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霜降

霜降節氣,首先想到的是唐代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句,這首《楓橋夜泊》詩,除了是寫霜降景色上佳之作外,它還被譜成曲,許多歌手曾為之傳唱,風行一時,頗有影響。

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氣變冷,露水結成霜。俗語說:“霜降見霜,米穀滿倉。”因此人們相信,如果霜降這天有霜,來年就會有個好收成。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鹹俯。”關於霜降的第一候,一種說法是,人們在這個節氣中捕獲獵物,以獸祭天;另一種說法是,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之後再食用。隨後,在黃河流域,樹葉開始枯黃掉落,蟄蟲也開始伏在洞穴中,準備進入冬眠。

陸游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霜出現於秋天晴朗的月夜。深秋的夜晚沒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層被,散熱很多,氣溫常會驟降至零度以下,水汽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冰針的霜花。

古人留下不少寫霜降的詩。

劉長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樓》詩曰:“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人煙湖草裡,山翠縣樓西。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白居易在《村夜》詩中寫道:“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在一片被寒霜打過的灰白色秋草叢中,小蟲在竊竊私語著,山村周圍行人絕跡。我獨自來到門前眺望田野,只見皎潔的月光照在一望無際的蕎麥田上,滿地的蕎麥花簡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李白《靜夜思》,則別有一番意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此詩雖非霜降日所寫,但月是秋日明,所以必定寫於深秋,望天宇湛藍,皓月當空,月色如水,自然引起詩人的豐富聯想。

霜降時節,百花凋零,唯獨菊花盛開,爭奇鬥豔,“撐住殘秋是此花”。無怪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詩人們面對草木枯黃的暮秋景色,自然要託菊言志,借菊抒懷。晉代陶淵明,有詠菊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代元稹的“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更是膾炙人口。

宋代李彌遜《晚秋即事》一詩寫菊花也頗獨到,詩云:“霜樹今無一葉留,日邊雲暗使人愁。獨憐揚子灣頭岸,猶有黃花戀晚秋。”雖是記事,情極淡泊,憐花之處又不無憐人之意。當然借菊詠志,氣魄之大莫過於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詩了,其詩云:“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漫步婆娑多姿的菊花叢中,雖值霜降時節,寒意盈懷,仍不覺融入一片春光爛漫裡。

詩說——霜降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

張九齡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檻一長眺,津途多遠情。

思來江山外,望盡煙雲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來颯衰鬢,孰雲飄華纓。

櫪馬苦踡跼,籠禽念遐徵。

歲陰向晼晚,日夕空屏營。

物生貴得性,身累由近名。

內顧覺今是,追嘆何時平。

詩說——霜降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

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

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

空令歲月易磋砣。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詩說——霜降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

劉長卿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

人煙湖草裡,山翠縣樓西。

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泊舟盱眙

韋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

鄉國雲霄外,誰堪羈旅情。

詩說——霜降

送惠雅法師歸玉泉

賈島

只到瀟湘水,洞庭湖未遊。

飲泉看月別,下峽聽猿愁。

講不停雷雨,吟當近海流。

降霜歸楚夕,星冷玉泉秋。

歐陽修

一夜新霜著瓦輕,

芭舊心折敗荷傾。

奈寒惟有東籬菊,

金蕊繁開曉更清。

詩說——霜降

天仙子·月落城烏啼未了

納蘭性德

月落城烏啼未了,

起來翻為無眠早。

薄霜庭院怯生衣,

心悄悄,紅闌繞,

此情待共誰人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