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之古代那些皇帝們-魏晉南北朝

最近忙中偷閒的寫了一些關於古代帝王的小文,初衷只是為了在枯燥單一的生活中增添一些色彩,不至於使自己過於頹廢,很多資料的來源或者是臨時抱佛腳看的史書,或者是度娘,若論對歷史的瞭解,很多方面怕還不如初中生。在我有限的歷史知識中,一直對魏晉南北朝其實是幾乎沒有認知的,倘若不是因為最近心血來潮的緣故,如果有人給我說及魏晉南北朝,我必然只能是一臉的懵逼。

從小到大,我學習歷史的知識來源有二,一是初中、高中的灌鴨式教育,第二就是豐富業務生活的小說和電視劇了。由於最近主動自虐的緣故,把中國歷史上所出現的朝代又學習了一遍,夏、商、西周、東周(即春秋戰國)、秦、西漢、新(王莽建立,一般史書不太承認)、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麼多朝代裡,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商周有《封神演義》,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象棋的楚河漢界就來自於西漢,《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隋唐英雄傳》評書小說曾經看過很多遍,《射鵰英雄傳》是在宋末元初,《明朝那些事》曾經火爆網絡,清宮戲更是電視劇一直的最愛,有這麼多的外掛,雖然歷史不佳,但總還是知道個大梗概的,但是南北朝、五代十國這種既沒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沒有傳頌久遠的小說故事,所以我不瞭解這些歷史大概也算是情有可原了。其實說沒有什麼故事也不對,花木蘭代父從徵就是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

囉嗦了一大段,開始講些正經的了。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代,時間從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總共369年,期間中國幾乎一直處於戰爭之中,真是應了“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按照政權的建立和滅亡時間,魏晉南北朝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1.魏國

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將帝位禪讓給曹丕,魏國建立,到公元265年,魏國第五任皇帝又帝位禪讓給司馬炎,建立了晉國。220年到265年,又與三國時代重疊,彼時同時存在著魏、蜀、吳三國。

2.西晉

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於263年滅了蜀國,280年滅了吳國,結束了三國時代。晉朝在歷史上分為西晉和東晉,也是由於外敵入侵、晉國皇室被趕到了南方重建政權。

西晉於265年建立後,首先用了15年的時間消滅吳國,統一天下,和平日子持續了十來年,西晉就陷入爭權的八王之亂,國力大損。與此同時,邊疆的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即五胡)在西晉補充勞力的政策下開始內遷,統治者的壓迫政策激起了這些少數民族的強烈反抗,再加上一些心懷不軌的地方勢力的縱容甚至合謀,公元316年,匈奴攻破了西晉的都城長安,西晉滅亡。而匈奴控制了幾乎整個中原,長達一百多年的大動亂開始。而後,各族陸續在北方建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

另一方面,晉朝宗室司馬睿於317年在建康稱帝,東晉建立,據有中國南方的領土。

3.東晉

東晉其實只能算是當時南方的割據勢力,只是當時的中國北方一片混亂,因此以東晉作為一個時間段的劃分。這段時間裡,中國南方是統一的東晉佔據,相對政權穩定,至少在名義上都尊奉司馬氏,而此時的北方則是處於五胡十六國時期。

十六國只是選出建國較長、影響力大、較具代表性的國家,主要分佈在華北地區和四川地區,共有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國。而在十六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冉魏、丁靈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漢人譙縱在蜀地所建的譙蜀、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權,總計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政權。上述政權中,後趙、前燕、前秦都曾佔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一度統一了北方,不過時間都很短暫。在這百年間,北方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息。

4.南北朝

這段時間內南方、北方都分別處於一統之中,主要是北方結束了各國征戰,所以稱之為南北朝。

公元420年,東晉權臣劉裕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禪位於他,建立了劉宋,南朝開始,其後南方蕭齊、蕭梁、南陳三朝相繼而立,589年,隋滅南陳,南朝結束。

而在北方,北魏皇帝拓跋燾先後擊敗了後燕、後秦、大夏、北涼、西秦、北燕等割據勢力,於439年統一中國北方,由此進入了北朝時期,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等五朝。

公元581年,北周皇帝宇文闡禪讓帝位於楊堅,北周覆亡,北朝結束,隋朝建立,589年,楊堅南下滅了南朝的陳國,中國歸於統一。

如果從184年黃巾軍起義、東漢實際喪失政權算起,但589年南陳滅亡,中國的戰亂持續了400年,僅次於東周時期的春秋戰國。

2018年9月2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