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讓你生氣、墮地獄不是害你嗎?

别人让你生气、堕地狱不是害你吗?

别人让你生气、堕地狱不是害你吗?
别人让你生气、堕地狱不是害你吗?

主講 | 雪歌仁寶齊

《入行論》第六品第五十偈頌:

若我有功德,必不墮地獄。

若吾自守護,則彼何所得?

第五十、第五十一偈是斷諍論的內容,從字面的“若”字可以看得出來。

“若我有功德,必不墮地獄”,然後又說“若吾自守護,則彼何所得?”這裡也有個“若”。

第五十一偈頌裡面“若以怨報怨,則敵不護罪。吾行將退失,難行亦毀損”。這裡也有一個“若”,兩個偈頌裡面有三個“若”。在這裡甲曹傑大師分的科判有三個斷諍論。

首先,第五十偈頌裡面有兩個斷諍論。

前面提到我們生氣的時候,覺得“對方在害我”,實際上是我們害對方、對方幫助我。這方面就有諍論:“我們認為他們害我,實際上他們有幫助我們。”如果他們有幫助我們,人家(他宗)的諍論就出現了。

我們說:“他人對我們有幫助。我們生氣‘別人害我們’的時候,覺得(自己)生氣很有道理,人家害我。實際上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人家是幫助我的,不是害我的”。

如果人家幫助我,出現的諍論是:“人家不是幫助我的,是害我的。”為什麼呢?人家怎麼害我?從修行角度說,這是個比較高階的諍論。從修行角度看,“他害我”不只是眼前的意思,人家這樣害我的時候,讓我生氣;我生氣,就墮地獄。修行人確實會這麼想,覺得人家害我不止是眼前罵我,這個我不在意;“讓我生氣”,才是真正的害我。

這個諍論從字面看不出來,字面只有答覆,從答覆裡面要抓出來諍論是什麼。(字面的)答覆是:如果我有很好的修忍辱的功德,不會墮地獄。“若我有功德”意思是如果我有修忍辱的功夫,有很好的忍辱的功德,不可能會造惡業,不可能墮地獄。

他宗的諍論是:“人家讓你生氣,人家讓你墮地獄,不是害你嗎?”對此諍論的答覆是:是我們自己不對。如果我們自己有修忍辱的功夫,我們不可能墮地獄,人家不能害我。懷疑“人家害我”的想法和諍論不對,不可以怪人家。如果我們有(修忍辱的)功夫,則不會墮地獄,這是第一個諍論。

第二個諍論從字面也看不出來,字面上也只是答覆。“若我自守護,則彼何所得?”是哪方面的諍論呢?我們生氣的時候,實際上是我們害他,不是他害我,是他幫助我、我害他。而我們心裡面會認為是他害我,我是被害者。實際上是相反的,是我害他、他幫助我。

剛剛前面講“不是他幫助你,是他害你”的諍論,換個角度說,“我是被害者,我沒有害他。”現在(這句)是說:“我不是被害者,我是害他的。” 講這個道理的時候,他宗的就對“我們害他,我們不是被害者”這個解釋提出諍論。諍論是“我們不是害他的”。

這裡對應藏文來解釋。前面講的道理是“我們有害他”,現在提出的諍論是“我們沒有害他”。這個諍論很有邏輯,理路是:人家沒有害我們,人家在幫助我們;人家幫助我們,是人家造善業;人家造善業,等於我幫人家造善業;我幫人家造善業,等於我沒有害他。

我讓人家造善業,所以我沒有害他,我有幫助他。因為他害我的時候,等於是幫助我,他做的是幫助我的事情,是我讓他造善業,因此說我沒有害他。就是這樣的諍論。“我們沒有害他,我們有幫助他,我們讓他造善業,因為是我讓他做幫助我的事情”,這樣諍論。

對此諍論如何答覆?我們一點點都沒有給他好處,“則彼何所得?”,意思是他得到了什麼好處?我們一方面消自己的(惡)業,即使我們沒有修忍辱,過去的一個業也會結束;(另一方面,)如果修忍辱,會消除更多的惡業,也可以正面地累積更大福德、對自己來說,消業方面和累積福德方面都有幫助。對方則什麼都沒有,是不是很慘?

諍論說“我們沒有害他,有幫助他。”實際上,如果對他有幫助,對方應該得到一個東西,但是對方什麼也沒有得到,“則彼何所得?”。“若吾自守護”意思是我自己修得很好,對他有好處嗎?一點都沒有。可能我修得越好,他越慘:如果我是菩薩,害我的人會更慘。我修忍辱,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他什麼也沒有得到,因此不能說我們有幫助他。

諍論是:“我們不是害他,我們是幫助他。” 對諍論的答覆是:我們沒有幫助到他,因為他沒有得到任何東西。

這一偈頌有點長,諍論部分有點複雜。

别人让你生气、堕地狱不是害你吗?
別人讓你生氣、墮地獄不是害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