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氏最後的名將:智勇兼備名震天下,兩次擊敗諸葛亮

三國曹氏最後的名將:智勇兼備名震天下,兩次擊敗諸葛亮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了強調司馬懿與諸葛亮兩名英傑對壘的激烈,而將曹真成功擊退諸葛亮兩次北伐的功績轉記予司馬懿,曹真的實力被大大弱化,面對諸葛亮屢戰屢敗,最後更在徵蜀失敗後因為諸葛亮的信活活氣死。但在歷史上,曹真是一位智勇兼備的名將。

  曹真字子丹,魏武帝曹操的族子。據《三國志》記載,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時,曹真之父曹邵為曹操招募兵馬,後為豫州牧黃琬所殺害,曹操於是收養喪父的曹真。但另據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記載,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來與曹操相善。興平末年,袁術部曲與曹操在豫州交戰,曹操一次外出時偵察時,遭遇袁術部曲追殺,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頂替,袁術部曲誤以為他就是曹操,遂殺之而去,使曹操躲過一劫。由此曹操想到秦邵恩德,因此曹操收養曹真,變易其姓,才轉姓曹。這兩種說法現在也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不管哪種說法是真,曹操都收曹真為養子。

三國曹氏最後的名將:智勇兼備名震天下,兩次擊敗諸葛亮

  曹操收養曹真後,讓他與曹丕等一起生活。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射獵時被虎在後面追逐,曹真回馬射虎,虎應聲而倒。曹操壯其鷙勇,讓他成為虎豹騎中的將領,討伐靈丘黃巾軍後被封為靈壽亭侯。

  曹真歷任偏將軍、中領軍、徵蜀護軍等職,並參與漢中之戰。曹丕襲封魏王后,拜曹真為鎮西將軍、都督雍州及涼州諸軍事,負責鎮守西北邊境,期間表現突出。於黃初二年(221年),督眾將大破羌胡聯軍,平定河西。黃初三年(222年),率軍包圍江陵,擊破吳將孫盛。回師後,轉中軍大將軍,加給事中。

  四年後(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臨終前任命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為輔政大臣,寄希望宗親與能臣相互牽制的同時,能合力輔佐太子曹叡。明帝曹叡登基後,晉升曹真為大將軍,地位僅次於大司馬曹休。

  曹真在軍事生涯中最光輝的成就,是兩次擊敗諸葛亮。

三國曹氏最後的名將:智勇兼備名震天下,兩次擊敗諸葛亮

  第一次是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皆投降蜀漢。曹叡於是親征至長安,遣曹真為督諸軍駐於郿,曹真派左將軍張郃進軍援救,於街亭之戰中大破馬謖,同時,曹真在箕谷擊敗趙雲、鄧芝的偏師, 增援部隊開進隴右,諸葛亮為避免遭受夾擊,於是退兵。起初,安定人楊條等劫持官吏據守月支城響應諸葛亮,曹真軍至安定,楊條對其眾說:“大將軍親自來了,我願意儘早出降。”遂自縛出降。於是陸續收復三郡。

  第二次是在229年,諸葛亮趁曹魏軍隊東下,關中虛弱,趁機進行第二次北伐。曹真認為諸葛亮必攻陳倉,於是命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修築城池。翌年春天諸葛亮果然攻打陳倉,郝昭早已有備而戰,諸葛亮不能攻克,同時蜀漢軍隊兵糧不足,致使諸葛亮無功而還。曹真因功被增加食邑,並前二千九百戶。

三國曹氏最後的名將:智勇兼備名震天下,兩次擊敗諸葛亮

  曹真不但在防禦諸葛亮北伐時大顯身手,還敢於主動向蜀漢發起進攻。

  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遷為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曹真上表認為蜀漢多次犯境,建議數路大軍攻伐蜀漢。曹叡採納,但司空陳群反對從斜谷進軍的計劃,曹真再次上書要求從子午道進攻漢中,陳群有陳述不能出兵的理由,且認為大規模征戰軍事用度花費甚巨。曹叡下詔將陳群的意見提供給曹真參考,但曹真卻據此詔書隨即出發,改從子午道入;另遣大將軍司馬懿經漢水進軍,郭淮、費曜等部或從斜谷入、或從武威入。後因漢中艱險,會逢雨季,棧道遭雨水沖刷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朝中大臣華歆、楊阜、王肅等都上疏勸魏明帝下詔撤軍,至九月,曹真只得受詔撤退。

  曹真因病返回洛陽後,曹叡親自前往其府邸探望。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去世,獲諡為元侯,由長子曹爽繼承爵位。曹叡追思曹真之功,下詔說:“大司馬一生忠孝節義,輔佐二祖,對內,不因自己是皇親而邀寵;對外,也不鄙視貧寒之士,真可謂是守成業、忠職守、道德高尚的人啊!分封曹真的五個兒子羲、訓、則、彥、皚為列侯。”

  曹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軍事統帥,曹真在世時,司馬家族完全沒有機會上位。只可惜他的幾個兒子太不氣,讓司馬家族有機可乘,篡奪了曹家的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