑着志愿军战士们。

毛主席曾说过:“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这股“气”,最好的体现就是上甘岭精神。近代战争,没有哪一场战争像上甘岭战役这样,在不足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展开了一场如此规模之大、伤亡之惨烈的战斗,这次战斗没有一道撤退的命令,没有一步犹豫的前进,没有一个后退的士兵,拥有的是千千万万个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

他们不怕死、不怕苦、不为官、不为钱,为了胜利一无所求,除却胜利一无所惜,一个建制连队打没了,另一个连队就补了上去,一个战士倒下了,又一个战士冲了上去。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壮烈的战斗中,像黄继光一样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士兵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被鲜血染红了的阵地上。

黄继光精神,归根到底是信仰和意志的合力,是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是信仰突破了敌人的机枪暗堡,是无畏战胜了前进路上的枪林弹雨。

这就是黄继光精神最大的根本所在。

忠诚、勇敢、奉献、担当,这就是答案之所在。

过去是,今天是,今后也一定是。

3.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黄继光精神永不过时!

66年后的今天,这支军队的实力早已远胜当年,今天的中国军队正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而这支军队的官兵在“黄继光牺牲纪念日”的情绪和心境却依旧如当年战场上的黄继光那样的满腔热血和意气风发,当年的残酷阵地依旧在官兵心中荡漾,磨灭不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我们传承的正是“黄继光”的精神,那时候的士兵为了新中国在竭力奋斗,当下的年轻战士同样在为了中国梦、强军梦在努力拼搏。

只是,66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世间有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却不知革命先烈播下的那些种子,有多少生了根,有多少开了花,有多少结出了灿烂的果实。

事实上,今天的军队正在以“明天就要上战场”的紧迫意识练兵备战,从未停止过传承红色基因,这是我们未来制胜的法宝,更是我们解放军独有的精神密码。

每每当我们呼叫“能打仗,打胜仗”的时候,我不禁要回望起过去的苦难辉煌。那是近代我党我军力量最艰难的时候,没有发达的经济体系,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各种内外势力从未停止觊觎这个国家所剩不多的利益。可是,这支军队却空前的团结着,高度的信任着,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着,尽管尝尽了人生百态,换来的是过去乃至今天,需要我们一代代军人永远传承下去的信仰、真理和精神。

有的故事,往往在回望中会更加清晰;有些精神,往往经过时间的沉淀而愈加焕发耀眼的光芒。

66年前有黄继光的舍身“堵抢眼”,而今有2001年王伟在中美南海“忘死”撞机,捍卫领空,有1998年抗洪抢险时人民子弟兵不顾性命搭人墙堵洪,有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时空降兵15勇士4999米的纵身一跃。

中国军人——我们最可爱的人,遍布在祖国各高山海岛、戈壁高原、边防雪地,正手握钢枪在边防线上巡逻放哨,正全副武装乘机临空待跳,正驾驶战机进行空地对抗,正组织军舰编队在我领海内巡航……

军人的无私奉献和日夜坚守,军人的果敢无畏和英勇顽强,就是为了给更多的人拥有说走就走的自由。此刻,有多少人在和自己的父母共享天伦之乐。此时,有多少人在享受国家日益强大昌盛带来的福利。

4.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和平时期的军人,像桥上的栏杆,你不需要扶的时候,它保障的是你的心理;你需要扶的时候,它保护的是你的生命。军人以牺牲奉献为己任,以保卫祖国为天职,时刻面临生死考验,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我想说,军人风骨,不容亵渎,不管是出于善意的调侃,还是不坏好意的嘲讽,军人的这种顽强刚毅的品质都不应该被人们扭曲、误解,军人的社会地位必须受到尊崇。谁人不向往岁月静好,年华无伤?但这个世界,有人安睡,就要有人趟河。为国、为民、为和平,军人就是要用生命奏响“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壮志悲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军人,时刻都在吹响强军战歌的号角,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