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常見病害的百科全書!養殖白對蝦必看哦!

南美白對蝦常見病害的百科全書!養殖白對蝦必看哦!

白對蝦-漁中愉

在南美白對蝦養殖產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它的各種病害也日益增多,其防治也應引起廣大養殖戶的重視。根據多年實踐經驗,現將南美白對蝦常見病害的防治知識作一 一介紹。

一、紅體病

1)應激性紅體現象

當環境因子突變時,尤其是水溫 、水色、鹽度、透明度、pH值、溶解氧、氨態氮及亞硝酸鹽等,南美白對蝦表現為觸鬚變紅、尾扇末端變紅;

有時人為的一些活動,如捕撈或施藥操作後也會出現上述現象,稱為應激性紅體現象。

應激性紅體現象可以在短時間內隨著環境因子的穩定而消失。但是,在應激期間南美白對蝦的抗病能力急劇下降。

很容易被細菌和病毒等致病因子侵襲,感染為細菌性病毒性疾病。應激性紅體現象在整個養殖季節都可能發生,尤其是高溫多雨的夏季。

解決方法是:保持水體相對穩定,一次性排換水量不能過大,且換水前後水溫、鹽度、pH值等變化不宜過大,尤其是不經過暴曬的井水的添加量不能過大。

經常用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防止水質惡化,以保持水體含有充足的溶解氧,使水質呈良性循環狀態。

2)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紅體現象

主要是附肢變紅,尤其是游泳足最為明顯,習慣上也稱“紅腿病”,嚴重時蝦體全身呈現淡紅色。

病蝦反應遲純且活力減弱,在水面緩慢遊動或沉底不動,食慾減退或停止攝食。病蝦蝦殼變硬,體表無黑斑,肝臟胰臟變異不明顯。

該病發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每年的6月下旬的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生。疾病發生前,應做好預防工作;

病害發生時,常用二溴海因、聚維酮碘等外用藥物消毒,同時添加抗菌藥物、維生素C、生物酶等藥餌3~5天。

3)病毒性紅體現象

亦稱桃拉病毒綜合徵。 病蝦紅須、紅尾扇,體色變為茶紅色不攝食或少攝食,腸道空,腸壁呈紅色且腫脹。

病蝦體在養殖水域邊緣水面緩慢遊動,離水後即死亡:其甲殼變軟,與肌肉易分離,久病不愈的病蝦甲殼上有不規則的黑斑。

基本無紅腿現象,肝臟,胰臟呈士黃色,變異或糜爛。病毒性紅體現象的發生受水環境的影響較大。

發病的蝦池一般水質環境惡化,在水環境劇烈變化後的1-2天,水溫25-28C,蝦體規格6~9釐米時發病嚴重。

主要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和溶解氧充足, 定期用二沒海因、聚維酮碘等外用藥物消毒水體;

投餵高質量飼料,口服水產專用維生素、免疫多糖等,以提高蝦體免疫力,定期投放含大蒜素、氟苯尼考等抗菌消毒藥物的藥餌加以預防。

南美白對蝦常見病害的百科全書!養殖白對蝦必看哦!

白對蝦-漁中愉

二、白斑病

南美白對蝦感染白斑病的死亡率不高,常與桃拉病毒綜合徵併發。病蝦活力下降,在池邊漫遊,不進食;空胃無食。

胃內常常充滿褐紅色積液;肝胰臟腫大,顏色變淺;腸道發紅腫脹;體色變白或呈微紅色,頭胸甲易剝離,光照下病蝦甲殼上有白色花點,顯微鏡下呈現花朵狀。

環境條件突變,如連續陰雨天或池水突變是誘發白斑病的主要條件,6~9月生長季節易流行,傳染性很強。目前對於該病沒有特效藥物,預防方法同桃拉病毒綜合症。

三、爛鰓病

患病蝦體外觀鰓絲呈黃色、灰色或黑色,腫脹,嚴重的邊緣潰爛壞死,常常粘有髒物。

鏡檢則有大量細菌爛鰓病的病原體為弧菌,一般發生在有機質多、水質惡化的環境中。

防治措施有:

①調節好水質,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使水質處於良性循環狀態。

②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消毒水體,病情嚴重時可連續使用2次。

③定期投放含大蒜素、氟苯尼考等抗菌藥物以及水產專用維生素C的藥餌,每天投餵2次,連用5~7天。

四、固著性纖毛蟲病

病原體為聚縮蟲、 鐘形蟲、累枝蟲等。患病蝦體輕者鰓絲變黃,附肢、甲殼、眼睛及全身體表呈黃色或灰黑色絨毛狀;

