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國怎麼稱呼中國?叫法五花八門,其中日本叫法最可恨!

我們中國人今天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它是中國人自己創設的一個名字。確定把它作為我們國家的專名,實際上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古代的中國人不用中國這個專名來稱中國,外國人對我們的叫法也是五花八門。

古代外國怎麼稱呼中國?叫法五花八門,其中日本叫法最可恨!

第一種:絲國

中國自古就是絲綢大國,不但受到國人喜愛,還遠銷海外。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古代歐洲的一些國家都習慣叫中國為“絲國”。

古代外國怎麼稱呼中國?叫法五花八門,其中日本叫法最可恨!

第二種:以朝代命名

我國古代有很多大一統王朝非常鼎盛,與其他國家也經常聯繫,在古時候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叫我國為“秦”,“漢”,“唐”,馬可波羅遊記中則稱我們為“元“”。到後來因為陶瓷的存在所以就變成了“china”。而且在古代的時候和我國經常接觸的國家,對我國的叫法也是不同的。俄羅斯,印度,日本對我國的叫法更是五花八門。

古代外國怎麼稱呼中國?叫法五花八門,其中日本叫法最可恨!

第三種:契丹

在古時候俄羅斯稱我國為“契丹”,那麼為什麼會這麼叫呢?那肯定是和我國古代遼國有關了,當時的大遼王朝是處於北方的,所以和俄羅斯是鄰居,而且那時候遼國對外交流一直都是堅持中國正統,俄羅斯發展我國的發音和“契丹”很相似。所以就這麼叫了。

古代外國怎麼稱呼中國?叫法五花八門,其中日本叫法最可恨!

第四種:支那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和我們發生接觸、文化交流最頻繁、文獻記載保留最多的國家,莫過於印度。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詞。整個詞在漢譯佛經中很常見,音譯作“至那”“脂那”或者“支那”。

日本對中國的稱呼也是支那,這個詞語便是源於印度。在唐朝的時候,日本多次派使節出使大唐,並派遣遣唐使學習我國的先進文化技術。在公元804的時候,日本有個僧侶空海隨自己國家的使者來到了我國學習佛教,而且還把翻譯過來的“支那作為對我國的一種尊敬。之後他國稱呼我國叫做“支那””才鼎盛起來。日本之後還對我國清朝稱呼為“清國”和大清帝國,也稱呼我國人為支那人。

古代外國怎麼稱呼中國?叫法五花八門,其中日本叫法最可恨!根據史料記載,宋教仁創辦的一本雜誌就叫《二十世紀之支那》。所以支那非侮辱的意思。但是在甲午戰爭,日本入侵我國的時候,卻把支那轉變成了侮辱的意思了。

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憤怒。

1930年,國民政府還照會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直到日本戰敗後,應中國代表團的要求,盟國最高司令部經過調查,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故於1946年責令日本外務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