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UGC的內容,能算抄襲嗎?
抄襲門
“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上週末,一篇以此為題的文章在網上被大量轉發,矛頭直指馬蜂窩。
文章爆料,在馬蜂窩對外宣稱有2100萬條真實點評中,卻有1800萬條是直接從其他旅遊網站“搬運”過來的,還發現一些用戶點評存在自相矛盾的現象,比如同一個用戶用不同性別點評以及同一時間在不同地方點評。
馬蜂窩認為這是有組織攻擊行為,目前起訴深圳乎睿數據有限公司、丁子荃名譽侵權案已獲立案。
10月21日晚,該公眾號又發佈了第二篇馬蜂窩爆料,文中稱,“在文章發出來8個小時以後,我起床之後驚奇的發現,昨天我們文章中提及的賬號,全都搜不到了。”
“因為我的公眾號在科技圈有點名氣,所以乎睿數據選擇讓我來發布這一消息。”文章作者梓泉說道。
他表示,乎睿數據團隊花了4個月時間做了馬蜂窩的調查,發現馬蜂窩用戶的7454個抄襲賬號平均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抄襲搬運了數千條點評,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佔到馬蜂窩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
在團隊橫向對比馬蜂窩和大眾點評、攜程後發現,後兩者用戶的點評基本都集中在週末,其中,大眾點評每日的餐飲點評在午飯、晚飯期間相對活躍;然而,馬蜂窩的用戶卻主要集中在每週工作日點評,一到週末活躍度斷崖式下跌,而且每日點評時間主要集中在10:00-12:00和14:00-15:00。
對於文章中的指控,10月22日,馬蜂窩發佈聲明稱: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賬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部分賬號進行清理。文章所述的馬蜂窩用戶數量,與事實和第三方機構數據都嚴重不符。
但梓泉表示,“互聯網企業間的抄襲內容、灌水、營銷等等行為,已經成為一個共識、潛規則。形成惡性競爭。我只是把一個被大家接受的醜陋的潛規則點出來而已。”後續還將對馬蜂窩的聲明作出回應。
屢見不鮮
事實上,除了馬蜂窩,爆料文章中還提及了美團、攜程等OTA平臺。
梓泉介紹,因為數據只測試了馬蜂窩一家,其他家的是否也存在抄襲點評的現象無法確認,但燈下黑的情況,他覺得應該不少。
實際上,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於旅遊圈來說,攻略、點評的商業化已經並非個例了,甚至成為了一些目的地、旅遊產品的重要推銷手段,在這種情況下,能獲取“流量”的原創點評,勢必會成為相關企業間爭奪的核心資源。
以攜程為例,由攜程推出的攜程美食林為用戶提供全球主要城市優質餐廳的美食推薦,目前已經覆蓋100餘座境內外旅遊目的地。
隨手點開目的地南京,攜程美食林共推薦了130家餐廳,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香格里拉大酒店江南灶中餐廳、梅苑(金陵飯店)、頤和公館冬飲廬中餐廳,其中江南灶中餐廳有144個用戶點評,一半點評為帶圖點評,看上去點評真實性很高。
但是再點開國外的目的地,感覺就怪怪的——一處位於安卡拉的咖啡館被同一個人點評三次?
其實,刷好評和抄襲用戶點評現象,在互聯網行業早已經是屢見不鮮。
今年7月,小紅書發佈聲明,指責大眾點評大量抄襲小紅書用戶內容,認為大眾點評批量建立虛假賬號,抄襲及搬運用戶在小紅書發佈的原創筆記。
國內網站如此,國外的也不能倖免。
英國小哥Oobah Butler,曾經是TripAdvisor上的一名水軍。
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在網上開一家完全不存在的餐廳,菜品其實是拿“塗了顏料的海綿”和“煎蛋配臭腳”擺拍的。通過刷評價、找名人“品嚐”等方法,8個月後他的餐廳在倫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至此還沒有一人吃過這家餐廳的菜。
某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解釋,社區產品前期都是靠搬運別的平臺內容或者刷流量,沒優質內容則無法吸引更多用戶,而沒有用戶也就無法產出內容。而對於用戶提交的內容是否涉及抄襲、是否為原創,平臺一般無法做出精準判斷。
蝴蝶效應
“在這裡,三年裡辛苦碼字修圖,寫下了50w字、傳了6k圖,也結識了一堆比我更厲害更努力的人,每次出遊能在這裡得到重要的參考資料,現在卻被別人說成殭屍水軍鬼城的一員,我表示不服!”馬蜂窩用戶sea-cen上過4次蜂首,他認為這是黑公關以偏概全的惡意攻擊。
然而也有用戶表示,公眾號列舉了大量數據,馬蜂窩沒有回應這一點,僅僅是從感情角度回應,能服眾嗎?
隨著馬蜂窩抄襲風波的不斷髮酵,越來越多業內人士開始將矛頭指向了事件背後的“融資利益鏈”。
根據上述爆料文章,除了7554個“作弊”賬號外,在餘下馬蜂窩所有賬號中,作者和相關團隊又選擇了1.5萬個最活躍的賬號調查發現,這些賬號在2015年中旬突然同時活躍又在次年初同時沉寂,該現象明顯不符合點評攻略網站的用戶活躍邏輯。
文章明確指出,馬蜂窩點評數量的增長屬於在“特定”時間節點的指數級上升,隨後便斷崖式回落,懷疑與融資密切相關。
今年8月,馬蜂窩被曝再獲3億美元融資,估值或達25億美元。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認為,抄襲用戶評論的做法如證實屬實,用戶對於平臺的信任度將受到極大影響,馬蜂窩的估值很可能因為上述“抄襲事件”大幅縮水。
楊彥鋒介紹,馬蜂窩一直都在不停的進行商業化探索,但身為旅遊社交平臺,其UGC內容的本質即最大優勢,商業化的探索也是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效利用。
此次乎睿數據團隊的公開指控直擊馬蜂窩要害,無論指控是否屬實,都已經在事實上對馬蜂窩造成了一定衝擊。
去年,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挖走300多個知乎大V的時候,馬蜂窩CEO陳罡在知乎上發了一個問題:“你相信憑砸錢、抓取、抄襲能Copy一個社區嗎?”以此勉勵知乎創始人周源。
陳罡在問題中說道,“螞蜂窩的旅遊社區達人和高質量的旅遊內容向來被各色旅遊行業的成名大咖和江湖嘍囉青睞有加,來重金收買的,送ipad搬家的,500元求一條酒店點評的,Spider連抓帶扒的……各種套路層出不窮。社交媒體的造就不是靠白花花的銀子堆砌,也不是靠搬磚似的運營手段,”不知道他如今是何感想。
從世界盃洗腦廣告被人詬病到讓用戶“從海參崴打車到希臘”再到被爆點評作假,今年馬蜂窩不斷被曝出負面新聞,志在IPO的馬蜂窩看上去依然任重而道遠。
畢竟,靠情懷可以說服用戶,但說服不了資本。
———— END ————
行業爆料、加入讀者交流群
請加小助手微信:ruxue440409
閱讀更多 旅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