重者鰓絲變黑,常引起繼發性細菌性爛鰓病,導致病情加重,蝦體死亡。病蝦浮游於水面,離群獨遊,反應遲鈍,食慾不振,厭食,不能蛻殼,瘦弱而死。

此病多發生在養殖中後期,蝦池中含有大量有機質,水質嚴重老化,使紅毛蟲迅速繁殖並附著在蝦體上。

防治方法有:

①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潔。

②疾病發生時,用10~15毫克/升茶粕經淡水充分浸泡24小時後瀝汁全池潑灑,用藥24小時後換水。

③用10~15毫克/升甲醛溶液全池潑灑,4小時後用2毫克/升高錳酸鉀潑灑,用藥24小時後換水,效果顯著。

④定期投放含維生素C、蛻殼素、抗菌藥物的藥餌,注意增加營養。

南美白對蝦常見病害的百科全書!養殖白對蝦必看哦!

白對蝦-漁中愉

五、厚殼病 俗稱“麻爪病”

患病蝦體被一層厚厚的黃色物質包圍,嚴重時蝦體僵直,附肢僵硬,不能自由活動,兩隻眼睛併攏,手摸有粗糙感,蝦體活動緩慢,浮游於水面。

防治方法有:

①加大換水量,以調節水質。

②硫酸銅0.5毫克/升與二氧異氰尿酸鈉0.5毫克/升連續潑灑。

③投放含蛻殼素、水產專用維生素C的藥餌,連用5~7天。

六、軟殼病

主要症狀為患病蝦體的甲殼軟而薄,蝦體瘦弱.活動緩慢,反應遲鈍,體色暗而呈淡藍色,活力差、常常在近岸淺水處漫遊,甲殼與肌肉易分離,易感染纖毛蟲病,脫皮困難。

病因有:①飼料投餵不足,蝦體呈飢餓狀態。②水體或飼料中的鈣等微量元素缺乏或飼料適口性差。

防治方法有:①投餵優質飼料,適當增加投餵量。②水體中施加磷酸二氫鈣,用量為2.5千克/畝。

七、肌肉白濁病

患病蝦體腹部肌肉變白,不透明,嚴重時全身肌肉痙攣.兩眼併攏,不能自行伸展恢復。

病因是環境(水溫鹽度等環境因子)突變引起的應徽反應或蝦體突然受到驚擾,有時伴隨有細菌繼發感染。

防治方法有:①高溫期確 保水位,避免水質突變。②保持環境安靜,防止驚擾。

八、藻類附著病

主要發生在養殖前期,由於水質較瘦、水體透明度較高引起。患病蝦體的頭部呈綠色,鰓絲髮綠或發黑。

防治方法有:①肥水,以降低水體透明度,一般保持在25~ 30釐米為宜。②疾病發生時,用10~15毫克/升茶粕經淡水充分浸泡24小時後瀝汁全池潑灑,用藥24小時後換水。

九、水質突變的原因及其防治

①原生動物大量繁殖,使水質突然變清,水體中氨態氮升高,有毒物質增加而造成蝦體中毒。

防治方法是:大量換水、增氧、殺蟲、肥水、潑灑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等。②“水華”大量死亡引起轉水。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大量增加,水質嚴重惡化,下風處有腥臭味。

防治方法是:大量換水、增氧、潑酒水質淨化劑,待水質穩定後肥水、使用微生物製劑改善水質。

③pH值過高。對蝦甲殼變硬,攝食量下降,氣溫較低天氣的上午攝食稍好,下午和傍晚水溫越高則攝食最越低,蛻殼困難,鏡檢鰓絲腫脹。

常見有兩種情況:一是水質較瘦時pH值過高,一般在養殖前期常見,可以向水體中補充鈣、鎂等無機物質,肥水,然後潑灑乳酸菌等微生物製劑;

二是水體過肥時形成pH值過高,一般常見於養殖中後期的老化水體,可以施加水質淨化劑來提高水體透明度。

用三氯異氰尿酸0.4~0.5毫克/升或漂白粉等藥物消毒水體,以殺滅水體中過多的藻類,再潑灑乳酸菌等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