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還喊著招不到人是爲什麼?

昊小欠


在感慨800萬大學生就業難之前,不妨讓我們先回憶下此前的一則《關於中國光棍群體數量》的新聞:截止到2018年,我國的光棍數量達到了驚人的3000萬。這條來自據某個不靠譜網站的報道,最後被官方闢謠,純屬謠言!

雖然3000萬光棍的數據不可信,不過,而今老爺們找不著媳婦這事的困境,似乎和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有些雷同,這其中的供需關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聽馬菠蘿給大家扒一扒其中的虛實吧~

(1)別瞧不上藍翔,論掙錢養家餬口,大學生們真準備好了嗎?

藍翔技校,作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傳奇機構,不僅為大量相聲段子提供了素材,而且成為我們這個時代就業模式的某種象徵。別談什麼大學生天之驕子的身份,也別說讀書人放不下身段的那股酸勁兒,面對“畢業就失業”這個梗,面對畢業就要掙錢養活自己這個現實問題,能否自力更生開始謀生,這才是硬道理。

從家人花錢養你,變成自己掙錢養自己,這個轉變確實需要身體力行的做好技能的準備,以及心理的建設。你是否在大三大四就開始瞭解社會用工需求和就業趨勢?是否開始針對性的鍛鍊對應技能?是否更多的參加社會實踐與實習?

藍翔的小夥伴們,可是在進校的第一天就在專修這些生存技能,而你呢?

(2)一個願賣,一個不願買;一個願打,一個不願挨!

最近,我們應該聽到過很多大型知名企業的搬家故事。如福耀玻璃將工廠搬到了海外,華為從深圳搬遷到了廣州東莞的一個小鄉村,這些企業的無奈之舉,都源於用人綜合成本的不斷高漲。

站在企業用人成本投入的角度來分析,每個老闆都希望花錢請來的是立馬能幹活的幫手。面對既無工作經驗,又無社會閱歷的畢業生,倘若命好挑到個好苗子,就算是低價買進,未來升值價值可觀的投資。可現實是,絕大多數的畢業生,距離好苗子的標準相去甚遠。

面對用人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不敢冒險的企業,往往會多花點錢招聘那些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拒絕職場價值還不確定的應屆畢業生。你若是企業老總,估計也會這麼想吧~

(3)而今已不是物質匱乏的年代,沒工作時,你真的著急嗎?

在馬菠蘿接觸的很多70、80後的眼中,而今年輕人的工作態度與狀態,時常刺激這些中年人吐槽幾句。其實回想起來,一二十年前,80後還是年輕人時,工作上的種種表現也被60後們各種吐槽。

這一代代傳承的吐槽,一來是源自時代的代溝,二來是如今的生活條件確實沒那麼苦了。即使沒工作混一段日子,也不至於四處要飯。特別是家庭環境還不賴,父母手頭也寬裕的情況下,很多畢業生並沒有著急選擇四處求職就業,反而繼續待在家裡,宅著玩遊戲度日。

【馬菠蘿扎心總結】

企業一直嚷嚷著缺人,這是不爭的事實。可在這些老闆眼裡,到底願意為畢業生支付多少用人成本,這份投資到底是升值的,還是賠錢?核心答案其實都在大學生自己手裡。大學生是否能早早的提升自我,修煉職場技能,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與業績,啪啪擊碎老闆們的質疑吧,您說是吧?

歡迎大家與職場大咖“馬菠蘿”一起扒開職場真相,探究職場攻略,同修進階秘技!任何平臺搜索【馬菠蘿扒職場】都能找到馬菠蘿哦~期盼您的關注與評論交流,快來加入吧~

馬菠蘿扒職場


有一句說得特別好:企業想找拼命幹活的牛,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的馬!

