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理财 投资

(一)中国股市问题在于投资者的负面情绪

国庆之后的中国股市可谓“跌跌不休”。

2018年10.28日,上证综指跌幅为3.72%,2018年10月11日,上证综指的跌幅为-5.22%,2018年10月15日的跌幅为-1.49%,2018年10月18日的跌幅为-2.94%。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中国股市两周之内的一次次下跌不断挑战股民的承受底线,大家都十分茫然,中国股市的“底”到底在哪里?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央行行长易纲接受了金融时报的采访,采访过程中指出当前中国股市的最大问题在于投资者的负面情绪,并透露三个细节,给予了市场莫大的鼓励与信心。

(二)细节1:中国经济处于筑底期,不存在金融系统性风险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漫画:上市公司盘点全年业绩 报喜成为主旋律

央行行长易纲指出:

近期股市波动主要受投资者预期和情绪影响。实际上,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金融风险防控取得进展,宏观杠杆率已经企稳,经济内生增长潜力巨大,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动力增强。总体看,当前股市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与我国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形成反差。

话虽然不多,却字斟句酌,仔细琢磨起来意味深长。

首先,易纲明确指出,中国股市近期的波动是一种非理性的波动,受股民的情绪与不良预期影响。

其次,对于当下股市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易纲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其一、从中国股市所面临的金融环境而言,中国金融形势的最危险时期已经过去。

1、货币流动性方面,货币政策已经改前期“大水漫灌“为精准投放。具体我们可以从2018年广义货币M2的变化以及央行的4次定向“降准”看出端倪。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2、中国在2017年出现的“滞胀”倾向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我们可以从CPI与GDP增速以及CPI增速与PPI增速剪刀差看出端倪。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3、金融监管方面,银行表外业务、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具体而言,信托业务、资管计划业务、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得以遏制,银行间委贷业务得以遏制,社会融资规模得遏制。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4、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速在2018年之后有了大幅下降,说明企业杠杆率已经得到控制。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其二、经济基本面,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在强力筑底。

1、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增速明显加快。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2、传统行业也在不断筑底过程中,其中纺织业、钢铁制造等行业在稳步恢复。

3、新经济快速崛起,高新技术、高科技制造业的增速大幅提高。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其三、股市估值已经处以低估的洼地,其中加权平均市盈率已经处于低位,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价值凸显。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三)细节2:全方位、立体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央行行长就近期股市情况接受采访,这三个细节意味深长!

A city worker Analysing illustrated stock market

就企业融资问题,易纲指出:

近期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当地企业流动性的政策,对此我们积极鼓励,人民银行也正研究继续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第二个细节明确表达了央行对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信心与决心!

并且提出通过三个方法来缓解企业融资问题:

分别为:一、推动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缓和民营企业因信用差而无法发债的问题;二、通过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方案来解决问题;三、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加强对于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这三点是一个立体的融资体系,分别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

债权融资放在第一位,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仍然是一个以债权融资为主的国家,短期内企业仍然以债权融资为主;

股权融资一直是国家所提倡的。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股权方式融资能够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帮助企业吸收社会资源,是应该积极鼓励的。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为市场释放流动性,强调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就是为了解决中国金融短期化、逐利化、货币化造成市场上资金“锁长放短”的趋势,真正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四)细节3:“宽货币+紧信用”货币政策符合中国当下经济形势

就货币政策方面,易纲明确指出:

人民银行将继续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前瞻性地做好相关政策储备,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促进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

尽管美国加息预期不变,美元同样处于强势周期中,但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为“稳健中性”。

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潜台词在于中国货币政策不再被美国牵着“牛鼻子”,实施相对独立的利率政策。

也就是说,当下中国金融监管层已经胸有成竹。货币政策已经从前期“宽货币+松信用”(2001-2015年)、“紧货币+紧信用”(2016-2017年)转向“宽货币+紧信用”(2018年至今)货币政策。

对于中国股市现状,央行行长透露中国金融风险期已经过去,中国产业正在强力筑底,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逐步进行权杖交接,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短期的低迷并不可怕,人心的低迷才真的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