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進入養老服務業,將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隨著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老齡人口越來越多,老人們的養老問題也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機器人強勢入局養老服務行業,或可解決養老問題

智能機器人進入養老服務業,將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佔總人口比重達17.3%,平均近4個勞動力贍養一位老人。而且人口老齡化是貫穿我國21世紀的基本國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全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曾表示,預計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佔總人口的34.9%。

我國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使勞動力的壓力不斷增加,想要兼顧老人和工作真是難上加難。面對這樣的困局,我國的機器人產業正強勢入局健康服務領域,力求為空巢老人帶去服務,解決當下老齡人口不斷上漲帶來的壓力。

近些年來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開始引入智能化設備,用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瞄準市場需求,開始藉由智能技術來解決養老問題,研發智能機器人作為護理陪伴老人的好幫手。

智能機器人進入養老服務業,將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當前國際上已經有人提出了“智能養老”的概念,這是由英國生命信託基金會最早提出的,他所提出的智能養老就是一種依託全智能化老年系統,讓老年人可以在智能機器的幫助下在家就可以進行智能居家養老,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束縛,讓老人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夕陽生活。

不僅如此,很多業內人士也認為,未來機器人產業會為中國未來的養老提出解決方案。臺灣大學講座教授羅仁權也表示,養老陪護服務型機器人可以解決老人養護問題,未來有著巨大的市場,甚至未來人們一談到老人照護,就會想到陪護機器人產品。

我國政府也看到了智能養老的大趨勢,在2016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依據這份規劃,機器人在5年內將走入養老服務業。

機器人養老已不再是設想,早在2016年5月,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引進了5名機器人“保姆”,“機器人養老”已從概念變為現實。現在的養老機器人主要功能是常規的健康監測、運動監測、定位、一鍵呼救、隨時可以和子女進行視頻語音通話等,讓子女更清楚的瞭解老人的狀態。不僅如此,這些智能機器人還可以幫老人做家務,和老人進行聊天,緩解老人的孤獨等。

智能機器人進入養老服務業,將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這些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空巢老人的孤獨感。那麼這些機器人真的能夠代替子女嗎?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表示,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關心和溫情的呵護,這是智能機器人永遠也無法替代的。智能機器人只可能會作為一個老年人生活的輔助工具,而不可能徹底替代子女的親情交流這一領域。

相比於人力而言,機器人的耐用性和低成本會使將來有更多的養老服務機器人進入家庭,輔助老人的日常生活,給老年生活帶來樂趣。雖沒辦法真正代替子女給予的溫情照顧,但是機器的智能性對於保障老人身體健康以及緩解老人部分孤獨感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我國的養老機器人越來越多,使用養老機器人的家庭卻還尚未普及,更多的使用地點還是養老院等單位。這是因為現在的機器人智能化水平還有待提高,技術集成度不夠。例如有的老人用帶有口音的語言和機器人溝通和下達命令時,機器人無法理解老人的話,更無法準確完成指令。也因此,機器人只能夠成為養老工作中的輔助設備,無法成為智能養老的主流產品。

智能機器人進入養老服務業,將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在老年人陪護市場,雖然目前尚處於試點階段,技術水平還無法真正滿足市場的需求。但在未來,智能化、多功能化、技術高度集成的養老服務機器人會成為發展的重點,走進千家萬戶!

智能機器人進入養老服務業,將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