這句話深刻的反映出幾個問題來:

【1】學校教育與職場需求脫節

畢業後,大概你會聽到很多聲音就是,當年我的微積分有多麼多麼牛,但是畢業後我竟然一個都沒有用到。學校的教育畢竟還是側重於理論教育,我們學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詳細的告訴我方法,以及原理,但是實際上,我們會看見,有很多同學在學校成績很好,但是在職場發展不順利。

職場畢竟是在考驗智商和情商複雜環境。你能做事不代表能升職加薪。你在學校成績很好也不代表在職場上能夠有所創造。這裡就引發一個問題,很多在校成績厲害的學生,在企業很難適應,一方面放不下身段去協調職場關係,另一方面,自認為成績很好就應該拿高工資。

【2】找不到工作以及找不到心儀的工作

其實學歷還是一個很好的敲門磚。很多時候,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畢業生心儀的工作。為此我調查了周圍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是這麼說的:

學生一:工資才4000元,除去租房子所要花費的2500元,只剩下1500元,我幾乎所剩無幾。要說可以搬到偏遠的郊區住,但是每天一個多小時的上班路程,我真是受不了了!

學生二:我不明白,為什麼這家企業總是要加班?難道沒有員工自由嗎?難道沒有勞動法嗎?

學生三:我大學學的是生物科技,但是實際上,我可以做的事情很少。除了去一些私企美容工作做一些護膚品的檢驗工作,實際上我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3】環境發展與現實的衝突

根據一份數據調查顯示,2018年預計我國畢業大學生將高達820萬。就業形勢確實嚴峻。一方面,企業缺口不多,有經驗的員工大把且拼命。另一方面,大學生培養的成本高,不如從同行業且工作一兩年有經驗的員工招聘,儘快上手。

再者,目前各行各業確實都不容易。中國老年化日劇嚴峻,預計到2025年,老年人人數3億人口,老年人的消費是緊縮的,企業規模也日漸緊縮,意味著崗位減少。就業將更困難。

大學生想要在畢業大潮中獲得優勢,需要在校期間打造更核心的競爭力,參與更多的項目,不僅學歷夠硬,項目經驗也夠硬,那麼畢業後才不至於陷入困境。

職場上的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陳昌文回答:因為這800萬大學生,有799萬9990個人都是垃圾,只有10個人是牛逼的人


這10個厲害的人,可能有一半都自己創業去了,剩下5個,再被所有企業瓜分。這就是根本原因。


我自己是老闆,我知道招過來的大學生都是什麼貨色,985,211,國外留學生我都用過。他們講究做五休二,一天8小時工作。按照他們這樣幹法,公司不知道倒閉多少回了,懂嗎?


我以前有個員工,英國留學生,她給我講說跟我們公司理念不合,她要辭職,我放她走了。如果我的理念跟你們這些大學生一樣,那麼我就不是給你發工資的人了,而是跟你們一樣領工資。


所以啊,這些讀了大學的人,喜歡跟人談理論,理念,什麼戰略。這都是狗屁!懂嗎?

凡是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的人,都是沒用的廢物。社會上大部分人就是廢物,打工都打不好,還天天想著創業。做夢呢?認清自己好嗎?


我打工的時候,我是一天14小時工作,也沒要過加班費。老闆從來沒讓我主動加班,老闆都讓我注意休息懂嗎?別人下班,我工作,別人休假我工作。最後老闆就把我提成了部門經理,帶著我一起玩。


很多人過的不好,極大部分原因是個人的原因。你是一個不願意努力工作的人,企業憑什麼要你?老闆的錢也是自己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憑什麼給一個不能賺錢的人發工資?


企業要的是人才,不是混吃等死的廢物。


我是陳昌文,有任何關於創業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創業商學院陳昌文】


陳昌文2018


本人本科英語專業,研究生計算機專業,現在在國內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

研究生畢業找工作的階段對此體會非常深刻,談談我的看法。


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很多企業喊著招不到人,看似很奇怪,其實非常容易理解。

招不到人的問題

有個別實力不強的公司“招不到人”,薪資給的不足,企業吸引力不大。

另外這裡所謂的“招不到人”更多地是指“沒那麼好招人”或者說“招不到合適的人”並非真正招不到。

經歷過名企校招,現在優秀的學生名校的學生也很多,特別優秀的也算少數,企業之前也在搶人。導致很多企業也像一些學生一樣“高不成低不就”,招人“高不來,低不想要”。

某世界五百強去年校招都出現招不滿的情況,就是因為真正優秀的在內推期間就找到了工作,傲慢的招人態度,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讓很多學生選擇了其他。最後放低姿態,眼巴巴得招人(但是依然還是隻要指定的211學校,還是要能力還不錯的,這部分學生早已搞定了offer),最後還沒招滿。

