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被捅,行业潜规则是真是假?

马蜂窝被捅,行业潜规则是真是假?

搬运UGC的内容,能算抄袭吗?

抄袭门

“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上周末,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发,矛头直指马蜂窝。

文章爆料,在马蜂窝对外宣称有2100万条真实点评中,却有1800万条是直接从其他旅游网站“搬运”过来的,还发现一些用户点评存在自相矛盾的现象,比如同一个用户用不同性别点评以及同一时间在不同地方点评。

马蜂窝认为这是有组织攻击行为,目前起诉深圳乎睿数据有限公司、丁子荃名誉侵权案已获立案。

马蜂窝被捅,行业潜规则是真是假?

10月21日晚,该公众号又发布了第二篇马蜂窝爆料,文中称,“在文章发出来8个小时以后,我起床之后惊奇的发现,昨天我们文章中提及的账号,全都搜不到了。”

“因为我的公众号在科技圈有点名气,所以乎睿数据选择让我来发布这一消息。”文章作者梓泉说道。

他表示,乎睿数据团队花了4个月时间做了马蜂窝的调查,发现马蜂窝用户的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马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

在团队横向对比马蜂窝和大众点评、携程后发现,后两者用户的点评基本都集中在周末,其中,大众点评每日的餐饮点评在午饭、晚饭期间相对活跃;然而,马蜂窝的用户却主要集中在每周工作日点评,一到周末活跃度断崖式下跌,而且每日点评时间主要集中在10:00-12:00和14:00-15:00。

对于文章中的指控,10月22日,马蜂窝发布声明称: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部分账号进行清理。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都严重不符。

但梓泉表示,“互联网企业间的抄袭内容、灌水、营销等等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共识、潜规则。形成恶性竞争。我只是把一个被大家接受的丑陋的潜规则点出来而已。”后续还将对马蜂窝的声明作出回应。

屡见不鲜

事实上,除了马蜂窝,爆料文章中还提及了美团、携程等OTA平台。

梓泉介绍,因为数据只测试了马蜂窝一家,其他家的是否也存在抄袭点评的现象无法确认,但灯下黑的情况,他觉得应该不少。

实际上,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旅游圈来说,攻略、点评的商业化已经并非个例了,甚至成为了一些目的地、旅游产品的重要推销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能获取“流量”的原创点评,势必会成为相关企业间争夺的核心资源。

以携程为例,由携程推出的携程美食林为用户提供全球主要城市优质餐厅的美食推荐,目前已经覆盖100余座境内外旅游目的地。

随手点开目的地南京,携程美食林共推荐了130家餐厅,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香格里拉大酒店江南灶中餐厅、梅苑(金陵饭店)、颐和公馆冬饮庐中餐厅,其中江南灶中餐厅有144个用户点评,一半点评为带图点评,看上去点评真实性很高。

但是再点开国外的目的地,感觉就怪怪的——一处位于安卡拉的咖啡馆被同一个人点评三次?

马蜂窝被捅,行业潜规则是真是假?

其实,刷好评和抄袭用户点评现象,在互联网行业早已经是屡见不鲜。

今年7月,小红书发布声明,指责大众点评大量抄袭小红书用户内容,认为大众点评批量建立虚假账号,抄袭及搬运用户在小红书发布的原创笔记。

国内网站如此,国外的也不能幸免。

英国小哥Oobah Butler,曾经是TripAdvisor上的一名水军。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网上开一家完全不存在的餐厅,菜品其实是拿“涂了颜料的海绵”和“煎蛋配臭脚”摆拍的。通过刷评价、找名人“品尝”等方法,8个月后他的餐厅在伦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至此还没有一人吃过这家餐厅的菜。

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解释,社区产品前期都是靠搬运别的平台内容或者刷流量,没优质内容则无法吸引更多用户,而没有用户也就无法产出内容。而对于用户提交的内容是否涉及抄袭、是否为原创,平台一般无法做出精准判断。

蝴蝶效应

“在这里,三年里辛苦码字修图,写下了50w字、传了6k图,也结识了一堆比我更厉害更努力的人,每次出游能在这里得到重要的参考资料,现在却被别人说成僵尸水军鬼城的一员,我表示不服!”马蜂窝用户sea-cen上过4次蜂首,他认为这是黑公关以偏概全的恶意攻击。

然而也有用户表示,公众号列举了大量数据,马蜂窝没有回应这一点,仅仅是从感情角度回应,能服众吗?

马蜂窝被捅,行业潜规则是真是假?

随着马蜂窝抄袭风波的不断发酵,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开始将矛头指向了事件背后的“融资利益链”。

根据上述爆料文章,除了7554个“作弊”账号外,在余下马蜂窝所有账号中,作者和相关团队又选择了1.5万个最活跃的账号调查发现,这些账号在2015年中旬突然同时活跃又在次年初同时沉寂,该现象明显不符合点评攻略网站的用户活跃逻辑。

文章明确指出,马蜂窝点评数量的增长属于在“特定”时间节点的指数级上升,随后便断崖式回落,怀疑与融资密切相关。

今年8月,马蜂窝被曝再获3亿美元融资,估值或达25亿美元。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认为,抄袭用户评论的做法如证实属实,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度将受到极大影响,马蜂窝的估值很可能因为上述“抄袭事件”大幅缩水。

杨彦锋介绍,马蜂窝一直都在不停的进行商业化探索,但身为旅游社交平台,其UGC内容的本质即最大优势,商业化的探索也是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利用。

此次乎睿数据团队的公开指控直击马蜂窝要害,无论指控是否属实,都已经在事实上对马蜂窝造成了一定冲击。

去年,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挖走300多个知乎大V的时候,马蜂窝CEO陈罡在知乎上发了一个问题:“你相信凭砸钱、抓取、抄袭能Copy一个社区吗?”以此勉励知乎创始人周源。

陈罡在问题中说道,“蚂蜂窝的旅游社区达人和高质量的旅游内容向来被各色旅游行业的成名大咖和江湖喽啰青睐有加,来重金收买的,送ipad搬家的,500元求一条酒店点评的,Spider连抓带扒的……各种套路层出不穷。社交媒体的造就不是靠白花花的银子堆砌,也不是靠搬砖似的运营手段,”不知道他如今是何感想。

从世界杯洗脑广告被人诟病到让用户“从海参崴打车到希腊”再到被爆点评作假,今年马蜂窝不断被曝出负面新闻,志在IPO的马蜂窝看上去依然任重而道远。

毕竟,靠情怀可以说服用户,但说服不了资本。

马蜂窝被捅,行业潜规则是真是假?马蜂窝被捅,行业潜规则是真是假?
马蜂窝被捅,行业潜规则是真是假?

———— END ————

行业爆料、加入读者交流群

请加小助手微信:ruxue4404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