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被判灭九族时,为什么不逃跑呢?

Kanata_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就非常强,我们群居而住,有非常强的凝聚力,但封建统治者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实行了残酷的连坐刑罚,株连九族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么当一个人被判灭九族时,为什么他的家人宁愿等死也不逃跑呢?

首先,这是出于一种侥幸的心理。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弱者会抱有一定的同情,法律上也有这样的体现。

比如说,虽然是灭九族,但在实行的时候,年纪过大或者年纪过小的人,以及女性、残疾人等等,往往都可以免除刑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少有人逃跑,因为逃跑一旦被抓,后果更为严重。

其次是因为来不及逃走,古代帝王有决定一切的权力,下了命令之后,判决会很快被执行,很多大臣甚至不知道什么情况就被杀死,自己都反应不过来,更别说家人了。

汉景帝时期,有个大臣叫晁错,他在正常的上早朝期间,就突然被拉到菜市场处决了,死得不明不白。

另外,不逃跑的原因是因为实在逃不掉啊。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严格的连坐制度,比如外出必须要有路引,要是没有路引店家还让你住客栈的话,他自己也要受罚。

而且古代的交通不方便 ,没有路引的陌生人出现在一个地方,很容易被当地人举报,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很多逃犯最后都能被成功捉回的原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逃和不逃的结局差不多 ,不逃跑的话 ,还有可能留下一条命,应该怎么选择,就显而易见了。


爱问爱答


不知道大伙有没有听过“赵氏孤儿”这个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屠岸贾试图灭掉另一大臣赵朔全族,赵朔的妻子本来已经逃了出去,不但逃了出去,而且还顺利生下遗腹子。结果呢?屠岸贾仍然把她搜了出来,并将其杀掉。

赵朔妻子被杀时,那个遗腹子没有被发现,但是屠岸贾根据线报,知道遗腹子藏在民间,于是关闭城门,纵兵大索,最终还是找到了婴儿,灭掉了赵家留存于世的最后一个小生命——当然,多年以后屠岸贾才得知,自己杀掉的婴儿并非赵朔之子,而是赵朔的门客程婴的儿子。

这个故事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个家族即将被灭时,他们不是不逃,而是很难逃跑,就算暂时逃了出去,最后仍然有可能被搜出来。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法律或者帝王意志灭人九族的案例并不是很多,比较集中发生的朝代,应该是明朝,应该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和第三个皇帝朱棣在位之时。

朱元璋屠杀功臣,宰相胡惟庸、大将蓝玉、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都被灭了族,大约有两万人丢掉了脑袋。

朱棣屠杀建文旧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卓敬、铁铉等等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也都惨遭灭族,大约有一万人丢掉了脑袋。

这些大臣及其家属为什么不逃呢?实际上有人逃过,例如齐泰已经逃出了北京,黄子澄已经逃到了嘉兴,但他们最后还是被抓住了,一个被砍头,一个被凌迟。

由此可见,在皇权专制达到变态级别的时代,灭族时逃跑成功的概率近乎为零。


开周说宋


无好可逃,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表面上是以儒学治国,但是本质上选遵循秦朝法家治国理念。人犯诛九族之罪,只要在域内逃凯必须要经过关隘驿站各个州县都有官员严格盘查,所以能逃出升天者甚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