“招不到人”並非一個人也招不到,只是招不滿或者難招到合適的人,這對於名企也普遍存在。

有些好的企業招不滿是因為寧願空著,等著下一波校招,等著社招,也不要“不合格”的人進來。

說到底還是能力能不能支撐你的理想的問題。

可是總有一些沒真才實學的人,還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夠努力,抱怨這抱怨那,“不服氣”。

都是哪些人“找不到工作”?

800萬看似很多,但是大學生基數也非常大。

首先請大家想一下,都是哪些人找不到工作?

根據我的所見所聞,名校的學生普遍非常好找工作,普通學校裡專業學的非常紮實學生也不愁找工作。

找不到工作的學生不說有多麼強的自學能力,多麼強的主動性。

大部分連自己的專業都沒學好。

“找不到工作”的學生大學都在幹啥?

我見到的“不好找工作”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大學裡不太努力的學生,甚至連學習都不好,更別說學一些和工作需要的技術。

可以對比一下二本的學生和名校的學生學習氛圍,日常生活,我想大家心裡應該有數了。

很多大學生在大學裡“混日子”,“及格萬歲”、“不掛科的大學不完整”,上課玩手機,沒課打打遊戲、泡泡妞、吃吃喝喝等。

很多大學生大學前三年混日子,最後一年甚至最後一兩個月才“幡然醒悟”努力學習,努力找工作。

如果這類學生都能輕鬆順利找到好工作,那麼還有天理嗎?

欠下的總是要還的。企業不會為廢柴買單!

大學教育和企業要求之間的矛盾

大學教的很多內容偏理論化,企業要求偏實踐化。

很多大學裡面教的內容相對淺顯,相對基礎,甚至有些知識是“過時”的。

而很多學生並沒有從“高中思維”轉變到“大學思維”,以為學習好考試分數高就行,其他的不重要。不去了解企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技能。

總是覺得“時間還早”,“周圍人都這樣”等,日子很快過去,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能力不行。

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

很多普通大學的學生,總覺得名校的學生都是龜兔賽跑裡的兔子,都懶洋洋。

反而是自己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追求地學生在混日子。

有些人怪學校,怪氛圍,我認為只能怪自己。

大學教育本來就和高中不一樣,不可能像高中一樣,什麼都明確告訴你,手把手教你。而且即便像培訓機構一樣教,依然有大把學生不願聽課,看看一般的學校裡專業課玩手機的多少?課餘時間都在幹啥?就算像培訓班一樣有很多人不想學,不主動學。畢業再怪學校不聽。最終學出來還是千差萬別。就業的時候人那麼多,企業當然選基礎更紮實,學的更好的學生。

研究生期間有一個關係非常不錯的同學非常優秀,人比較聰明還比絕大部分同學更努力。

經常搞比賽搞到半夜才回去,學習也專業第一,拿了各種獎學金,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些對能力提高有幫助的事情,在全國性的很多比賽都拿到了非常好的成績,最後去了阿里巴巴。

雖然無不算成功,而且我自認為自己也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是我本科是一個普通二本學校,英語翻譯專業,我大二開始重點學習自己喜歡的計算機編程,但是我英語專業的證書如英語專業八級、英語專業四級,甚至不需要考的大學英語四級和大學英語六級也都通過了。

大學期間放學總是第一時間衝到宿舍學編程,暑假寒假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編程。大學裡參與我們市單證防偽系統開發(該系統現在還在用),偶然的機會參加了一次軟件比賽,拿了我們學校那一年唯一的省級一等獎(計算機學院也有二三十個團隊參加)。

最後考研也考到了計算機專業,現在也在一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工作。

為什麼還有一些人思想還不轉變,學啥都手把手等著別人教。學校裡教的不好好學,找不到工作逼急了才去培訓好好學。找到工作再怪學校?難道不應該自己反思嗎?

