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食之十一——韩记烧鸡

民间美食之十一------韩记烧鸡

齐凤池

中国的饮食文化享誉世界,中国的餐馆象地图上的坐标插在世界的每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方。中国的几大菜系和南甜北咸南辣西酸各种佐料,撒在了世界这口饮食大锅里,为人类提供了各种滋味的生活美餐。不说川菜粤菜的甜辣的味道,也不说鲁菜的香和咸。就说中国的丸子,让外国人一天吃一种,就得吃上三年。

这些有名的大菜咱不说,就说烧鸡,山东有德州扒鸡,安徽有符离集烧鸡,河南有道口薰鸡,东北有沟帮子烧鸡。各省市各地区注册的,被称为地方名牌的有的是。就说唐山百年历史的烧鸡就有刘美烧鸡,万里香烧鸡,福昌烧鸡,高家烧鸡等等。这都是些有规模的百年企业。那些没有规模的小作坊,凭着自己独特的配方,精湛的加工手艺,加工出的烧鸡,也有很大的市场,为很多人的嘴解了馋。

唐山的韩记烧鸡属于小作坊,加工量小。解放以前,韩家的老太爷做烧鸡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韩家的后代做烧鸡,一是为了不让手艺失传,二是闲着没事耍耍手艺。

韩家每天加工烧鸡不超过二十只,卖了算。韩记的第三代传人是个七十岁的小老头,五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工作。老俩口,一个负责杀鸡,脱毛,一个负责加工。韩家老太太小巧寡净,脱鸡,摘毛,仔细认真;韩老头先炖,后薰,手艺精益求精。老俩口从早就忙活,等到下午四点,二十只薰好的鸡就飞出了炉。韩老太太推着四轮车,吱钮钮地来到市场。这时,市场上早已有人等候多时了。二十只鸡不到一小时就卖光了。

我每次想吃韩记烧鸡,都提前到韩记家门口等着。当韩老太太推车出来,我跟着她到市场,保证能买到一只烧鸡。

韩记烧鸡的特点,首先是柴鸡,不是养殖的肉鸡。二是它的味道。三是它的颜色。四是它的形状。

有了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养的小柴鸡,加工就凭手艺了。味道香而不腻,颜色深红明亮。鸡爪,鸡翅,盘着的姿势好看!象是脱光了衣服的鸡在睡觉;鸡头,鸡脖子,躺着的姿势也舒服。

我听说,韩记烧鸡有几百多年的历史了。从韩老头的爷爷那辈就做烧鸡,按韩老头七十岁数,也得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我还听说,韩记烧鸡的味主要是老汤。老汤有百年的历史。是真是假谁也没看过。但有一件事可以证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省里举办烹饪大赛,韩老头参加了。他带着一竹桶老汤去石家庄参加烧鸡比赛。在秦皇岛至石家庄的火车上,他带的那桶鸡汤弥漫了整个车厢,车厢内的旅客都不住地吸鼻子。“这是什么味道,咋这么香?”有一个旅客自言自语地问。韩老头说:“是我这桶老汤的味。”韩老头用深蓝布套着的竹桶,蓝布稍有点湿润。是从竹桶溢出的汤弥漫了整个车厢。

韩老头在大赛上取没取上名次,得没得奖人们不知道。但他那桶老汤确实香了一列车厢。

韩老头快做不了烧鸡的时候,把他的小儿子叫到身边,问他愿不愿意学做烧鸡。儿子说,我有我自己的事业,不想学。韩老头啥话也没说什么,但心里始终不高兴。从此。韩老头心里憋了一肚子的火……

到了第二年的秋天,韩老头和老伴相继去世了。快入冬的时候,从韩记家又推着四轮小车。韩记烧鸡的牌子又出现在了市场上。烧鸡的颜色,形状,味道一点没变。买烧鸡的人,不是韩老爷子,也不是韩老太太。

当吱钮钮的四轮车碾过市场的时候,人们随着声音看去,看到推车的是一小个子,花白头发看上去有六十来岁的小老头。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就是韩记烧鸡的第四代传人,他就是韩记家的大姑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