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如何实施退役军人再就业的?系统化服务造就稳定社会群体!

又一年建军节要到了,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专门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逐步精细化提高退伍军人的服务管理水平。书接前文,继续看看德国是如何构建系就业服务体系帮助退役军人再就业的?


德国是如何实施退役军人再就业的?系统化服务造就稳定社会群体!

重视军人在服役期间的就业培训

德军的战略口号之一就是:军人回归社会,到地方能够增值。为此,德军在军人能力培训的四个模块中,除两个军事训练模块外,还有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新的职业两个模块,而后两个正是为军人退役后就业而设置的。德军规定,服役8至12年的军人,可在服役期间获得15个月的职业教育。服役12年的军人,可获得24个月的职业教育。德国军官在服役期间就要接受民用专业的培训,学习和掌握一到两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德军军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专业和学校。军队的有关院校也开设了民用专业,如国防部在汉堡和慕尼黑各有一所国防大学,设有退役军人培训部,每年培训退役军人。除两所大学外,德军目前还有 79 个就业培训地点、56 项培训措施、39 种晋级进修、包括技师、专业商人、商业管理等。国防军职业促进中心每年都要对军官进行调查和咨询。把有关培训的课程、内容详细介绍给每一位军官,再根据军官的志愿和要求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德国还有 37 所地方职业培训学校负责军官的职业培训。

德国是如何实施退役军人再就业的?系统化服务造就稳定社会群体!

广覆盖、多样化的退役军人培训

德国退役军人就业培训体系非常发达,并覆盖了全国各地区,经费保障充足。德国退役军人的培训经费主要由国家保障,德国给予退役军人的职业教育资助时间长短和费用多少,取决于服役时间长短。服役4至6 年的,可资助时间为7个月、不超过3000欧元的职业教育;服役6至8年的,可资助12个月、不超过4830欧元的职业教育;服役8至12年的,可资助21个月、不超过8515欧元的职业教育;服役12年以上的,可资助36个月、不超过12190欧元的职业教育。德国退役军人的就业能力相对比地方同等人员要高,从而整体提高了退役军人的就业水平。

德国是如何实施退役军人再就业的?系统化服务造就稳定社会群体!

个性化、高效率的就业服务体系

市场配置退役军人机制,国家不负责安置,但极为重视退役军人就业。德国联邦国防管理局在柏林、汉堡等20个城市设有就业促进处,向退役军官提供就业指导,联系就业单位等。根据国防部和联邦劳动局达成协议,德军各军分区兵役局内共设立 35 个“职业促进机构”。该机构设在军队,但都由文职人员组成。其任务一是向退役军人介绍工作,保障其顺利转业,二是在用人单位和服役的军人之间发挥桥梁联络的作用。
德国是如何实施退役军人再就业的?系统化服务造就稳定社会群体!​德军的“职业促进机构”还与联邦劳动局合作,设立“职业介绍所”,专门负责军人退役后的就业工作。退役军人可在各职介所报名登记,职介所将退役军人的相关数据输入数据库备案。如有合适的职位,职介所立即通知退役军人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如退役军人对职介所介绍的工作不满意,职介所必须继续为其寻找新的工作,直到其满意为止。职介所每三个月要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了解其招聘情况,每半年要与退役军人联系一次,看其是否仍需职介所介绍工作。军人退役后,职介所在五年内有义务为其介绍工作。


德国是如何实施退役军人再就业的?系统化服务造就稳定社会群体!​德国《军人保障法》规定,德国联邦政府、州及以下政府每年招公职人员时,必须拿出 1/6 的低中级职位、1/9 的高级职位专门录用退役军人,服役12年的退役军人有优先选择权(德军服役13年可成为职业军人)。每年大约有 900名退役军人进入政府公务员或政府雇员。

德国是如何实施退役军人再就业的?系统化服务造就稳定社会群体!

总结:退役军人的退役金、养老金及各种补助费用均由中央财政负责。由于覆盖面比较广,标准相对统一,且待遇比较丰厚,因此退役军人是社会的稳定群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