欠下的總是要還的,企業不會為廢柴買單

這句話並不是我說的,而是我們公司入職的時候一個人力資源老大說的

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很多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看似矛盾,其實是必然現象。

找工作的階段優秀的學生在內推階段輕鬆拿到好幾個名企offer,“痛苦地”在這些企業裡面選一家。一般的學生在校招階段才能找到工作,甚至都是一般的企業。專業技能很差的學生,校招甚至都找不到工作,等著公司“補招”。

企業招應屆生未必全都要求技能完全達到工作需要,很多專業基礎非常紮實的學生好的企業也願意要,可是很多學生的專業學的一塌糊塗。

非名校在就業是本來就不佔優勢,但是大學期間還在混日子,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難想象了。

找不到工作的人自己該想想大學裡自己都在幹啥?

你今天走的每一步,都會在未來留下印記。

前幾天在問答上還看到有人問“大學裡沒好好學,找不到差不多的工作怎麼辦?”,還有人問“想寫簡歷求職,大學裡成績不好,沒有像樣的證書,沒有獲獎該怎麼辦?”,我只想說“涼拌!”。

另外有人說還有走關係找到工作的

確實有這種情況。有關係的靠關係,沒關係靠能力。沒關係還沒能力還不努力,還說啥?!

說再多依然有不聽的,依然都不當回事的,這不重要。希望畢業的時候有勇氣對自己說沒有荒廢,你的工作的層次也將是你大學是否努力的見證。

成績固然不能代表全部,第一份工作固然可能無法決定一生,但是就像大學讀名校和普通本科一樣,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你的能力,影響了你以後的發展。這種差距未必是越來越小,別人資源更多,能力更強,未必不比你更努力,未必機遇比你差。

機會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是給“不服氣的人”。

大學迷茫的問題可以看看我的另外一個回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52735151883813124/


本人擅長解答英語、計算機、考研、大學生活等相關問題,歡迎關注我,也歡迎類似問題可以邀請我回答。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探討,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


明明如月學長


作為一個小公司的老闆,我說幾句可能更說明問題。

我公司2003年成立,公司成立的時候,招工很簡單,找工作的大學生,只有一個字:錢!工資合適,就來上班。到了2000年以後,再招工的時候,大學生就會提出,是不是給上三險啊等等。到了2010年以後,再招工,現在的大學生就問題多了。1,要工資高。2,要離家近。3,要公司規模大。4,除了三險外,還要有一金。有的人甚至還要問問,老闆是不是開的好車!(不知道這和他有什麼關係?)。剛來的大學生,什麼都不懂要培養半年才出來,剛能做單了,他就惦記跳槽。所以我現在,乾脆不招工了。能做多少做多少。夠自己吃喝就完了。


永寶齋齋主


找不到工作招不到人,無非幾點:

1、薪資待遇。

這個原因應該是根本原因,就像辭職一樣,不能說百分百,但也有百分之七八十是因為它了。



我們部門最近就在招人,人事發布在網上的薪資是3K—4K,快一個月的時間裡就一個過來應聘的,是一個新人開口3800,最後沒談攏,以致於我要做兩個人的事情。企業想要花最少的錢,幹最多的事,而我們找工作時候,想的都是和企業相反的。

2、眼高手低。

我們不排除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有獨擋一面的能力,但那是少之又少的,你沒有實際案例,企業不會冒這個險接受你的。企業都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我來公司面試時,是人事開的工資,因為他也會根據多方面來衡量你的工資的。

3、學的和用的不一樣。



現在好多學校教的和到企業實際操作相差很多。這個在我出校門的時候,就親身體驗到了,理論和實際還是要有一段的路要走的。現在好多大專院校都是第三年直接安排學生到崗位上操作,覺得這個蠻好的。

