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五大市的綜合排名

寧夏,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首府銀川市,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 [1] ,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寧夏回族自治區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 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寧夏回族自治區五大市的綜合排名

寧夏回族自治區在中國的位置

1.銀川

銀川市,簡稱“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自治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發展輕紡工業為主,機械、化工、建材工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位於寧夏平原中部,東踞鄂爾多斯西緣,西依賀蘭山,黃河從市境穿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寧蒙陝甘毗鄰地區中心城市,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經濟區。

銀川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水洞溝遺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夏王陵。

城市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百強,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殊榮,被評為“中國十大新天府”。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803.17,人均GDP為81027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五大市的綜合排名

寧夏賀蘭山拜寺口雙塔

2.石嘴山市

石嘴山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級市,石嘴山因賀蘭山脈與黃河交匯之處“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石嘴山市域面積5310平方千米,總人口79.51萬(2016年)。

石嘴山市是一座新興城市,號稱“塞上煤城”,生產無煙煤而聞名中外。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唯一一個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地級市。

石嘴山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直屬地級市、國家重要煤炭工業城市、寧夏能源重化工和原材料工業基地,號稱“塞上煤城”。石嘴山市是寧夏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工業城市,西北重要的工業城市。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為534.98,人均GDP為66623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五大市的綜合排名

素有塞上煤城的西北小城石嘴山

3.吳忠市

吳忠市位於寧夏中部,原為古靈州城和金積縣駐地,地處寧夏平原腹地,是寧夏沿黃河城市帶核心區域。毗鄰陝、甘、蒙。引黃灌區的精華地段。轄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和紅寺堡區,戶籍人口142.28萬(2016年),回族人口75.72萬人,佔總人口的53.22%,是中國回族主要聚居區之一。

吳忠濱臨黃河,黃河穿城而過,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方遊牧民族與漢族文化的交匯點。 吳忠被譽為東方的千塔之城,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回族之鄉”。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為508.10,人均GDP為36195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五大市的綜合排名

寧夏吳忠:俯瞰“黃河中上游第一峽谷”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4.中衛市

中衛市,簡稱"衛",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寧夏、內蒙古、甘肅三省區交匯處,是黃河中上游第一個自流灌溉市,總面積1.7萬平方千米。

中衛市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人居環境建設傑出貢獻獎”, “中國最佳綠色生態城市”, “ 2011年城市榜投資環境最佳城市”, “2012年度蘇商投資中國首選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100 強。

2017年中衛市374.14億,人均GDP為32323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五大市的綜合排名

寧夏中衛沙坡頭

5.固原市

固原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明代九邊重鎮之一。“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堠多”,是歷代中國兵家必爭之地。歷史文化深厚。

固原市是中國四大馬鈴薯種植基地之一和中國北方的特色苗木基地,西北特色農產品集散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產品基地示範區,方棋發源地。著名的紅色旅遊城市,是長征十大潛力城市之一。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為270億,人均GDP為21991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五大市的綜合排名

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