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羽林郎

羽林郎·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馮名之都。

依仗將軍勢,調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

兩鬟何窕窕,一世良所無。

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

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

銀鞍何煜爚,翠蓋空躊躇。

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

就我求珍餚,金盤膾鯉魚。

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

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

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

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


詩說: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人皆有愛美之心,鮮能守住底線。愛花者難免折花,愛美人者難免狎暱思佔。像胡姬這樣心裡明白又能守住底線的女子,可謂難得!


“子都”在《詩經》裡是美男子的代稱。如後世的潘安,和《戰國策·齊策》裡記載的“城北徐公”,都是美男子的代稱。辛延年在這首《羽林郎》裡特意設置了“子都”,就是故意將這家奴的條件說得很好(帥氣多金有權勢),再反襯出胡姬不畏強權,不貪戀美色富貴,使人物形象越發鮮明。

有意思的是,他故意將“子都”和依仗將軍勢為非作歹的人綁在一起,可謂始作俑者。後世各類文章小說,貌美男子多行為不軌,不是勾人妻女便是斷袖,可把不少美男子給坑慘了——當然,這也是小說家語,就不舉例贅言。

之所以摘錄這首詩,不是因為它暗諷誰誰誰,要講歷史掌故。一個因為它的文風和語言樸實無華,比較接地氣,跟昨天評說的《青青河邊草》相類似。二個是這首詩的藝術手法較為明顯易學,建安及唐朝亦多有模仿者。通常評說這首詩,一般會和《陌上桑》相對照。因為兩者內容相同,手法似是而非。都是拒絕色狼的調戲,但表情達意的方式卻不一樣——一個言辭鏗鏘步步逼人,一個委婉含蓄留有餘地而又絕其妄念。這也是因為兩人的身份不同,一個就賣酒女“酒家胡”,一個是“專城居”的貴婦人。秦羅敷兜頭噴那使君都沒事,因為她有個“專城居”的夫婿。胡姬若當場撒潑打鬧,絕對沒有好結局。這裡反映出了兩女的不同智慧,卻都達到了讓“狂且”退卻和保存自身的目的。

世間有此等女子,亦足稱奇!但後世話本小說,如胡姬這樣的,終究不能避免悲劇收場,即所謂“紅顏薄命”。女子美貌而不有才華者,難免被當花瓶而戲弄或自耽;有才華而缺乏勇氣決斷者,則難免被人惦記而遭難(如《好逑傳》)。唯有才華而決斷者,方能免於斯世!

另外,“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一句,是互文句。即不管男女,都可以為知己者死,為知己者打扮,此亦人之常情。之前不少人見我講這個,都說貶低女子,就像說孔子思想反人類一樣,嚇得我茶杯都掉地上了。一笑……


陌上桑·漢樂府·相和歌辭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

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致辭: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據沈德潛《古詩源》備註雲,《陌上桑》又叫《豔歌羅敷行》。


詩說:羽林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