4、僧多粥少。

企業都認為這方面的人比較多,所以就降低工資,三條腿的蛤蟆沒有。兩條腿的人到處都是。抱著這個不來還有下一個來的心態。


織趣舍


親戚家孩子大學畢業好幾年了,2016年說已經兩年沒有上了,我說為啥不上班呢?上班一月才2000塊錢有啥意思?還不如在家呢!我說你剛畢業啥都不會,你去上班對人家來說就是個副成本,等你熟悉了可以給單位做貢獻了待遇就上去了,沒什麼用處。說要來學做生意,聽我一說沒那麼容易也不敢來了,這一算四五年沒上班了。管他呢父母在工地上能賺錢就行,這不是個別現象,單位還有一個兒子畢業幾年了這個工作不好那個工作不好,不上班天天還得回家給他做飯。
這不是個別現象,這代孩子和我們這一代人的觀念不一樣,在家裡爸爸媽媽什麼都給我準備好了,在社會上也一樣,你不給我準備好我就不去。我們有個很好的移動互聯網項目招加盟商,找項目做應該看什麼?肯定是看這個項目能否有發展,將來能否給我賺錢?這些孩子們看什麼?看你的項目有沒有盈利,他認為他來就是來分錢的,盈利了他才來,盈利了我還要人嗎?招商是找你來幹活一起來做項目的,不是項目很賺錢了讓你來分錢的。



這代孩子家裡多少都有些積蓄,父母能吃苦能省錢基本上是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對錢還不在乎,我們招人的也很麻煩,來了就不會甚至不敢考核,寧可少要人還可以省成本。這麼多人都是這樣的觀念怎麼辦?不願意找工作,找了工作也幹不了,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確實是出了問題,社會擔心的獨生子女垮掉的一代真正的來了,我第一次有了這樣的感受。幸好現在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正在快速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人工。


創業特種兵傳遞快遞物流信息分享創業心得!



創業特種兵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大學生都想坐辦公室,享受白領級別的待遇。社會上還剩多少個辦公室位置是給大學生們留著的?


企業是幹什麼的?賺錢的!對於國企來說,定崗定編,每一個坐辦公室的人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除了退休,有幾個人願意挪動位置的,都是在不斷學習提高專業技能,提高學歷水平,保住自己的位置。

私人企業的老闆更加厲害。為了節約用工成本,恨不得把一個員工劈成兩半用。至於坐辦公室的那幾個關鍵崗位都是老早有人的,不是親戚就是股東,或是財務人員等。

而大學生一到社會上來,可以說除了手中的那本學歷證書,其他社會經驗、工作經驗都是一片空白的。這樣的人不到基層崗位鍛鍊幾年,怎麼能坐在辦公室裡吹空調呢!

而當今社會上的大學生,有幾個願意到生產一線從事普通的技能操作和出蠻力的呢?幾乎都不願意。在他們眼裡,這些活應該是技校生或是農民工乾的。他們本來就應該在辦公室裡坐坐,電腦弄弄,清茶喝喝,悠閒自得的。

2008年,我們公司招聘了一名大學生,計劃從事工程管理工作。剛來的時候,領導好長時間不給他安排辦公室。他就在公司裡東看看,西望望,等著領導安排。



那時候,我在安裝隊從事管道安裝工作。除了在車間裡套絲口、組裝水錶等,其餘的時間都是在工地上安裝管道。起先,大家都說,大學生來管我們了,由他負責生產小組的安裝任務。我們無所謂,人家是大學生嘛,應該是搞搞管理工作的。但是,過了兩個星期也沒見他上工地去瞧瞧。有的同事說,大學生可能要當幹部了。我笑笑,沒作聲。

就這樣,大學生來了差不多一個月了,領導才召開員工會議。經過領導班子一致決定,該名大學生下車間、上工地鍛鍊一年後再經過民主測評,合格後才給予轉正。

當時,我看到那名大學生情緒十分低落,心存不甘。有什麼辦法?要想留下來幹,就得出蠻力。每天早上,我們早早地就在工地上幹活了,大學生騎著輛自行車到九點多鐘才到達現場,說是一下找不到。做師傅的當場就批評他對工作不上心,以後會影響測評。

