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是時候該漲一漲了,不能讓農民流了汗,又流淚

人人都有這樣的體驗,餓了,吃飯吃得香,而且不挑食。換作鬧饑荒的那個年代,糧食就跟生命一樣寶貴,一粒糧食如同一顆珍珠,兩袋大米就能養活一家人。

可如今,糧食不那麼金貴了,相反,便宜得很呢!

農民種糧,除去種子、化肥、農藥、機耕等機物料成本的投入,以小麥收購價1元左右一斤、玉米八毛左右一斤的價格計算,一畝地純收入不過三四百元,白搭了人工還沒算上,何況還受天氣因素制約,可見,農民種地、種糧之辛苦,微薄的收入,顯然與付出的辛勞與貢獻不成比例。

擺在饑荒年,糧食能救命,貴如金,而現在,糧食成了廉價品,浪費糧食的行為隨處可見,這讓農民見著不能不寒心。

是人都得吃糧食,那麼,糧食在生活支出中佔據了多大比例?大家可以算一算,我相信,算出的結果一定與想象不一樣,其實購買糧食的支出佔據生活成本的比例並不高,然,一旦有人呼籲提高糧食價格,就有人出來說三道四,危言聳聽,認為糧價提高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如何如何,事實上,糧食就算提價百分之五十,對人們的生活影響並不大,若非要把糧食提價作為相關物料成本大幅增長作為藉口,未免有些誇大。

筆者以為,糧食收購價提高,與其密切相關的行業或產品完全可以把糧價提高帶來的成本增加算上去,只要不黑心,最終產品的價格漲幅並不大。糧食價格提升百分之五十,相關的產品價格提升幅度必然低於這個幅度,這樣才符合邏輯,糧食作為原材料,其價格上漲只是產品成本中的一環,並不影響其構成產品的其他成本。

房價高的離譜,油價連漲,紙價一年上漲數次,連水價也漲,這些都在漲價,為獨糧食不漲。

人們生活無非是衣食住行,服裝(衣)漲價,住房(住)漲價,車票、汽油(行)漲價,難道糧食不該漲嗎?

再者,糧食也是有成本的,而糧食的成本就算農資,農資成本一直在漲,糧價本應跟著提高,這才是正常的,換而言之,一邊物價飛漲、農資上漲,一邊糧價不漲反跌,這是很不正常的。

農民辛辛苦苦種著幾畝田,就指望賣糧食維持生活,一句話:容易嘛!

糧價持續低迷,影響了農民的種地積極性不說,更是傷了農民的心。

所以,糧價是時候該漲一漲了,不能讓農民流了汗,又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