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日、韓區塊鏈生態差異

區塊鏈沒有國界,但是區塊鏈在各個國家的佈局不同,通過中、日、韓三國區塊鏈發展現狀進行對比,把握中、日、韓區塊鏈生態特點。

來源 | 鏈天下

文 | 燚言堂

簡述中、日、韓區塊鏈生態差異

區塊鏈無國界的屬性,必然不會囿於某一國家的地理邊界。全球化角度、國際化視野無疑會對區塊鏈的認知提供不小的裨益。目前,區塊鏈進入蓄力期,不復年初的繁華,卻恰好是一次重新審視區塊鏈,洞悉其全貌的難得良機。

本文就中、日、韓三國區塊鏈發展現狀進行對比,以呈現一個更為清晰的全球區塊鏈市場。

幣市政策

中國:去年9月4日,是區塊鏈行業整頓的標誌性日子,中國全面禁止所有加密貨幣的交易。時至今日,同樣沒有絲毫放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不允許,所以,可謂沒有監管。

日本:和法定貨幣一樣,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手段,從這點來看,日本對加密貨幣的開放程度可想而知。日本監管機構通過徹底的“反洗錢(AML)”和“瞭解客戶(KYC)”的合規檢查,對該行業進行監管。

韓國: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從夏季的合法化,監管日益嚴格,外匯管制、反洗錢政策、徵稅體系的提出等如一盆涼水潑向數字貨幣市場。然而,在韓國民眾的抗議之下,特別是韓國普通投資者的熱情“烘烤”下,韓國監管方面正在向投資者傾斜。

企業接受度

中國:對於區塊鏈,從BATJ、華為等巨頭,到中小創業團隊對區塊鏈的熱情有目共睹,在不觸及紅線的情況下,均在用token、積分、票改等方式實現自身的轉型,只因擔心錯過機遇。

日本:據日本法律界人士介紹,日本的傳統生產型企業與區塊鏈技術融合中,顯得比較遲鈍,少有企業做出積極反映。而互聯網企業或互聯網投資機構則明顯站在分水嶺的另一端,對於區塊鏈的反映迅速而積極。

韓國:韓國數字貨幣投資基金董事長鄭周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韓國的區塊鏈行業目前比中國落後兩年左右,並且這一觀點被頻繁使用。韓國目前還沒有孵化器,項目與項目之間缺乏連接性,整個生態還不健全,因此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資本

中國:國內的資本,不論是傳統VC,還是Token Fund,雖然現階段較為冷靜,但前期的瘋狂表明,國內的資本對於區塊鏈的熱情相當高。目的呢,有的自然是為了割韭菜,而更多考慮的是退出機制較為便利,更多的資本是不想錯過區塊鏈的紅利。

日本:日本的軟銀、金融巨頭SBI等可以說是區塊鏈代表性的投資機構,覆蓋了包括交易所、匯款、銀行區塊鏈聯盟、區塊鏈解決方案等多個賽道。但很明顯,日本的投資機構更偏重於對現有生產體系在服務方面的改進,同時,由於對區塊鏈認知方面的有限性,也僅僅限於有限的幾家投資機構在進行區塊鏈投資。

韓國:相對而言,韓國在政策方面的寬鬆式管理,以及政府本身對區塊鏈的投入,讓韓國成為眾多資金關注的國家。2018年6月,韓國科技與通信部發布《區塊鏈技術發展策略》,2022年前籌集2300億韓元的資金,約合14億人民幣,志在培養10000名區塊鏈行業專業人才和100家公司。8月,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部長金東兗表示,計劃在未來5年內,在大數據、區塊鏈、共享經濟、人工智能、氫經濟等領域投資9~10萬億韓元。區塊鏈成為僅次於大數據的第二大科技領域,可見韓國政府對區塊鏈的重視。感受到韓國政府的熱情,包括中國的資本方例如火幣、比特大陸、節點資本等機構單位,都表達了在韓國投資的意願。

民眾

中國:最初的熱情,已經在屢次被教育的歷程中漸漸冷卻,認栽的成了佛系,不甘心賠錢的繼續與行情博弈,賺了錢的老韭菜則樂在其中。無論哪一種在寒冬中,都有了理性思考區塊鏈、加密貨幣的時間。但相對而言,與炒股相似,參與其中的畢竟是少數人。

日本:一如既往地繼承了踏實、務實的作風,投機心理很輕,投資心態比較重,即便有所投入,也是建立在對區塊鏈知識,以及項目本身深刻的研究基礎之上。

韓國:據統計,去年及今年上半年,韓國“幣民”人數達350~400萬,約佔韓國全部人口的8%。從中可見人們對加密貨幣的熱情。但也建立在韓國股票、房產、債券等投資市場相對成熟的前提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