就這樣,慢慢地,大學生也做習慣了。跟著我們一起出蠻力,學習安裝技術。你不說,旁人根本不知道他是大學生。一年以後,他順利地通過了測評轉正成為一名正式的員工。他去辦公室了,這回是真的給了他一個座位。所以說,放低身段是當前大學生尋找工作的一項策略。

企業為什麼情願招那些技校生,而不願意招大學生呢?不在乎以下幾個原因:

1.大學生年輕氣盛,眼高手低,心浮氣躁。雖懂點理論,幹起實踐來卻是不行的,還不如技校生實戰經驗足,理論雖差一點,老工人可以傳幫帶。

2.大學生一直在校園內讀書,對於職場工作沒有任何經驗,很難上手。剛畢業的學生,少則半年,悟性差的要一年,企業養著這類人,沒有耐性。

3.大學生對工作環境、薪酬要求過高,動不動就跳槽,企業很傷腦筋。剛剛培養順手,他又要走,你還不能阻止。企業真是雞飛蛋打,很是受傷。

4.一般的企業不喜歡招收大學生的原因是擔心學歷雖高、吃不了苦;本事不成,卻要高薪;不如他意,轉身走人。

所以,一邊是大學生很難找到工作,另一邊是企業招不到適合的人。總結起來就是:大學生丟下那點虛榮,去基層實幹做起;企業要為長遠打算,多花點時間培養新進的大學生。工作都是人乾的,沒有辦公室坐也要幹。人生價值的實現,靠得是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而不是能不能坐辦公室。


拙燕銜泥


去年秋招,職場火鍋牽頭組織公司招聘,為各地分公司擬招50人,報名1000人,筆試按照1:8比例有400人進入面試,面試那天來了200人,衰減了50%。二面按照1:3比例,有150人進行三面,最後按照1:1.2比例進行公示。目前,已確認不來的,已經有30人,估計到六七月份,實際到崗的可能只有15左右。

這個現實的例子說明什麼呢?

招聘的時候,雷聲大,到崗的時候雨點小。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公司在北京招聘,報名者很多,參加面試的時候,就問能不能留在北京,給不給戶口?其實,我們公司主要為全國各地的分公司招人,最後到崗率只有30%左右。

職場火鍋不講大道理,也不講大政策,從職場招聘實踐中,已經得出了結論,實事求是地講,大學生就業市場,這樣的供求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一直存在幾十年來,既有天子驕子的心態問題,也有體制機制的問題,還有社會行業結構化矛盾的問題,板子也不能只打某一個方面。

這個現實例子,以小見大,反映出三個矛盾:

一是行業和區域結構性矛盾突出。拿職場火鍋的秋招的實踐來說,北京等大城市,吸引力很強。聽說要派到全國各地,甚至是地市級的一線工作,逃跑的大學生達到了70%。西部城市的分公司,沒有一個學生去報到。

二是專業結構性矛盾突出。企業需要多的崗位是專業性的崗位,比如,互聯網、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主體專業,但是報名的文科、法律、財務等通用性的專業佔90%。企業想要的核心專業,報名的人少,過於飽和的通用專業烏央烏央的。

三是薪酬結構的矛盾突出。我們給出的工資起點一般,但晉升通道順暢,如果踏實肯幹,五年之內可以達到市場的70分位,但一些名校高材生,肯定不聽你的,等不及五年提職加薪。

以上是職場火鍋代表資方(公司方)抱怨,勞方(大學生)太挑剔,眼光高,等不及,恨不能白紙黑字,承諾一年兩年三年就要解決戶口提職加薪等等。企業的心態是,你還沒有好好幹呢,我就承諾給你提職加薪?

