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讓老百姓先走,我決定與金陵共存亡」

“南京保衛戰”、“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民最不願提起和觸摸的傷口,“國恥日”是中華民族最悲痛的回憶。

在那樣中華民國首都保衛戰中,雖然有唐生智那種“牛皮吹的震天響,最終卻貪生怕死”的無恥軍人,也有為了保護南京老百姓浴血奮戰,與日寇進行殊死搏殺的鐵血將領。

南京保衛戰:“讓老百姓先走,我決定與金陵共存亡”

南京保衛戰軍隊佈防圖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一個在南京保衛戰中國軍犧牲的最高將領——蕭山令的故事。

南京保衛戰:“讓老百姓先走,我決定與金陵共存亡”

憲兵司令蕭山令

蕭山令(1892年6月11日-1937年12月13日),男,漢族,字鐵儂,湖南省益陽縣人,犧牲前曾任國民革命軍陸軍南京憲兵副司令,同時身兼:南京警察廳長、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南京市市長及渡江撤退總指揮。

為何蕭山令一人身兼六職,而且都是如此重要的職位?說起來,真的讓國人感到憤怒和辛酸,因為除了憲兵副司令是蕭山令的本職工作以外,其它的都是別人撤退或者說是逃跑後留下來的職位。

在這裡就有讀者問,當時那麼多軍政大員,怎麼也輪不到一個憲兵司令來守衛我們的首都?其實在當時那個生死關頭,那些本該負責任的聰明人都選擇了逃離南京,畢竟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官職什麼的以後還可以要回來,人死了就真的生命都沒了,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有蕭山令在大家都撤退時慨然言道:“日寇進攻國都,軍人不思保家衛國,卻選擇相機撤退,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我決心留守,與金陵共存亡”。

在南京保衛戰最艱難的時刻,守城士兵與日寇進行殊死巷戰,浴血搏殺之際,總指揮唐生智在衛士的保衛下匆匆撤離南京。於是,群龍無首,守城將領無心戀戰紛紛領兵撤退,留到最後的蕭山令則肩負起所有的重任。

南京保衛戰:“讓老百姓先走,我決定與金陵共存亡”

南京保衛戰主要軍事將領

當唐生智下達放棄南京命令後,滯留在南京城的無數軍民紛紛湧入下關碼頭,從那裡渡江逃離南京。可是,沒有詳細的撤離計劃,沒有人組織,江面上還有日軍的快艇對軍民肆意開火屠殺。

蕭山令命令憲兵教導1團佔領龍蟠裡、五臺山一帶陣地,掩護主力撤退。憲兵主力循中山路出挹江門,移往下關,準備北渡長江。可是,當時南京城一片混亂,大家爭相逃命,道路堵塞,前進困難。蕭山命令督戰隊殿後,等他趕到江邊時天已經黑了,當時江邊船隻極少,主要是因為唐生智想學項羽“破釜沉舟”,結果是“作繭自縛”,阻斷了南京城30萬軍民的逃生路。

南京保衛戰:“讓老百姓先走,我決定與金陵共存亡”

南京保衛戰之下關碼頭

其實蕭山令作為當時的最高軍事長官,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職權先行撤退,戰打到這個份上了,他堅持到最後才撤離怎麼也說得過去。可是蕭山令不忍看到還沒渡江的軍民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因為當時日軍已經追上來了,甚至有一隊已經逼近下關碼頭,對滯留的軍民大肆屠殺。

於是在槍炮聲中,蕭山令下令部下掩護軍民撤退,又下達嚴令:各物可棄,惟有槍彈不許丟。

當留守的憲兵子彈越打越少,蕭山令振臂高呼:“殺身成仁,今日是也!”上千名日軍倒在江邊,但是憲兵部隊卻全部陣亡。

蕭山令血染徵袍,身上有十幾處創傷,他的警衛排也傷亡過半。警衛排長見大勢已去,命令數名警衛強行將蕭山令連拖帶拉駕到江邊的木筏上渡江。蕭山令大聲喝斥,奮力推開警衛,從木筏上跳入水中,挺身向江岸走去……這時,一艘日軍汽艇上射來一排機關槍子彈擊中蕭山令,一代名將至此以身殉國,連遺體都沒有找到,悲呼!

南京保衛戰:“讓老百姓先走,我決定與金陵共存亡”

蕭山令墓

聽聞丈夫蕭山令殉國後,妻子張蕙蘭狂吐鮮血,追隨丈夫而去。

由此可見他們夫妻的感情至深,可是在那個戰火紛飛,山河破碎的年代,所有中華兒女都應奮起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為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獨立,拋頭顱灑熱血。讓我們以最崇敬的心來為中華民族有如此優秀的兒女而喝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