下面,是職場火鍋為大學生說幾句公道話:

這個結構性矛盾的責任,不完全在應屆生一方,板子打應屆生的心態是不公平的。職場老油條就可以挑三揀四,為什麼責怪大學生追求美好生活?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良禽擇木而棲,這都是人性的基本定律。憑什麼把一張白紙的應屆生架在“就業的道德制高點”上呢?明明是待遇不到位,還責怪大學生眼高手低,誰不是從不會到精通慢慢磨練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許多教育專家的觀點是:大量生產型的企業,急需生產一線的技能操作人員,應屆生2018年畢業將近1000萬人,都不願意去工廠裡打工,天子驕子的心態扭曲了就業觀。

這樣的觀點,表面看上去很有道理,大量的工作崗位你不去,還抱怨就業機會少,板子打在應屆生的群體上,責怪應屆生好高騖遠。

職場火鍋說句公道話:這樣的專家,你願意把你兒子送到工廠裡打工嗎?你不是倡導藍領精英收入高於金領嗎?為什麼很少有專家和官員的孩子送去藍翔技校呢?作業一線的工人中,99%的工人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咱們能不能別站著說話不腰疼?

職場火鍋的真誠建議:

一是倡導大學生改變就業觀。這是前提。中國經濟雖然在轉型,但蓬勃發展的態勢沒有變,就業空間非常廣闊。社會的創富業態非常豐富,許多途徑都成就一番事業,不一定非要大城市、大企業、大政府就業有前途。

二是倡導企業善待大學生,許多企業都喜歡招成熟人才,對應屆生求全責備,哪個人不是白手起家成長起來的呢?不要一上來就打壓應屆生,多培養多關心,讓他們加快成長。

三是倡導國家和行業要改變就業導向。提倡青春灑在一線沒有問題,但只對一小部分熱血青年管用,大多數應屆生都是務實的,錢不到位,憑什麼給你奉獻呢。你鼓勵他們去西部,但是他們去了西部,看不到出來的希望,錢也沒給到位,換作你,你願意去嗎?

四是倡導國家和學校要改變教育結構。除了基礎學科之外,要更新專業知識結構,培養的知識和技能要超前一點社會發展,培養的學生出來之後,學業與社會過於脫節了。

職場火鍋的呼籲:

2018年應屆生將高達1000萬左右,今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企業埋怨學生不願意來,學生埋怨企業提供的崗位和薪酬不滿意。那麼,用簡單的邏輯來推理,企業缺人找不到人,肯定是薪酬的吸引力不夠。那麼,企業提高薪酬就可能虧損了。結論是,國內的落後企業太多,以前就靠勞動力紅利發財,如果工人們不那麼好騙了,企業就埋怨應屆生眼高手低了。這是一個社會大問題,一定要從產業結構調整和行業發展來解決,不是公有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是全社會的責任。


職場火鍋


這種情況在每年的畢業季中都會發生一次,年復一年,現在看來已經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事情了,而是成為一種常態。

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有一個更為驚訝的問題,每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都能夠達到90%以上,有些高校的就業率甚至能夠達到100%,既然就業率這麼高,又何來800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兩者是誰在撒謊,一想便知。高校拼命的鼓吹就業率有多高,無非就是想要通過虛假的就業率來做來年招生的幌子罷了。

反過來看看大學生們的情況,畢業之前首先需要為學校籤一份就業協議書,不籤協議書的人不給畢業證。簽上了協議書就代表已經就業了,那麼學校的就業率問題就得到了保障。至於學生的就業是怎麼樣的,就不關學校的事情了。很多畢業生都是簽了就業協議書,但是卻沒有找到工作,或者工作並不稱心,離職率很高。


又回到企業招不到人的問題上。畢業生這麼多,按理說不愁招不到人。但是就業是相對的,不是畢業生也不是企業單方面就能夠決定的事情。一方面畢業生眼高手低,不願意從事基層的工作。或者是企業開出的福利待遇跟工作的內容劃不上等號,畢業生不願意去做。另一方面畢業生達不到企業的招聘條件,企業想招千里馬,而你只是一隻驢。

畢業生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很大一部分又是來自於高校。高校盲目的擴張,教育資源跟不上,專業設置的不合理,與社會的要求接不上軌,學生一畢業就失業了。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高等教育“嚴進寬出”導致的結果,大學四年不學無術也能夠輕易的拿到畢業證,在大學裡什麼都沒有學,畢業出來又如何通過企業的招聘?

要想破解這個難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高校、學生、企業、社會四者缺一不可,不然這種情況還會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